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別稱,比如“帝都”之於北京,“魔都”之於上海,江陰城雖不大,卻有個雅緻的別稱“暨陽”,可以追溯到西晉江陰建治之始。
不過,江陰不只叫暨陽,它將又有四個響亮的“新名字”,這四個名字是什麼?
昨天(29日)在江陰舉行的全市城鄉建設管理大會上,在宣傳片《嚮往之城》裡找到了答案!
樞紐之城
江陰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長江既是江陰的母親河,也讓“鎖航要塞”青史留名,1999年9月,江陰長江大橋通車,天塹變通途,2020年4月,江陰第二過江通道開工,跨江聯動從未止步。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成員,未來的江陰,30公里快速內環,60公里城市外環,串聯起南部高鐵城、濱江生態城、東部科創城、臨港產業城,東西阻塞、北重南輕的舊格局將被徹底打破。
蘇南沿江、鹽泰錫常宜、錫澄軌道S1三條軌道在城南交匯,第二、第三過江通道、江陰大橋“一隧兩橋”在城北飛架,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得以重塑。
生態之城
江陰,屬於傳統的“江南”,一個讓所有中國人心動的名字應江、河、湖、海而生,水是“江南”的魂,破解新時代水命題長江大保護,江陰選擇了還岸於民。
攝影:孔楠
溯江而上,長江、運河風光帶比鄰而立,進入腹地,城市公園綠地與美麗鄉村遙相呼應演繹詩意江南。
“三十三山羅四境,長江滾滾隱蛟龍。”古人早已將江陰的山水之美付諸筆端,環城森林公園溝通山體脈絡,好一幅翠峰入江城的山水畫卷。
文化之城
江陰有著7000年人類活動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築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一代又一代的江陰兒女用汗水和腳步接力著文化傳承。
南門風貌區、北門國樂島是“魚米之鄉”、“民樂之鄉”的現代故事,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則為江陰人留住了鄉愁之根。
而南理工、江南大學的相繼落戶延續著江陰崇文尚育的千年文脈。
宜居之城
江陰不僅經濟發展迅猛,還是個生態宜居的好地方,30公里環城綠道,70公里的郊野綠道將“江、河、湖、園、林”串珠成線,宛如人在畫中游。
徐霞客、祝塘溼地公園構築天然氧吧,綺山水源地打造生態宜居康養區,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改擴建築就健康屏障。
“網格化巡查” “城市啄木鳥”城市管理擁有“江陰標準”,環衛、燃氣、供水、汙水、路燈五網升級覆蓋城鄉、惠及萬家。
樞紐之城、生態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這看完這四個名字不得不說:可以,這很江陰!
一座城寄託著一城人的理想,百萬人蘊藏著無窮盡的力量,江陰的未來,一定超乎我們的想象!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江陰越來越好?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江陰有你!
閱讀更多 最江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