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崇善寺始建於唐代,初名白馬寺,宋、元均稱延壽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晉恭王朱棢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馬氏,在延壽寺的基礎上動工擴建,歷時八年,方告峻工。晉王賜額“崇善禪寺”。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五日午時,寺內突然火起,大部毀於火,僅剩大悲殿因有圍牆相隔而倖免於難。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光緒八年(1882),時任山西巡撫的張之洞奏請朝廷批准,在原崇善寺廢墟上覆建了因汾河決堤而沖毀的太原文廟。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崇善寺劫後餘生,只剩大悲殿一組建築,面積僅為原來的1/46。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崇善寺現存建築主要有照壁、山門、鍾、鼓樓、東西廂房和主體建築大悲殿。為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牆上和單獨立的石碑上有具體的記載時間和立碑單位。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疫情期間,崇善寺不對外開放。進出的門前道路曾經被三道交通隔離帶攔著,如今,行人、電動車已經能夠通行,汽車過不去。去年新鋪的柏油路平平整整。寺廟紅色的黃色的牆上寫著莊嚴國土的大字。寺廟周圍曾經的一些看“周易”的,乞討的,小鋪面都關著門。崇善寺的門虛掩著,不對外。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路上偶爾有人經過,稀稀拉拉。一輛電動車一箇中年男人帶了一箇中年女人到大悲殿門口,那個女人下車,沒有說話,對著最東邊的大門作了個捐,然後離開。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原先崇善寺免門票,人還不少,特殊時期已經很少見人。崇善寺最東邊的門前,4、5個老人圍坐在臺階上在聊天。有的帶著口罩,有的不戴或者戴在下巴下面,時間長了,有些懈怠了。東邊的崇善寺平時門也不開,看上去時新建的,新的油漆,新的匾額,新的磚雕、木雕和石雕。雖然仿古,仍舊顯得少了韻味,或許需要時間和歲月的打磨。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春天到來,樹上的葉子紛紛生長出來,或許是樹的種類不同,又或許廟內採光原因,從外面看,高大的樹木剛出新葉,生長的慢。而外面的楊樹、柳樹則綠樹成蔭。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崇善寺山門為無樑密簷式,綠琉璃瓦覆頂,面闊三間,闢三門,為大悲殿三座門,正中間寫著“大悲勝境”,東邊寫著“宗唐遺址”,西邊寫著“晉源神景”。在大悲殿的正門的臺階下放著一箇舊的蒲團,應該是為了不能進寺廟燒香在外面跪拜的人擺放的。門環是兩個銅製的獅子頭用含著,由於時間久了,門上被雨水沖刷得留下大片的發白的痕跡,一邊有腐蝕的痕跡一邊沒有。很明顯,不注意看不到。多愁善感的人可能看了有些許的想法。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現實往往如此,同樣的事物,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職業的人看了會有不同的看法,會發出不同的感慨。歷史學家看到的或許是風雲變幻的歷史往事,考古學家看到的或許是存世文物的考古價值,遊客的直覺感受或許是自己曾經親自參過過這樣一座僅存的寺廟的局部,多愁善感的人對著殘垣斷壁或許會發出對往事感慨遺憾的嘆息,甚至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推己及人。建築學家或許會對古建的飛簷斗拱,廊柱雕刻,建築建構進行研究。不一而足。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門口有兩個高大威猛精美的鐵獅子,東邊的一隻張嘴,西邊的一隻閉嘴。據說是明代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年(公元1391年)鑄造,明代是我國鐵獅子存世最多的朝代,山西又是擁有古代鐵獅子最多的省份。在文廟、純陽宮也可見鐵獅子。崇善寺大部毀於大火,鐵獅子卻得以倖存。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如今路過,人煙稀少,正好可以細心領略鐵獅子的精美。鐵獅子有兩米多高,通體紫紅,一直獅子腳踩刻有花紋的繡球,一隻獅子腿下有兩隻小的獅子,獅子下面的底座是大的蓮花瓣形狀,形同蓮花寶座。其下又有雕刻。經過此地,靜心欣賞,自得其樂。內心的寧靜,就是最好的修行。追求寧靜心態的,皆為人生逆旅多艱。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作者簡介:旅行歲月小記,用心靈感悟記錄人生的實際和心靈的旅程。勵志語錄,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心得之悟,逆境磨鍊之後應有所成長,看問題的角度有所轉變才行,如黑暗中久了應當更加珍惜光明,枯枝雜草看的多了更應珍惜柳暗花明。希望如暗夜中的星,指引著人們前進。無論世界如何變幻,學會用美的事物充盈自己的內心。曾經在紙媒發表散文、詩歌、論文多篇。歡迎交流分享。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太原疫情期間的崇善寺,大悲勝境,宗唐遺址,晉源神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