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大家好,筆者今天給大家談談心理學中對焦慮的看法以及應對措施,本人學習心理學專業已有三年,很多人都以神秘的觀點來看待心理學,今天筆者就以異常心理學中的焦慮性障礙來解答你們心中的疑惑。

焦慮性障礙是以焦慮感受或焦慮反應為核心症狀的一組心理障礙,DSM-Ⅳ將焦慮分為:驚恐障礙、特定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等,本次筆者將重點講解普通焦慮概念和應對措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流行病學的調查,焦慮性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13.6%~28.8%。焦慮性障礙通常是在35歲前發病,發病的高峰期年齡為10~25歲,這一階段的人群壓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在這個年齡段之前要時刻注意焦慮障礙,可能在你不知情的狀況下你就患上了心理疾病,注意心態的調整,心理與生理健康同樣重要。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負性情緒狀態,有正常焦慮與異常焦慮之分,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焦慮都代表你有心理上的問題,但是正常焦慮與病理性焦慮之間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們之間是沒有明顯的界限的。焦慮一般表現為內心緊張不安並且預感到有些不利的情況而又難於應付的不愉快的情緒。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人們會有緊張焦慮體驗,比如參加大型考試、會見重要人物、面臨重大困難等,大家的焦慮情緒的產生很多都是因為“不可預知、不可預測”的事件。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正常的焦慮與病理性的焦慮還是有幾點的區分的:①症狀嚴重程度:正常焦慮的程度輕,一般人是可以忍受並且消除的;病態焦慮程度重,給個體造成強烈精神痛苦,並且無法擺脫和應對。

②持續時間:正常焦慮的持續時間短,並隨著應激刺激的解除而減輕,甚至是消除;病理性焦慮並非短暫的適應反應,持續的時間很長,它不隨著刺激的解除而完全緩解,經常會復發,很難徹底消除。

③正常焦慮在得到安慰、鼓勵、原諒以及寬恕後焦慮往往得以緩解或者是消除;異常焦慮也有安慰和鼓勵的需要,但並不能由此消除異常焦慮症狀,有些只是暫時的緩解,但是等這樣外界的影響過後焦慮狀態會再次發生。

④對社會功能的影響:很多人在焦慮狀態下很難進行正常的生活或者工作,但是正常的焦慮狀態下人們是可以進行相應的社會活動的,這也只是短暫的影響,這種焦慮過一段時間就會消除;病態焦慮常常使個體產生迴避或者退縮,影響人的正常社會生活,社會功能(工作、學習等)常常會被破壞。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以上都是焦慮的部分概念,下面筆者來說說焦慮的一些具體症狀。患者經常或持續地體驗到莫名的緊張不安感、整體心煩意亂、常有恐慌預感,但是指向性不明、伴有易怒、對聲音過於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還有一些動作上的表現如:搓手頓足、來回踱步或者靜坐不能、常有肌緊張、唇舌或肢體震顫、甚至是聲音發顫或行走困難、不易入睡、入睡後易醒、常伴有噩夢、夜驚、醒後恐懼症等。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以上都是比較明顯的焦慮症狀,大家如果出現過以上的表現也不必太過於緊張,先看看自己是否在半年內都有這個症狀,如果超過了半年,那麼你可以認定自己患有廣泛性焦慮障礙了。但是焦慮相對於其他心理疾病來說是比較容易處理的。

筆者今天就不講藥物治療法了,這需要去找醫生來診斷然後提出一個治療方案來解決問題,今天主要來說說心理治療法。首先,大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經常熬夜,這對於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每天既要工作,還要注意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保持樂觀,生活中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脾氣,很多事情都是無關緊要的,不必太過於針對;養成深呼吸的習慣,每次遇到煩心的事情,學會深呼吸,這對調節心情和心理狀態都有幫助;轉移注意力,每當遇到一些煩心的事或者是緊張不安的事情,學會轉移注意力,比如在大型演講前喝水,這是大家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在催眠治療中很多都是以舒緩的音樂為背景,用來調節心情。

異常心理學:焦慮的幾種表現,如果你有,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緩解

以上就是筆者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如果有其他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哦,要是有什麼錯誤還請大家指正,非常感謝大家能夠看這篇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對大家有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