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進 生 轉 化 策 略

後進生是學習成績暫時落後而不夠端正的一些同學,班主任工作應面向全體,不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為此我們應該採取措施轉化後進生,後進生的轉化雖然有一點的難度,但班主任只要遵循教育規律,根據受教育者的特點,因材施教,精雕細琢,挖掘出後進生的內在潛力,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業和表現不斷進步,就會使後進生得到轉化。下面談談“激勵療法”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中的應用。


後 進 生 轉 化 策 略


一、 班主任必須注意後進生行為動機與行為效果的統一,卓有成效地運用“激勵療法”

德國教育家赫茲伯格1959年提出了“雙因素理論”,他認為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其中激勵因素,即那些促進後進生滿意方向發展的因素,如果利用得當,注意協調後進生動機與行為效果的統一,就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工作激情,使他們奮發上進,當後進生的動機轉變為行為時,它的可能性無非有三種:一是得到獎勵,受到肯定,自尊心獲得滿足;二是受到懲罰,被否定、批評,自尊心受到損害;三是既沒有得到獎勵,也沒有受到懲罰,自尊心得不得滿足。獎勵和懲罰產生的行為效果,又反作用於動機,影響後進生以後的行為。因此,要調動後進生的積極性,第一種情形運用到“激勵療法”無疑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班朱大明同學,非常在乎班主任的激勵,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成為他評價自己的標準。經過家訪,方知他的自尊心非常強,不甘落後,三年級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可進入四年級後,學習成績滑坡,他非常消沉,頹廢,把別人的看法看的很重。針對他的情況,我先短暫停的學習動機,讓他明白學習不是為老師、父母而學,並從他在乎老師的言行入手,在他進步過程中及時給予表揚,多激勵他上進,這樣他的動機與行為效果得到統一,學習進步很快。


後 進 生 轉 化 策 略


二、 班主任必須滿足後進生的合理需要,有的放矢的運用“激勵療法”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1943年曾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儘管人的需要千差萬別,但是歸納起來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呈現層次性發展的五個階段,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後進生的需要,分析對待,儘可能地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給予他們安全保障、愛護關心他們、尊重信任他們,鼓勵表揚及提供表現的機會。

我班曾有一位學生汪思嘉,學習成績差,並有自暴自棄的思想。經過多次接觸,我發現他特別喜歡畫畫,針對他這種特長,我儘量滿足他的心裡需求,發揮他的繪畫天賦,想方設法為他借來許多繪畫的書籍,供他參考。同時安排他擔任班級的宣傳委員,負責班刊,使他的喜愛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合理需要得到滿足,覺得總結是個有用的人。後來,他像換了個人似的,要求上進,學習成績也提高的很快。


後 進 生 轉 化 策 略


三、 班主任必須正確地給後進生設置目標,循序漸進地運用“激勵療法”

美國著名學者弗羅姆曾於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期望理論”,認為激勵的作用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人對激勵因素所能實現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勵因素對其本人的效價的大小,即激勵力量=期望概率*目標效價。對於一個後進生,班主任除了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外,還要幫助他們正確設置目標。只有目標設置正確,才有目標實現的可能,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假如給後進生設置的目標偏高,後進生以自身當前條件無法實現,那麼這種目標激勵對他來說成功的可能性極小,更有甚者會讓他認為自己無用,破罐子破摔,產生小計情緒。

我班曾有一名學生黃珊,學習慾望強,父母對她期望很高,導致她對自己要求偏高,學習時間雖然花了不少,但成績沒提高,反而後退,久而久之,她產生厭學情緒。針對她的情況,我及時指出她的毛病在於對自己期望過高,欲速則不達,目標設置不合理,導致退步。我根據她的具體情況,讓她設立一個科學而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列出各個階段目標實現的具體要求,讓他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地學習。同時對她的點滴進步,我及時給予肯定、激勵,對沒有達到要求的地方及時指出,激勵他朝著另一個新的目標繼續努力。這以後,她的學習不再盲目,有了合理的目標,成績很快的提高了。

顯然,通過給後進生正確設置目標,激勵他們朝著一個個能夠實現的目標努力,對轉化後進生是切實可行的。

轉化後進生是一個複雜而又艱鉅的工作,我們應不斷積累經驗,努力做好轉化工作,決不輕易放棄一個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