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臭豆腐,中國傳統特色小吃,在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均有相當大的差異,有北方和南方的不同類型,臭豆腐在南方又稱臭乾子。其名雖俗氣、卻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是一種極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小吃,古老而傳統,令人慾罷不能。

製作材料有大豆、豆豉、純鹼等。 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製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其味道也差異甚大,但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

臭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臭豆腐的起源:

說法一,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裡,那種鮮美味道刻骨銘心。後來他當了軍事統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餘,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於廣為流傳。

說法二,而明代學者何日華在當時則已在著作中說,安徽黟縣人喜歡在夏秋之際用鹽使豆腐變色生毛,擦洗乾淨投入沸油中煎炸,有海中鱷魚的味道。

臭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臭豆腐的製作:

一、滷水製作:

冷水15斤、 豆豉1500克,將豆豉放入冷水燒開,再煮30分鐘左右,然後將豆豉冷卻。

將純鹼100克,青礬20克,香菇200克,冬筍4000克,鹽750克,白酒150克,豆腐腦1500克依次加入冷卻後豆豉汁,浸泡15天左右(每天攪動一次),發酵後即成滷水。

注意事項:

1、滷水切勿沾油,注意清潔衛生,防雜物混入,根據四季不同氣溫靈活掌握,使之時刻處於發酵的狀態。

2、連續使用隔3個月加生產方式一次主料,做法和份量同上(水要再加青礬和純鹼)用時要注意經留老滷(越久越好)。

3、檢驗滷水的正常的標是酵。如果不發酵,其辦法是將乾淨火磚燒紅放在滷水內促使發酵,同時,還按上述配方適當加一點佐料進,使其發酵後平致變味。

4、每次浸泡的豆腐取出後,滷水內加入適量的鹽,以保持鹹淡正常。

二、豆腐發酵:

將青礬3克入桶內,倒入滷水用棍子攪動。放入豆腐,春秋浸泡時間為2-5小時,夏1-2小時,冬季6-10小時,胚子硬多泡,軟少泡,滷好後取出,用冷水洗一下,裝入篩子瀝乾水份(洗後的水留著,洗到水濃時倒入滷水內)

三、調料配製:

鍋熱時放入菜油,油熱時,加進適量的鹽,再依次放入大蒜細末、生薑細末、辣子粉、味精、五香粉,然後將一壺開水倒入鍋裡,加入醬油、麻油、南德等調料,用鍋鏟攪勻即可。

四、油炸臭豆腐:

鍋置中火上,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片下入臭豆腐塊,炸至豆腐呈膨空焦脆即可撈出,瀝去油,裝入盤入。再用筷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扎一個眼,將對汁裝入小碗一同上桌即可。

臭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臭豆腐特點:聞到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內嫩,香辣味美,別有風趣。

鑑別劣質臭豆腐呢可通過“一看二嗅三掰”的方法來判斷:“首先看放臭豆腐的水是否黑得像墨水一樣,如果太黑則不正常;其次聞豆腐表面是否味道刺鼻,如果刺鼻則是加入氨水;另外,掰開豆腐看一看,裡面是否較白,如果色差大則質量不過關。吃臭豆腐也是一門學問,可得講究哦。另外,有些小店、小攤也有正宗臭豆腐喲。”

臭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陝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3319209066,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