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關注城市秘密:拆開一座城,為你用解密的方式解讀杭州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城市秘密》作者:大傾城 設計:徐世明 / 攝影:子夷 / 編輯:大傾城、尤可部分老照片提供:章勝賢感謝浙江大學檔案館提供資料信息


今天開始,我們要揭開城西第二個區塊的序幕了:天目山路以北,莫干山路以西,文一、文二、文三和教工路、學院路、古翠路之間構成的學院區。這個區塊鑄就了多少人的青春記憶,一想到要寫這塊地方,眼睛就有一點溼,心跳有點快,畢竟“大傾城”人生中最美的年華在這個區塊度過。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文教區是浙江學術的聖地,是杭州的人文淵藪,是城市定義者的輸出區,是土地價值的引領者,也是杭州氣質的養成地。在這裡曾經出現過省委黨校、省市團校、杭州大學、杭州電子工學院、浙江絲綢工學院、浙江應用工程技術學院、杭師院、杭商院、中國計量學院、浙江教育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浙江省體校、學軍中學、杭外、浙江銀行學校、浙江供銷學校等等20多所大中小院校,擠擠挨挨,書聲琅琅。這兒的畢業生在很大程度上,從實際操作層面,規劃、設計、建設、改造了當代杭州城;也從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為杭州提供了有價值的創造和軟實力;至於互聯網經濟和智慧城市的崛起更和文教區的傳奇人物不可分。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文一路教工路上的石碑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這兒就有無數的青春肉體,墾荒一般用體溫溫暖了一塊一塊土地,創造了一個一個時代。多少熱血、多少拼博、多少歌哭,多少愛恨都發生在這裡,那是屬於“天之驕子”們的象牙塔,現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或多或少都和這個區域有絲絲縷縷的關係。除了學校生態外,這兒還是杭州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為杭州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埋下了基因。雖然2001年後,這些學校的學生開始出現在下沙,東遷師生總數有30萬之眾,城西文教區開始空心化,但杭州人眼裡的文教區似乎沒有發生變化,房價依然匹配高雅這個詞。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看上週最新的新聞,光這天價房價就看得令人咂舌。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塊區域有大片的稻田、菜園、桑基魚塘、縱橫阡陌,松木場的旺盛水系讓這兒成為種地蠶桑、打漁持家的好地方。西溪河從留下過來,貼著山巒(以前也叫沿山河),和天目山路平行,一路向東至古蕩,在保俶路八字橋大拐彎後向北,過文一路後併入餘杭塘河,最終注入大運河。這條河上的八字橋、道古橋、上寧橋,都是常見於土著回憶的,在那些橋上他們看到過鬆木場大碼頭的交易盛景,看到過漁船上的鸕鷀、水底的甲魚和下水道出水處密集的白條魚,當然還有一眼就能識別的讀書郎。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80年代西溪河下“浙江幼兒師範”附近。圖片提供:章勝賢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現在的西溪河下


1956年8月,鍾久安(教育家、《說杭州》的作者鍾毓龍先生之子)在暑假期間去文教區進修,同時探望在此地水電學校任教的弟妹,他說他們任教的學校(省)都在“湖墅與松木場間新闢之文化區,校舍彼此相望”,可以說各學校是在深密的草叢間拔地而起。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鍾久安先生去文教區進修拍攝照片,左:小輩們在校舍前留影,右:小輩們在打索橋上合影。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從四妹宿舍三樓遠眺水力發電學校全景。圖片提供:章勝賢

這一年,杭州大學新校舍建築工程全面鋪開,據當時管基建的同志回憶,那時天目山路杭大這塊“到處荊莽叢生,墳冢累累,這裡原是國民政府一個刑場,在施工過程中常發現戴有鐐銬的屍骨。”工地指揮部紮營在行將傾倒的銅佛寺內。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1929年《實測杭州西湖圖》上就標有銅佛寺。

杭大教授、國學大師、敦煌學家蔣禮鴻先生的兒子蔣遂也曾經說過西溪路上的杭大新村“原址是一片墓地,一到夏天的晚上,就會有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但是一棟一棟校舍及周邊配套逐漸生成之後,文教區開始熙熙攘攘。經過“文革”的凋蔽之後,恢復高考讓這兒再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學子的歸心之地。當年的他們年齡不一,境遇不一,但一個個意氣奮發,拼命讀書,為祖國的振興廢寢忘食。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80年代初城西松木場,現杭大路、世貿中心位置。左上側是浙大求是新村。圖片提供:章勝賢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上世紀50年代左右建的杭大新村(當時叫道古橋宿舍),是浙江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小區:一代詞宗夏承燾;國學大師姜亮夫、徐朔方;我國化學史和分析化學研究的開拓者王璡;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動物學家董聿茂;化學家周洵鈞;“詩孩”孫席珍;研究敦煌學的蔣禮鴻;研究古文獻及現代漢語的任銘善等名人都在此居住過。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蔣禮鴻夫婦曾於杭大新村八幢前合影。

有人記得自己第一天上大學的場景:“1978年3月6日上午,那一天,當我沐浴著初春的陽光,迎著和風,肩背軍用棉被,腰胯軍用書包,手裡拎著不大的提包走進杭大政治系時,全然沒有想到映入眼簾的校園竟是那樣的狹小和簡陋。”(《難忘的文二街杭大政治系》郭佔恆,原載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版《歲月如歌:新中國建立後浙江發展親歷》)你至今能感覺到這位新生文字間洋溢的興奮和失落。因為這個政治系並不在本部,它處於文二街上一處不顯眼的院落,門牌號是128號,使用了同樣在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浙江省財貿幹校的校園,所以相對簡陋,校門是兩垛水泥柱,可能一般人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後來讀杭州大學的人只知道杭大分部就是學軍中學邊上的生物系,但其實在“文革”前和“文革”後,杭大都有很多分部。“自1956年松木場建校至1987年底止,杭大已經擁有校舍25萬餘方,校園土地面積641畝,其中本部417.2畝,河南80畝,河東21畝,生物系80畝,體育場路37畝,慶豐村5.8畝。”唉喲,作為在此校盤桓七年半之久的“大傾城”當時竟然只知道生物系,不知道連體育場路、慶豐村都有自家地盤啊!你看文二街有政治系分部,文三街有生物系分部,體育場路還曾經有過中文系和歷史系分部,這所大學枝枝蔓蔓地塑形了文教區的各個角落,成為文教區的橋頭堡。說到文教區,杭大就是一個汪洋。我們會有多少篇文章仔細講它呢?講一個消失的學校,講遠去的大師,講影響了城市和時代的畢業生們,講講它和這座城市不可分。


母校睡在我們的體內,封印了青春和夢想。“時間難倒回,空間易破碎”,畢業離校後,我甚至很少再去這個地方,有點怕它變化,但更害怕自己的變化,像結婚後再撞見初戀的人,調整不好呼吸在這個時代很要命。但是生活在有母校的城市裡,這莫名讓人心安吧,起碼要孩子好好讀書的時候有了可以指點的實物。七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為祖國的命運而讀書,九十年代以後的大學生更多為自己的理想而讀書,現在的大學生在為誰讀書呢?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杭州大學誕生過兩次,消失過兩次。現在稱呼這個學校會加個“老”字,老杭大,有些人以此為榮,有些人則只說浙大。這三個字很容易進行人群的區分,甚至是一種價值觀的分野。
杭大第一次誕生在紙面上。浙一師(現杭高)的校長經亨頤在他1918年的日記本上寫到過這件事(我翻閱到這一段),他當時還是浙江省教育會的會長。辛亥革命後,當時浙江可稱為高等學校的,只剩下教會辦的之江大學和法政、醫藥兩個專門學校,是遠遠不夠浙江人才儲備和輸出的。經亨頤在教育界有識之士的支持下,起草了《陳請省議會設立浙江大學文》。不過此文就是一個大綱,一個提議,除了形成普遍共識之外,並沒有什麼下文。因為議員們擔心建個大學會增加大筆的財政支出而影響到自己加薪,所以根本就沒讓通過。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你用過的是哪款校徽?


三年以後,一晃啊。省議會通過了一項籌辦杭州大學的建議案。為什麼不叫浙江大學的名字了呢?因為杭州大學,聽起來好像是一所杭州的大學,那麼省裡各專門學校就不會感到被歸併的危險。看起來取好一個名字還要研究公眾心理,提議的人很會拿捏。


議案通過了,正式就進入了籌辦。《籌辦杭州大學大綱》裡列了杭州大學董事會成員名單,名儒大師,赫赫在列:蔡元培、陳榥、蔣夢麟、陳大齊、阮性存、馬寅初等等十人,董事會公章都刻好了,辦公室在省長公署內,校址呢圈定在了鳳凰山萬松嶺一帶。杭大的校友們,你們差一點要和梁山伯祝英臺一起同窗了。


教育大師們非常興奮,擬定了堪稱完美的分步走的計劃。從1923年到1931年,8年期間分四步完成,每兩年完成一步:第一步建校,第二步建基礎系,第三步還是建其他系,第四步再看還有沒有需要建的院系再建起來。整個計劃完美,思慮周密,決心也很大,但是沒錢。


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個事情在動亂的時局下更是一隻扼住新事物咽喉的大手。杭州大學被掐死在沒錢的搖籃裡。


但是籌辦杭州大學這件事留下了一個非常高級的精神文本。它在《杭州大學章程》裡留下了21個字的“權利”表述:“本大學完全獨立。1、學術自由;2、經濟獨立;3、學校行政獨立。”這群董事們的意思是就算學校經費是政府撥給的,但是對不起,錢怎麼花,得由董事會一起說了算,去買儀器不要報批,去買圖書不要報批,給老師的薪水也由學校來定,經濟獨立之外,行政獨立,學術自由,要完全獨立。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1923年3月27日,《北京大學日刊》上刊登了《杭州大學章程》。


杭州大學第二次誕生應該說是在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誕生的產物,它的誕生和浙江師範學院不可分。


1952年,很多中國大學走到此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50年5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毛主席、周總理都出席了會議,與會的還有蘇聯專家阿爾辛傑夫。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高等教育確立了“以蘇為師”的指導思想,按照蘇聯模式重建高教制度,那就是把知識分子的注意力從社會人文科學轉移到培養具體的專門人才方向發展,主要是培養工程師、醫生、教師、農業專家、統計專家、採礦專家等方向。全國的公(私)立院校都要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配合國家建議的需要。彼時老浙大14個學院最後縮成了4個系,很大一部分理學院和社科系都支援給了當時還很羸弱的復旦大學,而文學院則走上了六和塔邊上的秦望山,浙大成為純工科學校。


浙江師範學院就此應運而生,這個浙師院和現在金華的浙師大是兩回事,培養教師是國家建設的重要方向,浙江必須要有這樣的院校。1952後2月5日,在浙江大學文學院與之江大學文理學院的基礎上,同時合併浙江師範專科學校,正式成立了浙江師範學院,院址在六和塔秦望山原之江大學所在地,我們後來稱為浙大三分部的地方,那是個城市秘境,至今十分美麗。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之江大學校區的校園主樓舊照。圖自浙江大學校史館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1954年數學系畢業合影,背景即為之江校區教學大樓。圖片提供:章勝賢

但六和塔這個地方受地形影響,發展困難,連喝水都要肩挑手提,下雪天更是崎嶇路滑,不易生活。在有關當局的指示下,學院開始謀劃在新闢的城西文教區建校。1955年,經省文教廳、省文委報請華東文委批准,決定在松木場重新建校。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俯瞰錢塘江邊的之江大學校區。城秘特邀攝影師:肖奕叄

“浙師院的松木場新址,原劃定在慶豐村皇姑山附近,原杭州電視機廠以西。該地地形低窪,常年積水,並且離市區又遠,經一再要求,才改到了天目山路。1956年,新校舍建築工程全面鋪開,首先開工的是第一、二、三、四幢學生宿舍,接著是飯廳和教學大樓。不到兩年時間,到1957年底止,累計竣工面積已達3萬多平方米,連幼兒園也造好了。全部工程設計由省建築設計院負責,校舍總體平面佈置,基本上採納了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的意見。”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黃龍大隊耕地,杭州牛奶公司也在此耕地內,遠處右上側是天目山路杭州電視機廠。圖片提供:章勝賢

所以最初的天目山路現西溪校區校舍是浙師院的,不過在新校舍開建的同時,浙江省制定了一個發展文教事業的十二年總規劃,“省委決定籌建綜合性大學一所,並定名為杭州大學”。而負責籌備者則是時任浙師院的黨委書記陳烙痕,深深地在杭大建校過程中烙上了浙師院的痕跡,可以說浙師院這個混血兒把它的基因傳給了新杭大,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杭大的師範生依舊很著名。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1956年10月9日,《新民報》上登的有關杭州大學將新建的信息。

1958年5月新杭大籌備委員會成立,暑假開始招生。校址設在文三街232號,校舍是原來的浙江省委黨校和浙江省工農速成中學,即現在的學軍中學、杭大生物系地塊。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現在依然是老門牌號、老位置的浙大西溪校區北園,從原來的生物系變成了建築設計研究院分院。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俯瞰學軍中學旁的文三街老杭大校園

不過58年是個膨脹的年份,大躍進馬上來了,杭大迅速擴大,文三街的校舍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1958年11月26日,省裡決定,新的杭州大學跟老的浙江師範學院合併,全稱杭州大學,校本部就從文三街搬入了現在的西溪校區。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教工路航拍圖(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本部和分部隔文三街相望,其實當年的分部才是本部。)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老杭大(浙江大學西溪校區)圖書館、教學主樓、五十年代老教學樓、邵逸夫科教館等。


原來在六和塔秦望山上的校舍也和省委黨校校舍進行了置換,山上的院系逐一下山搬入新杭大,文三街分部的那幢大屋頂建築搬入了最後下山的生物系,從此這個區域充滿了有趣的動物和植物,引發本部的學生時時前來探秘。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文三街校區中當年的生物系筒子樓,大屋頂的房子具有標誌性效果。

“文革”期間,杭州大學的房屋土地紛紛被佔、被借,遺留了不少問題,“文革”後,有部分歸還,有部分則完全喪失了土地使用權。1977年後,學校基建進入蓬勃發展期,這段時期,杭大的新化學樓、風雨操場、圖書館、西四教學樓、旅遊樓和金融樓都相繼造好,學生宿舍多了四幢,1986年還建成了專家樓。教工宿舍有了30幢,有850餘戶教工搬進新屋。


從杭大建立開始,這所寶石山下、西子湖畔的大學便風行雲從,大師雲集、才俊輩出,成為浙江學子嚮往的聖地。雖然從綜合情況看,它還不能和全國一流的大學相比,但它的部分院系卻在全國大學裡名列前茅。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原杭州大學行政樓,當時的功能是圖書館,在80年代時改造為行政樓。四校合併後,該樓成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辦公樓。圖自浙江大學校史館


“大傾城”來到文教區讀書的時候已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了,饒是如此,她依然在杭大路的西邊看到了大片的田野,“這是能聽到青蛙呱呱的學校,很野,好像設施還比不上我的高中母校。”她的這個記憶和六十年代讀書的人並無二致:“20世紀60年代的杭城面積並不大,西出武林門,天目山路兩側基本還都是農田。杭大就坐落在道古橋北的一片農田中。樸素的校門,不大的校園,三層樓高的教學大樓,遠非想像中的大學該有的豪華氣派。”(《校園5年瑣憶》沈友林)杭大自始至終是樸素的、實在的。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大樹下就是道古橋。圖片提供:章勝賢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60年代從沿山河畔眺望杭大校區。老杭大·周黔生先生拍攝


比如說大門,任是誰看到都不會感到這所學校的深不可測。但是據師長回憶,光是這頭門當時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杭大老書記夏越炯先生回顧了這個事情:


“八十年代的時候這個校門已經破破爛爛了,一塊塊補上去,兩個柱子中間是門。1989年改造大門,設計的時候主要有三個方案,另外兩個,一個方案像天安門城樓一樣,一個像浙大一樣大的門框,都不行。杭大啊,本身很小了,所以大門呢,要低要矮。大門口到圖書館臺階兩百八十八米,這片土地,也絕對不能造房子。這樣,從黃龍飯店看過來啊,全部能夠看到裡面,大家就會認為杭大是很大的。實際上杭大很小,整個學校只有四百畝土地啦,包括生物系還有八十畝土地,總共四百八十畝土地。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80年代的杭大校門,改造前。


改造大門,裡面鋪了一些地磚,花了四十萬塊錢。當時一個管文教的副省長打電話批評我,他說你們杭大花四十萬塊錢造個大門,你們教室宿舍都沒造好呢,大門倒花這麼許多錢。我說我們杭大啊是個知識分子的地方,很要面子。人家一看呢,黃龍飯店造得那麼好,世貿中心造得那麼好。黃龍飯店和世貿中心會賺錢,我們杭大是不會賺錢。我說杭大要面子,但是一點面子都沒有。上面去看看,你們省裡面啊,重視黃龍飯店,重視世貿中心,不重視這一個大學,省屬唯一一個綜合性大學這麼不重視。還有呢,你們政府大樓裡面有空調,我們教室裡面連電風扇都沒有。我說就是因為面子我們才造這個大門。”當年杭大的校長、書記們真的是很剛了,他們在各種政策條件下為大學的生存、光大嘔心瀝血,為一個地方的高等教育發展絞盡腦汁。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90年代的杭大校門,改造後。


杭大發展了40年,發展得連我們讀中文的學生都知道,學校的數學、工業心理學、敦煌學、歷史學、法學、地理學等等都很強大,全國知名的程度,但是它還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1998年9月15日,早上約10點45分左右,浙江大學的名字替掉了柔軟的“杭州大學”四個字。在換校牌之前,到處都是來和舊大學合影的學子。從此這個地方改稱為浙江大學西溪校區。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浙大西溪校區門口,去年9月拍攝時正好有老杭大人回來留影。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校門背後刻著校訓。


我從繁複艱苦的高中三年抵達大學校園,在文教區徘徊七年多,見證了學校通過“211工程”後的喜悅,滿心狂喜看到金庸先生來院裡當院長做講座,也與有榮焉地因為百年校慶而吃到了很好的加餐,同樣也心情複雜地看到四校合併,杭大消失於江湖。一位位我們喜歡的老師,漸次離開杭大,寶石山上的臺階也不再有一邊授課一邊爬山的國寶級大師和他的學生,熙熙攘攘的西溪路變得冷冷清清,杭大新村成為野貓們的樂園。我幾乎不再回有紫藤花氣息的校園了。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現在杭大新村內已經破敗的教授樓。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被高樓大廈包圍的杭大新村,老住戶們已經陸陸續續搬走,野貓們被居民飼養了起來。圖上總共有幾隻,你數數?


離開校園20年的人,就在杭州城裡兜轉,有時同城能過成異鄉。現在回想起來,杭大可能有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最好的是什麼呢?春日的陽光很刺眼,湖邊的新綠漫山遍野湧來,我想那個最好的就是一種蓬勃的自由,溫暖的寬容。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五十年代,政府規劃這片文教區的時候,對馬路是有總體設想的,東西向的以“文”字開頭,按序號由北向南排列,如文一文二文三;南北向的以“教”字開頭,按序號由東向西排列,如教一、教二、教三、教四,交織形成文教區。


但是教一路因為有條西溪河,是填沒還是保留,一時難以決定,所以道路工程暫時給拖延下來。當大馬路上豎起“教二路”的牌子時,杭州人驚呆了,“教二路,教二路,難聽煞得!”文教區的馬路名字竟然能和男人的“老二”讀音相似,真是滿臉通紅。取名這件事,千萬不要小看路人甲乙的嘲笑能力。教二路最後被溝通成功,變成教工路,其他的教字頭也編不下去不見了。“文革”時,文一街文二街文三街還給改成了學工路學農路學軍路,連杭大附中都給改成了學軍中學。教二路改成了學文路。“文革”後又都改了回來。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東西向:文一文二文三路;南北向:教工(教二)路、學院路(教三)路。


八九十年代的文三街文二街,都還是一條短短的柏油馬路,寬不過兩車道,長不過數百米,文二街通往文三街杭大的沿河小路還是條砂石路,每當車輛碾過,塵土飛揚,揚得高大的泡桐樹一身灰。文二街上有一家露天電影院,無論放什麼電影,總有附近的學生來看,既看電影也泡妹子。文三街的KTV,沒有包廂,要唱就在大廳裡唱給所有人聽。中磁會堂、杭商會堂、銀苑,放的電影或錄像都很超前,它們給了文教區最初的文藝滋養。


那時的文一街周邊有很多的油菜花田,西溪河與餘杭塘河在白蕩海交匯,文一街上的省委黨校及其東邊原來都是白蕩海水域,“白蕩煙村”曾是湖墅八景之一。隨著時代變遷,此處水面逐漸縮小,湖面一直保留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後來逐漸被填埋。現在白牆黑瓦的白蕩海小區內還有一部分的水面,留作城市記憶。


那時的三條街上有15座橋,教工路則切斷了它們向西的各種想法,所有的故事都在混沌而充滿朝氣的三橫一豎中發生。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白蕩海社區裡藏著的小而美好的一片”海“。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文三街與教工路交匯處


除了學校及其衍生的集市之外,文教區最牛的生意還是配電腦。比文三街電子市場更早的其實是教工路的電子市場,賣碟,賣內存條。1994年左右,大概能在大學男生宿舍裡看到珍貴的臺式機了,他們輪流沒日沒夜地虐這臺機器,玩的是“mud”遊戲。杭州市政府在文教區形成氣候之後,1987年,由市科委帶頭開展了杭州規劃建設高新區的研究,在各方推薦的五個地點的基礎上,最後提出了把文教區塊作為首選地區。選址選得好,最後得到省市政府的認可,後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高新區,這是給杭州埋下了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因子。後來才有浙大畢業的翁南道的頤高數碼帝國和文三路電子信息一條街,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中間一條文三路——全國信息技術版圖“三足鼎立”的格局成型。2000年,馬雲的公司搬入華星科技大廈,從此杭州有了攪動世界的更神奇的篇章。

杭州城西文教區為什麼房價那麼高?那些曾經稻田上的大學

1998年,浙江第一家電腦專業市場開在了文三街上。


我們先粗略地把文教區的四至和基本情況講了一下,接下去,將真正走進這片熱土的每一個角落。因為匆匆那年的故事,如電閃雷鳴,如朝露夕暉,在和這個街區有關的人的生命裡留下了最明亮最刻骨的印跡……


你是文教區的畢業生嗎,你是文教區的居民嗎?如果你也有文教區的故事,可以給我們留言。


參考文獻:

[1]《從求是書院到新浙大 記述和回憶》許高渝 編

[2]《從浙江師範學院到杭州大學 1952-1998》許高渝 編著

[3]學校基本建設概述(1952-1987),項鵬飛 著

[4]浙大公眾史學“浙江大學校慶120週年口述歷史”之夏越炯書記口述史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