教師節,說說傳智播客講師二三事,解惑、授業、傳道一個都不少

什麼是好老師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韓愈曾在《師說》中談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句話用來描述職業教育的教師,再合適不過了。

不過,韓愈這句話反過來說,先解惑,後授業,最後傳道,可能更符合老師的“晉升”之道。

學習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學員產生倦怠、畏難、缺乏信心都是正常,這個時候離不開老師的解惑;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就業,老師需要教給學員能夠在職場中,真真切切用到的知識,這便是授業;除專業知識之外,職業精神同樣構成了現代職場人的核心競爭力,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向學員傳遞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此為傳道。

傳智播客是一群老師創立的公司,強大的師資團隊一直是傳智播客最為核心的競爭力。那麼,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在新的時代,傳智播客的講師是如何詮釋“為師之道”的。

解惑:用《阿甘正傳》來鼓舞學員

來到傳智播客學習的學員,來之前肯定都是信誓旦旦,帶著學不功成誓不還的決心。然而,隨著學習不斷深入,會有部分學員在學習的中後期出現倦怠期,這個時候老師的及時鼓勵就變得很重要。

傳智播客13年來培養了20多萬IT程序員。為此,傳智播客的講師也積累了一套激勵學員學習積極性的方法論。傳智播客上海校區的施老師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老師,好累啊,感覺高中都沒這麼累,有點堅持不下去了。”每當聽到這樣話的時候,上海校區施老師都會回答,“來,我跟你講講一部電影,一個人。”

施老師的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他總愛跟學員講自己第一次看《阿甘正傳》的經歷。那時施老師還在讀高中,他的老師趁著晚自習時間推開了多媒體放映室的大門,從此這位只知道不停奔跑的“傻瓜阿甘”,便跑進了施老師心裡。

教師節,說說傳智播客講師二三事,解惑、授業、傳道一個都不少

時候改變生活的困局,奔跑就夠了

阿甘身上那股不知疲倦的“傻勁”一直鼓舞著施老師,他也經常用這份激情鼓舞學員。施老師常對學員說,我們比阿甘聰明,他有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跑而我們知道;我們也比阿甘笨,我們知道目標卻難以堅持,而他卻能做到。

施老師認為學習阿甘身上奔跑的精神,需要做到兩點:一是,樹立清晰的目標;二是,保持純粹的心思。

阿甘是怎樣樹立目標的呢?聽媽媽的話跑,聽珍妮的話跑,為了紀念戰友巴布向捕蝦業跑……阿甘的每段奔跑確實都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在指引他,讓他不至於迷失。

經常有同學問施老師:“這麼多知識,我們該學什麼呢?” 施老師介紹道,傳智播客的課程每天都有清晰的學習目標,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題目和測試,就是為了給大家指引學習前進的方向,就算是零基礎的同學只要緊跟課堂就不至於跑偏。

每每到了比較難的學習階段,就有同學開始打退堂鼓:完蛋了,學不會,不學了,以後轉行不幹IT了!就算是開玩笑,施老師也不喜歡聽到同學們這麼說。在他看來,給自己預設那麼多退路,怎麼能真的做好眼前的事呢?

行百里路半九十。前期大家的衝勁很強,不用講師督促也能堅持踐行自己的目標,而中後期的學習更多依靠的是自己內心的純粹。有時,人們就是想得太多,事事權衡難易,總為自己半途而廢找藉口,而不能像阿甘一樣自始至終做好一件事。

面對心有困惑的學員,施老師說的最多的話: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應該像阿甘那樣,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

施老師覺得,只有真正心無雜念的人,才會舉重若輕,一往無前,做公司亦然。傳智播客創辦至今十餘年,從幾個人的團隊到幾千人的教育集團,一直秉承初心——做好教育。

授業:充分的準備才能講好課

傳智播客副總裁畢向東在一次採訪中說到:“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員找到工作,而是讓學員找到高薪的工作。”想要找到好工作,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而對於短期培訓的學員們來說學習時間極為有限。怎樣能在短時間內學到真正的知識,成為學員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升級中級程序員課程、學習難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之下,傳智播客對講師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高效、簡潔地將知識點講明白,成為傳智播客每個講師心中都要考慮的問題。對於如何講好課,傳智播客的講師團隊已經積累了一套成熟的教法流程,這裡列舉傳智播客修正校區劉老師的例子。

在劉老師看來,IT培訓機構的講師,需要像產品經理一樣,去優化學員的學習體驗,要真正從學員的角度,去幫他們學到真正的知識。講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劉老師喜歡把講課比作做菜。他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講好課就像做菜”,做菜講究七分食材和三分火候,授課的關鍵是七分技術三分演繹。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再好的表達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一堂優秀的課。

做菜在開火之前是備料,要準備好蔥薑蒜、調料品以及食材,上課之前同樣要有充分的備課。備課包括講義、錄製課程視頻、時間規劃和課後練習幾個部分。

第一步,準備講義。劉老師需要按照傳智播客的教學大綱,將自己上課的知識點都標註清楚,做好摘要。一方面方便學員查閱,另一方面也讓自己心裡有數。

第二步,錄製課程視頻。為了能夠把知識點用最短的時間講出來,劉老師會給自己錄製知識點講解視頻。這就好像對著鏡子看口型練演講一樣,通過視頻回放,他能夠有效的知道自己每個知識點講解得怎麼樣。

一般來說,劉老師的課程視頻會控制7~8分鐘,如果超過15分鐘,他就會重新開始拆分知識點,再錄製一遍。他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時間超過15分鐘,學員就容易跟不上。

第三步,時間規劃。清楚每個知識點需要用的時間後,劉老師會考慮怎樣把知識點串聯起來。一節課講解4~5個知識點,一個上午往往有4個小時,5節課,大概會講20多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哪個知識點在前,哪個知識點在後,這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第四步,課後練習。課後練習的目的是讓學員鞏固白天所學,劉老師的課後習題一定是和上課內容不同且相關。不同的原因是,如果讓學員把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代碼再寫一遍,就沒有意義的;相關很好理解,如果課後習題跟上課的內容不相關,又起不到複習的作用。

因此每次,劉老師會提前把練習題準備好,說明清楚需求和步驟,既能夠用到課堂上講的內容,又不會讓學員蒙圈。

把課備好之後,就到上課環節了。劉老師認為,上課的火候其實就是課程的氛圍,課堂氛圍越濃厚,就越有利於教學。如果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臺上講課,臺下學員無動於衷,這很明顯不利於教學。

劉老師會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提高學習的氛圍。鑑於選擇題比問答題更簡單,劉老師每次都會用自己的話說出兩個答案,然後讓大家選。

有不少學員自己不會說,如果讓學員自己組織語言,上課的時間很寶貴,可能來不及。但如果師生之間沒有互動,課堂氛圍就會過於沉悶。因此,講師在上課要時不時問一些問題,有利於學員知識的獲取。

劉老師一直堅信:講師把課講好了,學員才能學到真本領,在就業中,才能脫穎而出,這是師者授業的根本含義。而在傳智播客,每個講師都像劉老師這樣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將備課、上課、課後作業每個環節都做得精益求精。

傳道:做教育是件有情懷的事

教師是一個良心的職位,做一個教師不難,做一個好教師很困難。那什麼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呢?傳智播客講師給出兩個關鍵詞:精進、付出。

首先是精進,教師是一個傳授知識的職業。教師在學習上如果不以身作則,是難以服眾的,因此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是好教師的基礎。

另外還有付出,教師是一個很忙的職業,不僅要忙於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還要忙於對學員的關愛。“用愛成就每一位學生”,是傳智播客的服務理念。

現代社會高度分工,職業精神是所有職位的基本要求。不只是教師,程序員也需要精進和付出。IT技術人員沒有精進,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會被社會淘汰;沒有付出,對公司沒有主人翁精神,哪怕是有好的技術,其實力也難以發揮出來。

所謂傳道,便是老師以身作則,言傳大於身教。傳智播客的講師通過自身對教學的精進、付出,從而影響學員的工作態度,以及價值觀。

傳智播客的不少學員是沒有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在這裡,他們將學到作為一名出色的職場人士,應該如何對待工作;即便是那些已經在職場中沉浮數年的“老人”,也能從講師的工作中獲得新的啟示,重新樹立正確的職場觀念。

一兩個講師堅守精進和付出的職業精神不難,難的是一群老師都有這樣的品質。這就涉及到企業文化和講師培養的問題。

教師需要情懷,教育機構更需要情懷。傳智播客是一群老師創立的,企業文化也充滿著“書生氣”。從創始人張孝祥老師的願景“為中國IT行業崛起而講課,為千萬學子少走彎路而著書”,再到CEO黎活明的“寧可企業倒閉,也不誤人子弟”。傳智播客的價值觀始終圍繞這一點:如何讓學員學到知識,高薪就業,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談到講師培養,隨著傳智播客教學規模逐漸擴大的過程中,公司的講師培訓也經歷兩個階段。前期,在公司還比較小的時候,通過老帶新,手把手地言傳身教。到了2015年,傳智播客開始組建培訓院,將教學方面的相關沉澱,形成標準化總結,依照流程對講師進行培養。上文提到的劉老師的備課方法,便是這種培訓方式的最好展現。

傳智播客創立13年來,師資一直是傳智播客的核心核心競爭力。據官網顯示,傳智播客共有800餘名講師,15%的講師曾在企業擔任CTO,52%的講師曾在企業擔任項目經理。

隨著5G、AI、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IT行業勢必迎來一波新的增長。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的傾斜程度,職業教育也將步入黃金時代。處於兩者之間的IT培訓市場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孟子云“天下大勢,捨我其誰”。作為IT培訓行業巨頭,傳智播客定將再接再厲,通過打造更強的師資團隊,致力於推動我國IT教育的變革。

在1200多年前,韓愈寫出了千古名篇《師說》,對好老師做界定,“傳道、授業、解惑”。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職業精神也在不斷地變化,而傳智播客的講師,用精進和付出,詮釋新時代的師者之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