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後,河南制定全國第二部省級社會信用綜合性法規!

《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出臺的意義和背景是什麼?出臺過程如何?4月30日,《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新聞發佈會在省政府新聞發佈廳舉行,向社會介紹《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出臺情況以及貫徹施行有關安排。記者現場瞭解到,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保存出席發佈會並介紹制定《條例》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宣傳貫徹《條例》的有關要求。

【意義】繼上海後,我省制定全國第二部省級社會信用綜合性法規

王保存指出,《條例》是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部省級社會信用方面的綜合性法規。2018年,為順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時代、新要求,立足推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面提升社會誠信程度,我省啟動了《條例》的制定工作。制定《條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求的迫切需要,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我省依法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的需要。《條例》既貫徹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又立足河南實際,是一部充分體現河南特色和改革創新精神的地方性法規,對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王保存強調, 《條例》在制定過程中體現了政治引領、民主精神和問題導向,始終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通過廣泛聽取意見,深入調查研究,將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立法的全過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各地各部門要把學習、宣傳、普及《條例》知識作為貫徹實施《條例》的前提和首要環節,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對《條例》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宣傳報道,讓《條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各級政府要把貫徹落實《條例》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共同推進《條例》的貫徹施行,縣級以上人大及其常委會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加強對《條例》貫徹情況的監督檢查。

【立法】2018年5月成立起草工作組,歷時1年多審議通過

《條例》制定過程是怎樣的?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新民介紹,省委、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社會信用立法工作。省委將《條例》制定,列入了2019的工作要點。2018年省人大常委會將《條例》列入了立法調研項目,2019年列入了正式審議項目。由於社會信用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屬於綜合性、全局性的立法,2018年5月,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和省發改委、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省司法廳等有關單位領導和同志及相關專家學者聯合成立了法規起草工作組。2018年10月,起草工作組在深入研究、反覆論證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中央有關政策,起草了《條例(草案)》初稿,並下發各市、縣、省直有關單位廣泛徵求意見。

2019年5月,省人大常委會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

一審後,法制委員會會同省發改委及有關專家學者,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對《條例》進行了研究修改,並將修改後的《條例》再次印發有關單位廣泛徵求意見;同時,在省人大官方網站和大河網站全文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8月,再次赴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了彙報,國家發改委對修改後的《條例》予以肯定。

2019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二次審議。2019年10月11日,省人大常委會向省委常委會彙報了《條例》的有關情況,省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同意按程序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9年11月29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條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