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2020老遊雲南茶山行紀實之三

4月12日深夜,易武迎來久違的一場大雨,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下午。這場久違的大雨,來得太及時了,猶如甘露,滋潤了茶農們的心田,茶農們都開心壞了,這下茶葉終於得救了。有了這場大雨,茶葉終於可以發了,尤其是古樹,正是時候。下雨就是下鈔票,此時感受應該是最深的。接下來茶農們該有的忙活了。


01 麻黑村:號級茶發源地

4月13日老遊冒雨驅車來到了麻黑村。作為茶馬古道勐臘段的起點和號級茶的發源地,麻黑村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麻黑茶也是知名度極高,一直受到普洱茶愛好者的喜愛和追捧。麻黑古樹茶以花香、甜柔、蜜香、生津回甘強而著稱,享有“轉化之王”的美譽。麻黑茶成名最早最久,理應價格高。但不知道為什麼?在易武茶區,近幾年來,別的茶價格蹭蹭往上漲,麻黑茶卻始終處於低窪地帶,價格上不去。

老游去年春茶季來過麻黑村,並做了一款麻黑石門坎的茶。在做這款茶的過程中,老遊經歷了一些事情,頗有些感受。在上世紀末易武茶重新崛起時,麻黑茶首當其衝,是最大的受益者。當代易武茶的標杆——九九易昌,當年用的就是麻黑的野放茶原料。麻黑村民也是最早富裕起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原本淳樸的村民也不再那麼單純了,有些人利慾薰心,開始變得利益至上。於是乎,造假事件時有發生,有的人收購一些便宜的原料,充當麻黑茶賣給茶商或者普洱茶愛好者,茶商們深受其害,不敢染指麻黑。失去買方市場的麻黑,自然是葬送了其的美好未來。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恐麻症”的修復或許需要通過麻黑人幾代人的修復才能完成。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麻黑石門坎村古茶園,老游去年做的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去年老遊在麻黑村石門坎收的茶鮮葉。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遊檢查石門坎茶葉情況。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遊在挑茶葉的黃片。

好在這幾年,隨著麻黑茶品質的提高,來麻黑村收茶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麻黑需要刮骨療傷、壯士斷臂的勇氣來一雪前恥,修復人心。只有這樣,在普洱茶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麻黑才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時機,再續輝煌。


02 大旱產量少 價格有所上漲

上午11點許,老游來到了一戶姓何的茶農家,主人原來是村委會幹部,但遺憾的是,主人正好不在家,小主人熱情接待了老遊。麻黑村是雲南石屏人的後裔,何氏在村裡是大姓。落座之後,老遊說明來意,表示想收他們家今年石門坎的茶。石門坎是麻黑村最好的茶,全村七八十戶,只有十幾戶有。石門坎在普洱茶圈內很出名,圈子外幾乎無人可知,因為量少,基本上不在市面上流通。老游去年做了一批石門坎古樹茶,茶友反響不錯,今年打算再做。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游去年做的麻黑石門坎古樹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麻黑村石門坎麻古樹茶的茶湯。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壓成餅後,麻黑村石門坎麻古樹茶的茶底。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游去年在常州與幾位好友喝石門坎古樹茶。

但遺憾的是,小何說,由於今年大旱,他們家今年頭撥只有兩公斤的石門坎,雖然賣的價格比去年高了10%,但還是早就被老客戶買走了,家裡連喝的都沒有。為了彌補老遊的失落,小何拿出一泡2015年的石門坎給我們喝,依舊是那麼的好喝,回味悠長,是老遊喜歡的味道。


03 瑤丁:易武茶愛好者的殿堂

在麻黑村吃完午飯之後,我們又驅車前往瑤族丁家寨。瑤族丁家寨屬於曼臘村委會。在易武茶的愛好者心目中,這裡可是聖地,因為易武最好的普洱茶大多出自這個片區,比如彎弓、白茶園、薄荷塘、鳳凰窩、一扇磨、香椿林等等,這些茶大多產自國有林。沿著山路行進,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美麗的山脈,植被豐富,尤其是下雨過後,煙雨濛濛,大霧環繞,猶如人間仙境,美不勝收。隨行的朋友告訴老遊,這些地方依次就出產那些出名的易武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雲霧繚繞的丁家寨附近山脈,出產易武名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丁家寨和附近山脈渾然一體,宛如人間仙境。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丁家寨旁的茶馬古道勐臘段路碑。

丁家寨村分為漢族丁家寨和瑤族丁家寨。漢族丁家寨國有林的茶少,情況類似於麻黑村,大多是自留地茶山,但他們出產的茶也被稱為彎弓等名稱。瑤族丁家寨又分為上寨和下寨。他們原本住在山上,但由於缺水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20年前左右,他們從山上遷下來,安排在這條狹長的地帶。


04 瑤丁:家家戶戶住別墅

大約半個小時的路程,老游到達了丁家寨上寨,上寨只有28戶人家。主人盤建華是老游去年在易武鬥茶大會上認識的,去年他代表曼臘村委會參加炒茶大賽,還獲了獎。他們家主要是賣彎弓和白茶園。由於這些茶受到茶友們的追捧,這些年來,他們家的茶從來不愁銷,而且每年需提前訂,提前給定金才有茶給。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茶農盤建華熱情好客。

這些年,整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大別墅和非常規範的茶葉初制所。他家也是如此,加起來蓋的樓房面積有800多平方米,特別讓我羨慕的是他們家的茶室,25平方米左右,三面落地玻璃,周圍都是山,寬敞明亮舒適,風景優美,裝修豪華,坐在裡面喝茶,視野開闊,心曠神怡,心情大好。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瑤族丁家寨村民建起的小洋樓。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遊在盤建華家泡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遊展示茶湯。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老遊與主人盤建華一起品好茶。

不過幸運的是,主人拿出了今年的彎弓給我們喝,由於乾旱產量少,他們家的頭撥茶早已賣完,而且價格比去年上漲了10%。由於今年的白茶園賣完了,主人特意開撬一餅2015的白茶園給我們喝。他說,這個茶從來沒有撬開過,自己也有點捨不得。享受如此高的待遇,真的是有點受寵若驚,誠惶誠恐,惴惴不安。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盤建華今年的毛茶。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茶湯晶瑩剔透。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盤建華家的茶底。

國有林的茶由於生態好,和自留地的茶有較大差別。國有林的茶水路更細,香氣、茶氣更足,茶更耐泡,保存的話,後期轉化效果更好。因此,這些年這些茶備受茶友們的喜愛和追捧。喝這些茶,真的是一種超級美好的享受。


05 鏟字運動興起 忌諱字樣消失

今年,易武對國有林的管控非常的嚴格。老遊看到了一份森林資源保護村規民約,對每一項規定十分細緻,尤其是對帶外地人進入茶區處罰非常嚴厲,罰款高達五萬元。茶葉茶區名字如彎弓、白茶園、薄荷塘、國有林等忌諱、敏感字樣一律不準出現。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今年頒佈實施的森林資源保護村規民約。

老遊在丁家寨上、下寨都走了一圈,發現村裡已看不到彎弓、白茶園、薄荷塘、國有林等字樣,原來標有這些字樣的門牌號、招牌全部剷掉或者塗掉了,但舊的痕跡還在,村民對外也一律不準提這些字樣。老遊跟盤建華聊天時,他也是非常小心謹慎,絲毫不敢說彎弓、白茶園、國有林等字樣。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被剷掉敏感字樣的招牌。

瑤族丁家寨:鏟字也瘋狂!

被塗掉敏感字樣的招牌。

老遊在丁家寨還發現,今年的丁家寨十分的冷清,外地車很少,尤其是外省的車很少。不像往年,每到春茶季,這裡便車水馬龍,熱鬧異常。這個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受管控嚴格的影響。茶友們知道今年進不了山,也就不想興師動眾結伴而來了。這對保護生態環境來說,未嘗不是件大好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