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近日,《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刷爆了朋友圈,成為了2020年中國藝術圈的第一件盛事。


在C友們的一再詢問和催促下,我們昨天終於推送了精心籌備的”看展招募“。推出不到一個小時,17號(明晚)的名額就被搶光了。為了不讓其他C友”空等一場“,我們在22號增加了一場看展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文末添加小香蕉的微信報名哦。


昨天的推送已經分析這個展為何如此火爆的理由,而今天的這篇文章則會帶大家走近展覽海報上的“主咖”倫勃朗。我邀請了本次展覽導師之一、鄭龍一海來為我們梳理“自拍狂人”倫勃朗一生的精彩創作(比如《夜巡》的悲催劇情),他還提供了倫勃朗故居的獨家精彩圖片,幽默文字值得細細品嚐。


——C小姐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我本人廣美油畫系科班畢業,去年在荷蘭駐地創作期間,跑了歐洲的各大美術館現場看了倫勃朗主要的代表作,也去了他老人家在阿姆斯特丹的故居博物館,所以這個主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這也充分證明了C小姐不僅很忙,還很會挑人。看到這如果還不知道倫勃朗是誰,那就有點Low了,應該在文藝營養系統中補充點維C。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Rembrandt 1606-1669)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今年是倫勃朗逝世350週年,為此紀念的展覽活動,去年就已經開始,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現在全球博物館都在舉辦倫勃朗巡迴展以紀念他卓越的藝術成就。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生於荷蘭萊頓,父親是磨坊主,家裡共九個孩子,沒聽錯,是九個,加上爸媽就是一支足球隊。他是最小最聰明的老么,14歲上萊頓大學,17歲去阿姆斯特丹向拉斯特曼學畫,18歲覺得自己畫的不錯了,一邊學畫一邊瞞著老師去接Part-time。


21歲時已發展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回老家萊頓開班接單招徒。就類似美院的畢業生,去上班是為了學了套路和方法,學會立馬炒老闆去開公司。但美院畢業的沒幾個能成為倫勃朗。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631年底,25歲的倫勃朗把工作室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創業,開創專業的肖像油畫和版畫定製業務,並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倫勃朗的一生中創作了近百幅自畫像,詳細記錄了一個小鮮肉變成老臘肉的全過程。放在今天就是一個自拍狂魔,九宮格根本不夠用。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從倫勃朗早期的自畫像,我們可以看到他有強烈的個人品牌經營意識,晚年自畫像則是人生顛簸的寫照。自畫像這點影響了梵高等一大批藝術家,同樣的案例有文藝復興時期德國的藝術家丟勒,都在自畫像裡面透露出自戀和不可一世的自信,我們擇日再談。倫勃朗的自畫像就像一本自傳一樣,看完他貫穿一生的自畫像,你就能懂得他這個人,以及他拋物線般的藝術旅程。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年少得志,當時他的畫在荷蘭乃至歐洲都十分受歡迎,有錢,買古董住豪宅。倫勃朗的妻子莎斯姬亞是通過畫商認識的,是一個沒落貴族的女兒。為了維持新貴家庭的體面,倫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購置了一幢很大的房子,就是稍後我將帶大家去的倫勃朗故居博物館。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下面這幅畫描繪的內容是,倫勃朗帶著自己老婆莎斯姬亞在妓院嗨的場景,叫《妓院裡的浪子》,是的你沒聽錯,就是妓院。他在作品中把妻子作為模特比喻為妓女,把自己比喻為浪子,會玩!這也體現了17世紀歐洲某些上流階層生活的糜爛。當然啦,這幅作品也體現了倫勃朗創作中不顧世俗的眼光的戲虐精神和玩世不恭。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那會正是他最有名氣的時候,構圖中他非同尋常的走位和笑容,感情事業雙豐收,才華橫溢不差錢,可以說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但命運總是喜歡作弄人,尤其是天才。這點要從倫勃朗最著名的代表作《夜巡》說起,其實這幅作品原名交《班克寧·柯克上校與威廉·魯伊坦伯希中尉的衛兵隊準備出巡》,原本畫的的是白天,因長期受到煙燻,時間讓顏色變暗淡而誤稱為“夜巡”。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夜巡》是1642年的眾籌訂單,是阿姆斯特丹的射擊手公會16 名軍官(保安組織)向畫家定製的一幅集體肖像畫。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人出一百荷蘭盾,每人都可以獲得平均露臉的規則。都是不成文規則惹的禍,大家引以為戒。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將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中的那些創作手法,變本加厲地打破程式化構圖,這種偏離規範的藝術手法,是對集體肖像畫的昇華,但當時世人不能理解。倫勃朗完全不顧那些富裕的軍官迫切需要像貴族那樣給家族留下光輝形象的意圖。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為什麼我被擠成醬?為什麼我在後面?”——甲方嚷嚷著要倫勃朗重畫,被畫家一口回絕了。最終倫被告上法庭,鬧得滿城風雨。嫉妒倫勃朗的人趁機落井下石,令緋聞頻頻上熱搜,最後發酵成一場轟動全城的笑話。同年他的妻子和兒子分別因病去世,藝術家撕心裂肺。遭遇了家庭變故和訂單萎縮的雙重打擊後,倫勃朗的生活越來越潦倒,《夜巡》也成了他人生和事業分水嶺。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諸多作品的高清圖片我會在文末贈送給大家,就不一一展開說了。《夜巡》這張作品問世以來,就像倫勃朗的命運一樣悲催,據統計經過了25次災難或修復。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715年,這幅巨型油畫從阿姆斯特丹一個民兵組織總部轉移到市政廳。為適應新空間的大小,畫布左邊被裁掉一大條,其他三邊也被裁掉小部分。修復專家和數據分析科學家通過一定的算法和法醫成像工具,通過研究畫布邊緣的變形程度推算被裁剪部分的精確尺寸。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975年9月,一個自稱受到奇怪力量驅使的人(其實就是神經病)拿著鋸齒刀朝著《夜巡》的兩個主要人物,,猛劃了十幾次,留下了多個幾毫米寬、50釐米長的傷口。為此,館方對畫作進行了長達八個月浩大而艱難的修復。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990年4月,又一位精神失常的參觀者穿過保安的監視,向畫面左前方那位紅衣火槍手身上噴灑硫酸。幸運的是,一名警衛迅速用蒸餾水沖洗了畫布,中和了酸性腐蝕,《夜巡》才不至於毀滅性的災難。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為什麼《夜巡》就這麼招神經病呢?這點我也沒搞懂。這種肆意毀壞人類藝術傑作的行為,判刑終生監禁都不為過,但這個案子只判了一年。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現收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夜巡》,這次展覽肯定是來不了的啦,為啥?還在老家養病。


今年7月,國立博物館啟動了該館有史以來最大的研究與復原項目“夜巡行動”(Operation Night Watch)。這次針對《夜巡》的修復工作過程,史無前例地以美術館的官網直播的形式對全球倫粉開播,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fan牆去圍觀呦。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文章的最後,我帶大家去他家——倫勃朗故居博物館去逛逛,看一下大師的家居樣式到底是怎麼樣的。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到了阿姆斯特丹,你在地圖上很容易就找到他家的定位-阿姆斯特丹喬登布里街4號。▼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3歐元門票,從檢票口進來,在一樓你除了可以買到藝術衍生品,還可以看到這倫勃朗生平簡介和這棟房子的歷史。▼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整棟故居按照17世紀復原的模型,這件模型讓我歎為觀止,還原工藝太高超了。讓我們作為一個空間導覽圖進行介紹:上下四層,面積約有500平方米。一層為售票和售書及賣藝術衍生品的地方;登上樓梯的第二層便是畫家的起居室、客廳、商務洽談室;三層是倫勃朗的創作和教學工作室;四層是展廳,正在舉辦畫家的版畫作品展。


17世紀的房子樓梯很狹窄,上到二樓是由主客廳改造的倫勃朗作品展廳。▼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到了三樓左側是倫勃朗的收藏品和繪畫創作道具展示廳。▼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倫勃朗版畫工作室,來參觀時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碰到銅版畫的工作坊。▼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倫勃朗版畫都是從這個小小房間誕生的,不足10平方。▼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1669年10月4日,倫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家中去世了,畫架上還放著一幅沒有完成的畫。雖然倫勃朗一生中創作了很多宗教作品,他卻從未明確宣佈過自己的信仰。但他用了畢生的精力和偉大的作品印證了——藝術就是他的信仰。哪怕面對晚年悲涼的境遇,也從未妥協。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碩士生。作品曾在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展出。


2018年參與荷蘭阿姆斯特丹新星星藝術獎駐地項目,訪學歐洲,曾拜訪倫勃朗故居。


名畫解讀 | 有一種“自拍狂人”叫倫勃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