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蒼:傾情幫扶結碩果 山村百姓樂開懷

四川新聞網廣元4月30日訊(代蕊 奉潔)4月30日一大早,記者來到了旺蒼縣木門鎮天星村,只見村子裡一片熱鬧:集體產業藍莓園裡,村民們正在除草;霍比特雞養殖場,飼養員正忙著投放清料;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在栽種玉米、培育谷芽;家家戶戶豬牛滿圈、雞鴨成群……

旺苍:倾情帮扶结硕果 山村百姓乐开怀

圖為吳國安的妻子為顧客捉鴨子

木門鎮天星村位於旺蒼縣木門鎮東北,全村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498戶,1702人,貧困戶共106戶,378人。該村2014年被核為貧困村,雖地理位置偏遠,但村裡的老百姓都有一顆想脫貧致富的心。

走進五社貧困戶吳國安家,圈舍裡3頭牛正吃著草,50多隻小土雞圍在雞媽媽身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群小鴨也“嘎嘎嘎”地叫著……

“去年,我餵了4頭豬,賣了3頭,收入接近3萬元,還賣了1頭牛、70多隻雞,打了2000多斤穀子……”談起去年的收入賬,吳國安的妻子何中蘭樂的合不攏嘴,“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還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

吳國安夫婦,均已年近70歲,長期以來疾病纏身,不能外出打工,老兩口生活全靠自己種點蔬菜,養幾隻土雞支撐。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同年,省科技廳和當地政府給予他們家庭政策傾斜和重點扶持,在旺蒼縣衛健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通過大力發展種養殖業,日子越過越好!

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村裡更是先後建成藍莓園、霍比特雞養殖等集體經濟;通過農民夜校等形式為村民傳授農技知識,指導家家戶戶科學養殖、科學種植;通過各種平臺幫助瞭解用工信息,全面拓寬增收渠道。截止2018年,全村先後實現了戶脫貧、村脫貧目標。

“老蘇!小曹!這麼大太陽你們又來啦?快先去屋裡坐會兒,我挖完這兩鋤頭就回來。”在天星村一社,55歲的貧困戶郭清雲正在地裡跛著腳為玉米除草,看到幫扶幹部的到來,熱情地招呼到。

旺苍:倾情帮扶结硕果 山村百姓乐开怀

圖為郭清雲正在地裡勞作

郭清雲30多年前因疾病導致左腳殘疾,此後一直抱病在身。他不能外出務工,家裡還有兩個讀書的娃兒,整個家庭一度陷入了低谷。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駐村幹部們的幫助下,夫妻二人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不等不靠,積極參加鎮村組織的各項農業技能培訓,主動學習種養殖技術,開始大力養殖豬、雞、鴨等家禽和種植玉米、水稻等莊稼。

“腿腳不利索,活兒做的慢,所以比別人起的早、睡的晚些。駐村幹部們幫我流轉了8畝土地供我栽種,平均一年賣玉米、水稻、蔬菜收入差不多能達3萬元,養豬、養雞也能收入7萬左右,去年非洲豬瘟雖然有點影響,但全年收入還是不錯的。”郭清雲笑道。

“我們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謝國家政策好!現在的農村交通方便,水電氣都通了,家門口就能看病,讀書還能享受到優惠政策,國家還想盡辦法幫我們脫貧致富。”“幫扶幹部們很辛苦,對我們很關心,上次隔壁兩家人鬧糾紛,還是他們幫忙協調解決的呢!”“他們理解我們務農忙,經常等我們做完農活有空了,晚上才到家裡來給我們講政策、講技術……”村裡的老百姓,一提到駐村幹部,話匣子就打開了。

“天星村還有一大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那就是土質保水,所以80%的家庭都建有魚塘,年魚塘收入戶均純收入達1500元以上。”駐村工作隊隊員蘇培智介紹到,“今年我們增產增收主要分四步走,一是繼續做好外出務工服務;二是深入指導擴大豬牛、雞鴨魚和水稻、玉米等傳統種養殖業規模;三是進一步做大做強藍莓園、霍比特養雞等集體經濟,使村民分紅逐年提高;四是著力長遠,因戶施策,開展花椒、生薑等經濟作物的栽培,鞏固脫貧增收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