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1

小清新電影VS現象級鉅製

這是一部風格清新的小眾影片,但卻是很多人心中堪稱現象級的一部臺灣愛情電影。因為很多影迷說,看這部劇,真的可以治癒一個人的情傷。

當然,它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愛情電影。記得上映那會,曾經三次到電影院去刷它。

後來,失戀了會看它,想安靜發會呆的時候也會看它,當心情不好找不到出口的時候也看它。

從它上映至今,它幾乎如朋友般伴隨我左右很多年。這就是獲得第45界臺灣金馬獎最佳臺灣年度電影的《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我確實愛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裡的音樂,劇情,敘事結構及其中所描述的關於感情的一切,滿足了我對一部好電影的所有幻想。

2

小眾愛情電影的外表,殿堂級文藝電影的內核

這部影片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部愛情片,但處處卻瀰漫著文藝的調調。但是愛情片我們可能看了一遍,就不會一刷再刷。而文藝片則是耐看,讓人每次看都有未解之處和沉迷之處,讓那些真正愛電影的人想一看再看。

悲劇的力量。即使是這種小清新系列的愛情片,也有貫穿始終的濃重的悲情調調。

古人曾有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電影的開頭,便是一場六十年前的離別。一對兒在臺灣的日本戀人,本來雙方約好一起回日本的。可是卻由於男孩個人的懦弱,使得他拋下女孩自己逃離臺灣回日本了。

在回去的漫長途中,他在船上寫下了給女孩的七封情書。他開始寢食難安和瘋狂想念,以及陷入深深地懊悔。那種噬骨之痛啃噬著他的靈魂,可他卻永遠也回不了頭。

這封信是在多年後男孩死去,他的女兒發現這些充滿悔悟和愛戀的信件後才得以寄出。時間,已經走到了60年之後。

我之所以愛這部影片,是因為格外喜歡這種哀傷又充滿文藝感的愛情調調。

懷舊色彩的一些老物件,是影片中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比如影片中那些遲到60年的泛黃的書信。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每當影片中悠揚的音樂響起,那些從60年前那艘逃往日本的船上書寫的信件就會被娓娓道來,如海水地嗚咽。

很多人之所以特別地愛這部影片,也是因為被影片裡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情書所吸引。因為如今生活在快時代的我們,已經很難再收到一封書信了,更何況是寫著綿綿情思的情書了。

這時,我總會想起木心先生的一首詩《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這就是好的電影,它讓人沉醉其中,由此及彼,想到很多跟它相關的文字或場景。

如散文詩般的敘事風格。看起來凌亂,其實娓娓道來,井然有序。

本文的敘述是有兩條線,一條線是60年前那段錯過的愛情,另一條線是現在正在發生的這段愛情。而信件就是他們之間的連接。

60年前的那些寫給日本女孩的信件,是被一個叫做阿嘉的臨時郵遞員發現的。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阿嘉很真實,他就如同我們身邊的某個普通的追夢青年。他去臺北做樂隊受挫,然後不得已回到自己的故鄉——臨海的小鎮恆春。

他被後爸安排做臨時郵遞員,最開始他特別厭煩這個工作,覺得送信這份工作,既無趣又浪費時間。

之後,他偶然間看到了那些寫於60年前的書信,那些泛黃的信件中所書寫的情真意切,深深地打動了阿嘉,也打動了愛上阿嘉的日本女孩友子。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這些書信似乎也成了阿嘉和友子之間不可言說的秘密花園。

兩人知道,60年前相愛的一對情侶,正是由於男孩的背信棄義,使得女孩一人流落在臺灣,自此終究不得當年真相,而痴痴苦等一生。

最終柳暗花明,阿嘉找到了當年被遺落在臺灣的那個女孩。此時,當年的年輕女孩,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阿嘉把書信靜悄悄地放在老人身邊,悄然離去。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之後,阿嘉送完書信回來,擁抱著第二天即將離去的日本女友。這個臺灣大男孩,放下他內心所有的鎧甲,跟他愛的女孩說,你留下,或者,我跟你回日本。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記得當年看影片到此處,我淚流滿面。

阿嘉為何如此動情和堅決,是因為他絕不允許60年前那對戀人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是的,愛就要在一起,不給自己人生留下任何的痛和遺憾。

至此,影片中兩條敘事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3

真正優秀的作品,是會關注到小人物的,而這部影片在這點上,則是做到了極致。影片中充斥著感人的細節和小人物的故事。

以阿嘉為首的當地人組建了一隻樂隊。這個樂隊的成員算是夠奇葩了。

這裡面有失戀的交通協管員,有偷偷暗戀自家老闆娘的打工仔,有平日在教會里彈琴的12歲小姑娘,還有到處推銷當地特產米酒的推銷員,以及主唱阿嘉,他也是臨時郵遞員。

這個樂隊裡的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普通,普通到讓人難以想象,卻又一個個都是充滿故事的人。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樂隊裡的老馬,他的妻子因為忍受不了自己工作太忙無暇顧家,而選擇離開了這個家。

平日裡不苟言笑的老馬,會在醉酒心碎著向人提起他的公主。之後,一人孤獨來到海邊,遇到同為樂隊成員的小女孩。

才12歲的小女孩主動擁抱眼前這個哭泣的叔叔,一句話不說,看著無邊無際的大海。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這樣的片段,治癒著屏幕前同樣心碎的你我。

身為當地代表的阿嘉後爸,人前風光。但他和阿嘉之間卻有著天然的隔閡。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一度讓雙方都很頭痛。

阿嘉的夢想在臺北碎了,如今回到小鎮的他更是不願聽從後爸的安排。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但阿嘉的後爸是一位非常熱愛這個小鎮的人。而阿嘉則永遠是一副看不起小鎮的模樣激怒著。

他們這一老一少,是擺放在理想與現實天平兩端的人。更何況他們是繼父子的關係。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直到有一天,當這個老人在暴怒之下喊出了,“我要把恆春鎮放火燒掉,然後把所有年輕人叫回來重建恆春。”“要年輕人自己回來當老闆,不要當人家的夥計。”這些話,才使阿嘉懂得了後爸的真心。

暗戀老闆娘的修理店小工,明明被人勸說著著,死心眼,幹嘛暗戀有主的人,可他就是就是願意。

這些所有的小人物,都如同這個美麗沿海小鎮裡的滄海遺珠,每個人都在他們自己的故事裡發著光。而這一切,構成了這部影片最戳中人心的真實色彩。

當然,美麗的風景也是該部電影中最讓人心醉神迷之處,碧海藍天,與小鎮上的土著居民碰撞出了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火花。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海角七號》:淺析它為什麼會成為臺灣愛情影片中的現象級作品


寫在最後:

關於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豆瓣裡面有個高贊評價。“影片很溫暖。不管《海角七號》這部現象級影片的出現是出於偶然還是必然,臺灣電影都需要如此一劑強心劑,重新振奮。導演魏德聖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寫出了這部偉大的平民史詩。”

是的,這正是我特別愛這部影片的原因。如果你也特別忠愛愛情文藝片,那麼這部電影絕對不能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