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了“原生家庭”的蘇明玉和房四井們,才是人生大贏家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中,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縱觀近幾年大火的幾部劇,無論是蘇明玉或者房四井,女主角幾乎都有一個極為悲慘的童年。

蘇明玉和房四井都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樣的家庭造就了他們生來就敏感又自卑的性格。

但是仔細觀察身邊的人,我們會發現在童年受過巨大心靈傷害的人,往往在長大後會更有成就。因為他們需要獲得巨大的成功,來彌補童年時心中那個巨大的坑。

放下,才是彌補和治癒童年傷痕的良藥。

我記得高中時的一個語文老師,她是個幹練又智慧的女性。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把她列為自己心中的偶像。

有一天,這位語文老師生日。我們在上課起立的時候就齊聲說了句生日快樂。我們以為老師在聽到後一定會很開心,結果沒想到平時爽朗愛笑的老師竟然扭頭哭了起來。

看著老師顫抖的背影,全班同學都慌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後來老師向我們說出了埋在了她心裡30年的故事。

她出生的時候,曾因為是個女孩,被家人罵著賠錢貨,然後給摁到家旁邊的水池中。

就在彌留之際,她十歲的大姐拼著命地跑過去把她搶了去。然後抱著她跟家人威脅到,如果他們膽敢把妹妹溺死,她就和妹妹同歸於盡。

老師說到這裡時幾乎是泣不成聲。讓她感到痛的是,她那剛剛十歲的姐姐尚且知道一個生命的寶貴,而眼前的那些大人們竟然視命如草芥。而這僅僅因為自己是個女孩。

但是,自從那天她活了下來,她便明確了一生的意義,那就是要好好地活著,而且要活的體體面面,要讓全家人看看他們心中的這個賠錢貨,是個多麼優秀的女孩!

後來她高中畢業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又來到我們這所省會城市的重點高中當了一名語文老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成功了。她一個姑娘靠著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找到了一份很心儀的工作。

可是,她什麼都有了。她還是不快樂。因為,她內心懷著深深的恨。

那天,老師告訴我們,感謝大家讓她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了。因為它就像一枚毒針那樣嵌在了身體裡,今日她終於將它拔了出來。

此時,她才覺得對於自己來說,成功不重要,出人頭地都不重要。原來,忘記才重要,重新開始才重要,快樂才重要。

從那天開始,她決定放下了。

是啊,為什麼不從現在就開始放下執著和痛苦,然後接納和忘記過去,好好地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告個別,然後重啟一生,重新出發呢?


放過了“原生家庭”的蘇明玉和房四井們,才是人生大贏家


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不要把它臆想成你所有失敗的原罪。

電視劇中,無論是蘇明玉還是房四井,為什麼在最後都要用幾乎強行洗白的方式,讓這些女孩們原諒曾給自己造成巨大傷害的原生家庭呢?

這究竟是在向我們釋放著一個什麼信號?是主流的價值觀要求故事的結尾就必須是這樣的嗎?

都不是。其實就是為了提醒人們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不要再把一切問題歸因到原生家庭。當然,也是為了放過自己。

心理學中有個詞彙,叫做標籤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被別人下了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他自己就會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標籤引起的,所以稱之為“標籤效應”。


而對於那些有著童年陰影的人來說,長大之後,每當憶及過去或者跟別人傾訴過往,總會被人同情。於是她們會對號入座般的安放自己的痛苦,繼而陷入那個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對原生家庭的怨恨中,而無法自拔。

於是,他們開始了一生的尋找,尋找尊嚴,尋找肯定,尋找成功。而從未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促膝長談。

有一天,這些都被找到了,可他們卻失去了最重要的快樂。因為他們一直在迴避,迴避原諒,迴避接受,迴避理解,迴避愛。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要麼是從小父母離異,亦或是家庭變故,也有生活在重男輕女家庭裡的女性朋友們。

他們的童年都不怎麼樣。但是長大後,這些孩子卻成了兩類人。

一類是極度抑鬱,每天生活在童年的陰影和對原生家庭的詛咒中,有甚者一生都無法走出。他們甚至會將這種痛苦的因子傳染給下一代。


另一類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老早就接受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接受了自己,我覺得這才是最懂生活的人。

其實真正懂生活的人,哪怕經歷生活多大的風浪,經過怎樣的兵荒馬亂,也會給自己一個隨時靜下來細品一壺新茶的恬淡心境。

放過了“原生家庭”的蘇明玉和房四井們,才是人生大贏家

用愛反哺原生家庭,你會獲得最大的快樂

我有個同學小時候母親去世後父親再娶,於是她從5歲起,就開始和繼母一起生活。她小時候特別的恨繼母,但繼母其實對她非常好。

長大後當她明白事理後,才知道不應該再去恨繼母了。現在的她隔三差五的回家,待繼母如親生母親那般,後來她結婚,繼母又過來幫著看孩子。真的是讓我同學特別的感動。

去年母親節的時候,我同學發朋友圈感謝她勝過親生母親的繼母。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正如人們所說,被人愛很幸福,其實愛著別人則是另一種更深層意義的幸福。

最後,送給所有朋友們一句話,原生家庭的好壞,你的童年的好壞,它們是天使,亦或是魔鬼,都不是你造成的,也不是你的錯。過好你的每一天,與自己和解。祝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放過了“原生家庭”的蘇明玉和房四井們,才是人生大贏家

歡迎關注@遙遠不是北,我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熱愛寫作,希望能寫出有溫度的故事,來溫暖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