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群合力 共建潔淨家園 教育引導 塑造文明鄉風

南方日報訊 (記者/段燦 通訊員/羅燕顏 潘潔敏)今年4月是全國第32個愛國衛生月。為保障轄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築牢戰“疫”防線,全國愛國衛生月活動期間,黃坌鎮圍繞鄉村振興工作,以“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主題,組織鎮、村幹部群眾300多人次,參加愛國衛生運動,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公共衛生設施、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著手,打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讓轄區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

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近日,黃坌鎮政府幹部職工身穿“紅馬甲”,熱火朝天地穿梭在黃坌的大街小巷、G323線國道旁、農貿市場周邊,揮汗進行環境衛生清理工作。這是4月以來,該鎮積極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的常見場景。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只有幹部帶頭行動起來,村民才會更加積極參與進來!”黃坌鎮副鎮長鄒潔靜在帶頭開展垃圾清掃時表示,幹部以身作則,才能發動群眾齊參與。

近1個月以來,黃坌鎮將鎮、村80多名幹部分成7個駐村工作組,深入到鎮區大街小巷、下沉到各村小組,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共清理巷道、村道、田邊地邊積存垃圾約12噸、全面清除雜草200多處、協助農戶擺放農具、整理柴草200多次、清理排汙溝渠12000多米、沖洗公廁107個、公共場所預防性集中消殺50多次、入戶指導家居整理40多次、入戶宣傳文明生活知識200多次、創建“善美人家”227戶。

愛國衛生人人受益,同時也需要人人參與。除了在鎮街、學校、衛生院等公共場所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之外,黃坌鎮各村委會平時也經常性組織群眾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突出清理死角盲區,由“清髒”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拓展。

“掃掉積存垃圾,清理溝渠之後,村裡的老鼠蠅蚊都少了!”塘底村委會長二村村長成水玲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好處看得見、效果很明顯”。

連日來,他帶著自己的妻子以及其他村民,組成保潔隊伍,逐巷、逐戶、逐處進行清潔,創造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經過集中行動,目前,該鎮各村(居)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漫步在黃坌鎮各個鄉村,村中巷道乾淨整潔,庭院綠化生機勃勃,村中的娛樂和健身設施也在逐步完善,鄉村實現“大變身”。村民們讚歎,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

引導良好健康生活方式

人居環境持續向好,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要跟上步伐。

塘底村委會長一村的生態環境不錯,在周邊有口皆碑。但環境整潔美麗同時,個別村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還是比較隨意,亟待提升。

“我家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平時方便就行啦!”鄒潔靜在一次進村走訪中,看到長一村的一名村民在吃完午飯後,就把碗筷盤子隨意浸泡在水盆裡,不及時清理,既不衛生,外人看到時也不雅觀。

當即,鄒潔靜與村民談心交流:“鍋碗瓢盆用了及時洗,比較衛生,同時也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對此,村民表示接受。數天後,鄒潔靜再次入戶時,該戶村民的一些行為習慣已得到明顯改善。

“或許部分人會覺得,談起農村總不免會想到‘髒亂差’。這顯然是錯誤的刻板印象。農村不是‘髒亂差’的代名詞!加強教育引導,這都是可以改變的。”鄒潔靜介紹,為提升村民們的行為習慣,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黃坌鎮製作了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通過多種宣傳渠道,讓村民深刻認識到環境與衛生不僅關係村容村貌,更與自身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引導村民逐步摒棄生活陋習,做好家庭衛生、注意飲食衛生、提倡節約水電、綠色出行等,讓他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衛生、更健康、更文明。

“自然生態之美是黃坌最內在、最重要的美。”鄒潔靜說,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美的“靈魂”。下一階段,黃坌鎮將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發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