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姨媽成了媽,我至死都不能原諒,別勸我,沒有!"

知乎有這樣一個問題:該如何形容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其中獲得高讚的回答是:

父母一邊抱怨子女,一邊拼命付出。子女一邊依賴父母,又一邊嫌棄。

也許這就是父母和子女關係的生動寫照。有人說這世上最難處的就是和親人的關係,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天然的血緣,也許就是父母和子女關係先天難處的原因吧。

家和萬事興,作為子女,誰不想和父母搞好關係?可為什麼很多子女和父母關係走著走著,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很多回答,讓父母看著扎心。

01

一位讀者的自述:

我從小是被爸爸媽媽送給別人的,直到11歲我才知道我的身世,那年媽媽在臨死之前告訴我了一個真相:孩子,我以後不能再照顧你了,我死之後,你去找你親媽吧,你大姨就是你親媽。

在那一刻,我的天塌了,我不僅要失去母親,還要去認姨媽當母親,我不相信,怎麼都不相信。媽媽走後,我心裡空落落的,變得無依無靠,尤其是媽媽最後的話,讓我感覺到自己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可想不到的是,姨媽從那以後對我格外的好。

姨媽家有兩個表姐,長得都很漂亮,家裡條件好穿得也很漂亮,我很羨慕,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開始喜歡上照鏡子,拿鏡子裡的我和兩個表姐比,越比越不是滋味,因為我發現自己和兩個表姐長得越來越像,我慢慢有點相信,她可能真是我親媽。

媽媽走後,姨媽想讓去她們那裡上學,我不願意,寧願跟著爸爸,哪怕家裡窮。後來我的學習也一落千丈,連高中都沒考上。姨媽想盡一切辦法,最終找到了她的老同學把我安排到當地一箇中專,想讓我畢業以後可以當個老師。

姨媽帶著我去那個學校,在安排我上學的問題後,老師帶我熟悉教室,熟悉完之後去找姨媽,在她同學辦公室外面,聽到她們在談話,“放心吧,你的閨女就是我的閨女,……”看到我進來,姨媽趕緊圓場“以後她就是你閨女了,……”,她們的熱絡更刺激了我敏感的內心。

天不遂人願,畢業後我並沒有去當老師,原因是,自從確認姨媽是我親媽後,我心裡就開始叛逆,不平衡,故意跟她較勁對著幹。包括我的婚姻,她不滿意,我就自己做主領了結婚證,如今自己也結婚了,過得比兩個表姐差很多。

我總在想,假如她當年沒有把我送給別人,我相信我不會有這麼大的不平衡,教育也不會差,生活也不會差,我親媽是個教師,我相信她能教出我兩個姐姐,也能把我教好,所以我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的姨媽(媽),我該怎麼辦?據說當年她因為是老師,也是沒辦法,可我還是無法理解。

02

來稿求助的她,是一個孩子成長和父母關係處不好的縮影,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孩子的成長,也都是父母難唸的經。

關於和孩子的相處,一個媽媽曾這樣的感慨:

想給你安全,卻無意中控制了你;想給你更多的財富,讓你衣食無憂,卻無意中讓你處在舒適區沒有了鬥志,荒廢了你;想急著幫助你,卻無意中代勞,讓你失去了鍛鍊的機會,長成了巨嬰;

你考試好了,怕你驕傲栽跟頭,不敢表揚,還嘲諷你,讓你怨恨我;你身體瘦小,不長個,每次吃飯不是罵你,就是嚇你,我無計可施,氣的崩潰,你吐槽我不瞭解你,因為我不想讓你在外面吃,外面的大排檔太不衛生,可你偏說那好,吃著刺激;

你手裡有零花錢就買5毛辣條,我說過多次它不衛生,你就是不改;為了勸你喝牛奶,不喝酸奶,你跟我生了很長一段時間氣,現在你每天喝純牛奶了,可每次去超市你都在酸奶冷櫃旁邊流連忘返,給我講現在又出什麼好的酸奶了;……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裡面還有很多很多,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卻不落你的好,我不怨你,因為你還小,媽媽只希望你健康長大,因為養大一個孩子太不容易了,裡面的誤解,媽媽願意承受,只要你好。

03

關於大人和孩子相處,不僅大人滿腹心酸,孩子也是裝滿委屈,看看他們怎麼說。

@泡泡西柚:和我爸關係不好,從不主動跟他講話,有時連家都不想回,看到別人炫耀自己爸爸,很心酸,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個錯誤。

@青瓜女孩:媽媽老是說出一些傷自尊的話來打擊我,她還以為是在激勵我。

@霖霖:從小就很羨慕被父母疼愛、捧在手心的人,我和父母關係真的很一般,極少溝通,是誰的問題?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總是不在身邊。

@重生:所有都源於重男輕女吧,從小被打罵到大,什麼都是先讓著弟弟,讓我以後賺錢都給弟弟,因為我是丫頭,我是家裡養大的,就應該養弟弟,不愛我為什麼要生下我 ?

@炸囍丸子:我爸總是對我說,我太瞭解你了,你不是那成事的人。我就時常想,為什麼在外面人家都和我相處的很好,而在他眼裡,我就全是缺點。我爸對我人格貶低,讓我有時候真的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真的那麼糟糕嗎 ?

​04

其實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方式,就是和世界相處的方式,也是他在外面和別人打交道的底氣。

看了孩子們的討論,也能看出我們做父母的欠缺和不足,以及我們教育孩子方面的問題。

父母的性格,溝通方式和技巧,父母自身的認知侷限,缺乏對孩子的陪伴和溝通,以及重男輕女的傳統思維,二胎家庭中對大寶的忽視,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等等,優化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網上曾流行一個金句:父母在這頭等你感恩,子女在那頭等父母道歉,他們誰也沒有等到。

知名教育學者樊登,曾經這樣說,我們對父母的關係只能是感恩,感恩他們把自己養大。要明白父母養育子女的過程,都是在那個歷史條件下,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侷限下做的最好的努力。當你認識到這一點,在這個大前提下,就會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知,否則永遠走不出來。

與孩子相處處好關係,就是孩子成長的氛圍,給他更好的原生家庭教育,需要我們及時溝通,重視教育方法的學習,多聽聽子女的感受和反饋,你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