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復工復產:官員“直播帶貨”,還需作“加法”


助力復工復產:官員“直播帶貨”,還需作“加法”


特邀撰稿 陳俊如


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線下經濟活動受到影響,部分農產品“滯銷”,為此,全國各地有許多官員打破傳統“官相”放下身段變身“網紅”,以接地氣的方式幫助農民直播“帶貨”銷售。


官員“直播帶貨”正成為扶貧新“姿勢”。廣西鳳山縣副縣長鍾建兵說:“政府官員助農直播帶貨,既是創新工作思路,也是履行本職工作,轉變工作作風的體現。”在當下這個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直播帶貨”效應大且具有特別意義,這也是領導幹部積極擔當、主動作為,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復工復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體體現。


可是,這些“直播帶貨”的官員,主政一方,工作繁重且忙碌,不可能讓“直播帶貨”成為常態化,也不能經常為滯銷的農土特產品“勤吆喝”。由此看來,要使“直播帶貨”步入規範化運轉,為脫貧攻堅釋放正能量,還應做作“加法”、“打好補丁”。


牢築防腐拒變的“防火牆”。官員“直播帶貨”是特定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明晰化的規章制度,而政府官員是公眾人物,如果常態化進行“直播帶貨”,免不了“亦官亦商”的嫌疑,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出臺相關規定,避免腐敗現象的滋生,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做好識才、用才和育才的“伯樂”。一方面,主政一方的官員善於發現和發揮身邊“直播帶貨”的能人,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不必事事躬親;另一方面,主政者親自出馬,有人才缺乏之嫌,那麼還得在平時注意人才的培養和鍛鍊,打造一支批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隊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培育一大批現代化的新型農民。當“互聯網+”“電商+”“網絡主播+”日益成為當下商品流通和農土特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時,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應樹立現代經營思想和營銷理念,適應互聯網發展形勢和電商產業發展潮流,構建依託互聯網的現代新型銷售網絡,積極培訓、培養會種養、懂經營、善營銷的現代新型農民,重點培養一批以農民為主體的“網絡主播”和“帶貨能手”,讓“網紅經濟”推動和帶動農土特產品的銷售,精心佈局,打造線上線下銷售結合、網上購物體驗與實體店銷售互補的農土特產品銷售市場,使廣大農民不但會種,而且會賣,打通農土特產品銷售渠道的“最後一公里”,創新和拓展農土特產品的銷售方式。


用制度築牢防腐拒變的“防火牆”,當好人才的“伯樂”,打造了農民增收的產業鏈、生產鏈、營銷鏈,努力實現扶貧工作由“扶”到“引”到“放”的過度,達到了農業增產、產品增值、農民增收的目標,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讓農民富起來、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