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上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低俗的,一比皆知道

城牆上的兩個女人

張然

在河南淮陽區的老城牆上住著這樣一戶人家,80多歲的男主人翁,大家都愛稱他為老郭;80多歲的女主人翁,大家習慣性稱她為王氏。

老郭與王氏共育四個孩子,倆兒倆女。如今,兒女皆已成家立業,又生兒育女。

年輕時的老郭與王氏為養活幾個孩子,整天沒日沒夜的拼命幹,整年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的期盼著四個孩子快快長大成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四個孩子在父母的痛苦煎熬中終於長大成人。大兒子郭大壯,小兒子郭小壯,大女兒郭大英,小女兒郭小英,姊妹四人結婚成家後,最終使老兩口才敢長長地出一口氣。

然而,生活總有解不開的小疙瘩。大壯與妻子小蘭結婚,仍居住城牆,一年後便有了自己的兒子,第二年又有了自己的女兒。

城牆上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低俗的,一比皆知道

可老郭與王氏為了整個家庭的建設,為了整個家庭的幸福,為了整個家庭的未來。對大壯的一雙兒女從來就沒有咋樣照看與照顧過。

不過,這對當爺爺與當奶奶的,雖然沒有照料自己的孫子與孫女,但平時吃的、用的零花錢並沒少給孫子與孫女,甚至生活上還悄悄給大壯家以補貼。

儘管這樣,大壯的妻子小蘭心中仍然不愉不快,不喜不悅,時不時與老郭和王氏生氣鬥氣。有時氣得老郭與王氏渾身上下直打哆嗦、語無論次。

隨著時間推移,郭小壯也結婚生子,同樣也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

此時,老郭與王氏心想,兩個兒子成家立業是不錯,可下面還有兩個女兒要出嫁!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給閨女陪送件嫁妝吧?

老郭與王氏還是拼命的幹呀幹,仍拼命的去掙錢和打拼,最終使兩個女兒光面的出嫁。

郭大英嫁到王店的李家後,也生了一雙兒女。然而,李家也因孩子多,公公婆婆對大英的兩個孩子也很少照看與照顧。為此,大英也常常耿耿於懷,對公公婆婆頗有微詞。

有時,大英一生氣發誓道,將來公公婆婆年紀大了,她一天也不照顧他們。而年輕氣盛的公公婆婆哪吃兒媳婦這一套,哪喝兒媳婦這一壺。於是,婆婆也曾發誓說,我們老兩口老了以後,不需要你照顧,也不需要你照看。

甚至,還說出“那怕俺老兩口死後餵狗,也不需要你管你問,也不需要你前來看一眼”的傷心寒心絕話。

壓著一層表一層,老郭與王氏對小壯家的兩個孩子,也沒有過多照看與照料。即使這樣,小壯的妻子小花仍堅持自己做人準則——心中多麼不高興,口頭就是不表達。表面上與公公婆婆相處仍是濤聲依舊,還是該咋著還咋著。

城牆上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低俗的,一比皆知道

隨著歲月年輪的過往,老郭與王氏真的變老了,滿臉的滄桑寫滿了時光的痕跡,往日筆直的腰背也慢慢佝僂起來,昔日走路生風的腿腳也變得亦步亦趨,過去說話聲如洪鐘如今變得低沉而沙啞。

老郭一家三代人擁擠在城牆上四間小屋內,為了幾代人居住方便,老郭與王氏不得不搭建臨時而簡易的陋室。隨著兩個兒子的成家,如今的老郭與王氏已沒有自己的一間房,原來的家產全部被兩個兒子分割。

想說愛你不容易,老城牆前段時間已與大家說聲“拜拜”。80多歲的老郭與王氏跟著大兒子吃住時,大兒媳婦小蘭頓時不高興起來,那臉蛋難看得要死,好像誰欠她多錢似的。她當著大壯的面老是重複她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咱的孩子從小長大,老兩口一天也沒有照看過。現在,老了老了想依靠我們的,沒門兒!

兩位老人跟著小兒子,小兒媳婦小花剛開始並沒有說什麼,日久小花也開始在小壯麵前牢騷與埋怨起來,弄得郭小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畢竟,兩位老人也沒有照看過他家的兩個孩子。

目前,“零家產”的老兩口欲哭無淚,欲死不成。萬般無奈之下,老兩口只好在兩個女兒家輪流著度日如年。

就這樣,郭大英一邊照顧著孃家人,一邊還要照顧著年邁的公公婆婆。

前不久的一天,大英的婆婆因心臟病突然發作,住進了醫院。大英不得不提前把老母親與老父親送到妹妹家,自己去醫院照顧婆婆。

城牆上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低俗的,一比皆知道

她每天為婆婆做好吃的,端好喝的,買好用的,還陪婆婆“話聊”。越是這樣,越是讓婆婆內心感到無比糾結與過意不去,因為婆婆虧欠大英的太多太多了。幾個孩子沒有看管一把不說,尤其是婆婆那句既傷心又寒心“餵狗”的話,始終縈繞在婆婆耳邊,越是大英對婆婆好,越使婆婆內心極其難受。

有幾次婆婆話到唇邊又收回,最後婆婆鼓足勇氣含淚說道:“大英呀,婆婆對不起你呀!年輕時真不該說出那些傷心寒心的話呀!都怪婆婆考慮不周,說話太絕!”

“媽,你千萬別這樣說。年輕時,誰個都能打能跳,誰會預測到自己老了會生啥樣的病?誰會預測到年紀大了需要經常住院?誰都有老的那一天呀!”

說著,婆婆再次流下悔恨的淚水!而大英很快又用紙巾為婆婆小心翼翼地擦拭!

感言幾句:

同為女人,緣何差距恁大?

看完這篇稿子,內心極其辛酸。一把辛酸淚,告知與誰人?同樣身為女,差距咋恁大?

小蘭作為女人,始終對自己的公公婆婆耿耿於懷,始終放不下心中那塊久積的疙瘩,始終釋然不成心中的不悅與不快。城府很深的小花玩的是口是心非,好在她不在公公婆婆面前說三道四,只在小壯麵前道散道散與埋怨埋怨。

而大英卻值得令人點贊與頌揚,值得令人叫好與喝彩,她能夠擯棄前嫌,化干戈為玉帛。用自己的真誠與真心善待婆婆,從此打通了與婆婆的隔閡之牆,從此感動了婆婆的內心世界,因而使婆婆含淚道歉。

在此,不免要反問一句:小蘭與大英,同樣身為女人,緣何差距咋會如此之大?難道你沒有老的時候?難道你沒有當婆婆的那一天?

城牆上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低俗的,一比皆知道

古人云: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也許老郭與王氏的今天,恰是小蘭的明天!

不信?走著瞧!

張然,男,漢族,1989年3月入伍,曾在原陸軍第54集團軍服役,軍旅生涯16年,一直從事宣傳工作。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青年報》,原濟南軍區《前衛報》,《河南日報》等發表作品千餘篇,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轉業後,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仍堅持筆耕不輟,先後又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檢察日報》《河南日報》《河南法制報》《周口日報》《周口晚報》《龍湖報》等發表許多新聞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縣“好新聞獎”“優秀通訊員”等榮譽稱號。現供職於河南周口市淮陽區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靠譜的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