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 成都圖書館超級讀者一年借書627本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成都圖書館昨日公佈2019年閱讀榜單,去年全年,借閱量最大的一位“超級讀者”共借書627本,在借閱熱門書籍榜單上,小說類書籍仍然名列前茅,文化類書籍、藝術類書籍借閱量有大幅度增長。

70後閱讀達人

工作繁忙,仍然酷愛讀書

昨日,成都圖書館公佈2019年閱讀榜單,排名第一的“超級讀者”2019年圖書借閱量達到627本。據悉,這位閱讀達人是位70後男士,工作繁忙,仍然酷愛讀書。

在閱讀榜單上,年借閱量在300冊以上的讀者有9名。成都圖書館介紹,據他們瞭解,成都很多家庭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讀者每次到了圖書館後,會借閱全家人閱讀的書籍。成都9歲的小朋友王紫伊是成都圖書館評選的“最美讀者”之一,去年全年,她的媽媽楊錦平在成都圖書館借書316本,其中大部分是借給女兒閱讀的名著和科普類書籍。

2019年,成都圖書館開啟了社保卡借書,身份證、社保卡變成“借閱證”,成都各圖書館、城市閱讀空間通借通還,極大地方便了市民。今年在排行榜的前列中,文化類、藝術類書籍顯著增多,小說類書籍借閱量仍然佔據首位,實用類、教輔類、經濟類書籍,仍是市民的借閱熱點。

暢銷美食書籍作者扶霞

喜歡讀中國小說

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的新書《魚翅與花椒》進入成都圖書館年度借閱榜的第十二位,深受成都讀者的喜愛。昨日,住在倫敦的扶霞·鄧洛普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高興,她對成都讀者表示感謝。她說,這段時間她住在倫敦寫作,但她家的午飯常常做麻婆豆腐、魚香茄子、擔擔麵,朋友們到她家做客,常常驚歎於她的中式廚房。

“我是英國文學專業畢業的,閱讀帶給我很多益處,尤其是對我的寫作技巧、寫作風格有很大影響。”扶霞說,她現在上午寫作,下午會認真閱讀一些和中國飲食文化相關的書籍,她正在看的是一本外國人講中國酒文化的書,“這本書是講中國白酒的,既有個人經驗,也有中國文化,很有意思,我預感到它會很快被翻譯到中國,成為一本暢銷書。”她還在閱讀一本關於中國哲學的書,這本書介紹的是中國先秦哲學和哲學家。扶霞說,她每晚睡覺之前都會看一點小說,坐火車、飛機也帶著小說,“我很想了解中國的一切,我看中國文學,瞭解飲食背後的文化背景。”她喜歡看英文版的《紅樓夢》和袁枚的《隨園食單》。

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

喜歡把經典作品多讀幾遍

讀者熱門借閱榜單出爐,這些書籍在圖書館裡會不會很搶手?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介紹說,對於讀者借閱量大的書,成都圖書館會增加複本量,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肖平介紹說,現在市民使用圖書館有極大的便利,身份證、社保卡成為天然的借閱證件,以前到館才能享受服務,現在通過官網、微博微信就能實現電子閱讀,也能查詢書目信息,就近借閱圖書。他建議讀者在選擇借閱圖書時可以多看看新書發佈書單,結合專家薦書,更有指向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好書。

肖平除了是圖書館館長,也是一位著有多部天府文化書籍的作家,世界閱讀日到來,肖平也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驗:“我一年裡讀的書中有三分之二是重讀,而重讀那部分價值最大,很多書以前在某方面有些體會、感悟,重讀時忽然發現有些地方是以前沒注意到的。我正在讀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就是大學時候曾經讀過的。桌上還擺著一本《紅樓夢》,已經重讀了很多遍。我認為,一些經典性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可以多讀幾遍。”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

讀閒書找到寫作靈感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先生的《巴蜀文脈》入選成都圖書館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譚繼和介紹說,《巴蜀文脈》是奉老師隗嬴濤先生的要求寫的。當時,如何向讀者介紹巴蜀文脈,他思索了半個月,有一天,忽然在讀閒書時有了心得,他寫的《巴蜀文脈》從巴蜀之地的地脈、水脈講到文脈,成都的山水環境和人類生活方式,成都城市發展的文化脈絡、歷史軌跡。他說:“《史記·天官書》講中國山川的脈絡走向,是向東北流,首在隴蜀,尾在渤海碣石。我豁然開朗,梳理出巴蜀文化脈絡、發展軌跡、基本特點。”

“我的學問源於書本。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蘇軾在廬山寫過一篇《李氏山房藏書記》,他說哪一天不做官了,就來李氏山房天天讀書。如果不讀書,不記住前輩的學術觀點,就會陷入遊談無根的境地。縱然長篇大論,卻沒有根,沒有魂,沒有文化。”譚繼和先生說,雖然電子閱讀很方便,但是他還是喜歡閱讀紙質書,一本紙質書拿在手裡,他一分鐘就可以瀏覽好幾頁,如果有讓他眼前一亮的語句,就仔細閱讀,如果都是陳詞濫調,一晃就過了。他的家裡,連枕邊都堆著書,不讀書睡不著覺。他說,讀書還應養成藏書的習慣,只要看到感興趣的書,他都要買回家收藏。(記者 汪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