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讀老子之十五:善為道者,深不可識—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博雅讀老子之十五:善為道者,深不可識—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讀譯]

古代擅長修道的賢聖,通過普通的細微現象能了知宇宙中至深的大道理,所學深不可測,因為一般人達不到這種境界,所以勉強形容他們一下:

他們小心謹慎,好象冬天涉水過河;他們敬畏四鄰,不隨意的打擾別人;他們莊重嚴謹,好象在外做客;他們自在隨意,好象是冰雪消融;他們淳厚實在,好象未經雕琢的木頭;他們心胸寬厚,好象是廣闊山谷,他們混同一切,好象是渾濁的河水。

誰能在混濁中安靜下來,使它漸漸澄清?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持守這種“道”的人,不會要求圓滿。正因為沒有達到圓滿,所以能夠一直去舊存新。

博雅讀老子之十五:善為道者,深不可識—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心得]

這一章,老子用連續七個比喻表明古代人善為“道”者,而從七個方面一起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就是人生最高的智慧:小心謹慎,提高警覺,才能夠讓自己安全;拘謹嚴肅,自在隨意是適應環境的需要;淳厚實在,空曠開闊是自己本身;混同一切,是本身的修養。這樣,就不會遇到任何挑剔或壓力。老子於此揭示了古代善為道者之所以“微妙玄通”——大道正果之所由來。這種古代真人,既是老子的先師,更是我們效法的典範。

老子還告誡人們,不要以為你很了不起,那只是一個階段而已,不能太得意,要隨時都要保持謹慎的心,才會不斷進步。盈則虧,滿招損,物之大忌,亦為道之大忌啊!

博雅讀老子之十五:善為道者,深不可識—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

本章從七個角度描寫行“道”的人,其主旨就是戰勝恐懼、謙虛退讓、隨順自然、和光同塵。藉之以永葆此道,而使自我的大道生命雖敝而新成,深根固柢,長生久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