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2019年,幣安CEO趙長鵬在給內部員工分享的10本書單中,《閃電式擴張》排在第一位。

書中揭開了騰訊、阿里、小米、Airbnb、Facebook、蘋果、亞馬遜這些公司超高速增長的秘密。揭秘了當不確定性成為新的穩定性,要優先考慮速度,快速幹掉對手,實現規模化發展,也就是所謂的“閃電式擴張”策略。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9月13日正式上線,上線第33天BTC/USDT當日交易量衝至全球第二,35天上線主流平臺最高的125倍槓桿,46天當日交易量破20億美金,這是幣安合約的“閃電式擴張”。

有交易平臺巨頭“幣安”的技術和用戶做支撐,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團隊打造、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在短短几個月內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迅速搶佔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四個月時間內快速上線多個交易標的、多種委託訂單類型、計算器功能、全倉逐倉模式、合約大數據等,交易量也屢創新高,2020年1月14日交易量達到34.6億美金。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1:各大合約交易平臺比特幣永續合約24h交易量對比(來源於CoinGecko)

幣安合約出現的必然性

整個數字資產市場相比較於傳統金融市場的體量,還非常的小,深度和流動性也相對較差。另外,數字資產市場長期混亂的市場行為、不成熟的市場體系以及各國不明朗的政策態度,使得投資者對比特幣的價值的共識很難達成。比特幣的價格長時間以來都不是很穩定,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的情況如家常便飯。

比特幣合約的出現,會增加數字資產市場的流動性,提升其金融深度及廣度,吸引更多的傳統機構投資者入場,對整個數字資產市場的是極大利好。

對於機構用戶和礦工來說,比特幣合約能夠實現其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等需求。而幣圈的普通投資用戶風險偏好都比較高,2018年以前“神話時代”的賺錢效應已經消失,且無法複製。每天漲幅5%不如到隔壁去炒股,所以比特幣合約也很好的提供了這部分高風險偏好用戶的需求。

所以,從2019年開始,無論對於行業,還是用戶,比特幣合約已經變成了迫切而真實的需求。而對於幣安來說,做合約的時機也已經成熟。

前“幣安合約”時代vs後“幣安合約”時代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2:幣安合約交易平臺上線之前各平臺的月度比特幣合約交易量

在幣安合約上線之前的合約交易平臺中,BitMEX以57.3%的佔比穩居數字資產合約交易行業老大,火幣和OKEx緊隨其後。這兩家交易平臺分別以23.8%和 9%佔比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BitMEX的市場領導地位持續至2019年下半年,當時火幣合約開始逐漸侵蝕BitMEX的市場份額,OKEx合約交易平臺的市場地位則保持穩定。

2019年9月,秋高氣爽,“現貨之王”幣安邁著前進的步伐,開啟了新的“合約時代”。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上線以來,連續取得突破。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3:幣安合約交易平臺推出後的月度比特幣合約交易量


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 9月份的市場份額僅為2.5%,10月份創新高達到10.1%,BTC合約的日交易量排名攀升至全球第四位。1個月後,幣安合約交易平臺市場份額增長至13.7%,處理的交易量已經達到較早進入市場的排名相近的競爭對手的一半。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4:幣安合約交易平臺2019年9月與11月交易量

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市場份額從9月份到11月份短期內增長了6倍,其快速增長也對數字資產行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而BitMEX市場份額從2019年3月份的58.8%跌至現在的31%,OKEx合約平臺和火幣合約平臺市場地位保持不變,市場份額分別為26.1%和24.4%。

回顧一下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的歷程,可以看出,幣安合約之所以在短期內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專業的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團隊所精心打磨的符合市場用戶需求的產品密不可分,跟幣安雷厲風行的大膽創新的風格密不可分。

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上線的是正向的“USDT永續合約”,非常近似於幣幣交易的體驗,適合小白用戶,簡單易上手。同時幣本位的合約也在開發中即將上線。而且,為了集中深度流動性,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剛上線僅僅開了BTC/USDT一個交易對,並在三十多天的時間將交易量做到了世界第二。

在交易量達到世界第二的兩天後,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就火速的上線了主流交易平臺中最高的125倍槓桿。眾所周知,合約交易平臺的所開的槓桿越高,對其自身的撮合引擎、風控邏輯、API接口速度、盤口深度流動性等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而之所以會上125倍槓桿,也是因為由用戶的需求所決定的。

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平臺默認的槓桿是20倍,據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負責人AG(ArronGong)發佈的幣安合約第4個月月報數據顯示,選擇把槓桿向上調高的用戶竟然佔到80%,選擇使用100-125倍槓桿的用戶竟然達到了20%,這個數據是有點出乎意料的。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5:用戶槓桿調整情況(數據來源於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

合約交易平臺可以開更高槓杆,意味著用戶可以在已開倉位風險穩定之後,通過提高槓杆來抽離更多的保證金,用更低的保證金維持這個倉位,從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所以,合約交易平臺的高槓杆優勢是毋庸置疑的。

風控,風控,風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風險控制是每個合約交易平臺最重要的核心工作,而125倍的高槓杆也對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沒有金剛鑽,哪敢攬瓷器活。

有10萬TPS納斯達克級別撮合引擎和優秀的深度流動性做支撐,幣安合約的“風險控制”上了三道防線。分別是“分級保證金和智能平倉”、“風險保障基金”、“自動減倉”。

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的維持保證金率是根據“稅收超額累進法”的方法,類似於“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有梯度,更合理。而強平方式則是採用FAK(Fill and Kill), 訂單將盡可能多地成交,不成交的訂單將會被自動取消。 與Fill or Kill訂單不同,Fill or Kill訂單要麼全部成交,要麼全部取消。FAK的強行平倉的方式即所謂的“智能平倉”,對用戶更友好。

風險保障基金是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風控的第二道防線,風險保障基金主要用處就是當有人穿倉的時候,用來“賠付”這部分穿倉的金額,減少對手方平倉的發生。

幣安合約“閃電式擴張”

圖6:BinanceFutures風險保障基金餘額(數據來源於幣安合約官網)

據Tokeninsight的Q3《期貨合約交易所行業報告》指出,“自動減倉”被認為是比“盈利賬戶分攤”更好的方式,自動減倉隻影響槓桿較高、盈利較多的用戶,盈利賬戶分攤則是所有的盈利用戶都均攤。所以,幣安合約BinanceFutures權衡之後選擇了“自動減倉”這種更好的模式。

除了邏輯清晰對用戶友好的風控體系,幣安合約還有許多優秀的產品模式與特點。比如極低的吃單手續費率模式可以更好的提供流動性,價格指數及標記價格可以防止極端行情“插針”,另外,幣安BinanceFutures還是首家上線“低延遲接口”的交易平臺。

偉大的時代在向我們招手

2019年是合約交易平臺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各個合約交易平臺競相提供最新的產品和功能來吸引用戶,爭先恐後馬不停歇的舉辦各種合約交易大賽爭搶用戶,合約平臺的單個獲客成本已越來越高。充分的市場競爭讓市場份額集中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了改變,各大平臺目前勢均力敵。

儘管比特幣合約尚處於早期,合約交易市場已然開始挑戰現貨市場。比如在“現貨之王”幣安,合約交易量也已經超過現貨交易量。

這是個激流勇進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處在一個可能會創造歷史的偉大行業。那些有著無窮的創造力、有著堅定的執行力,能夠集中資源迅速出擊,不戰則已戰必勝的公司,無疑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會帶領我們走的更遠。

在互聯網時代,騰訊、阿里、小米、Airbnb、Facebook、蘋果、亞馬遜是這種公司;在區塊鏈時代,幣安很有可能也會成為這種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