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良:以藥興農精準扶貧


王庭良:以藥興農精準扶貧

個人簡介

王庭良,中共黨員,山西省榆社縣人,民營企業家。近年來,按照榆社縣“農業富縣”戰略部署和脫貧攻堅總體要求,王庭良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特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覺投身中藥材產業扶貧、精準扶貧,帶動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實現精準、快速、穩健發展。先後獲得山西省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企業家、省模範納稅人、省扶貧開發帶頭人、省精神文明建設優秀幹部、省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三晉英才等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企地融合互動發展,致富路子越走越寬。近年來,藥企出身的王庭良把落實榆社縣委縣政府“百企幫百村”行動計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帶領企業進村入戶,與貧困村結對子、為貧困戶引路子,以“龍頭企業拉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中藥材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辦法,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為貧困山區探索出了一條“以藥興農、以藥增收”的產業扶貧開發新路。

截至目前,王庭良創辦的榆社縣天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已在榆社縣9個鄉鎮62個村成立專業合作社63個,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藥材種植10萬畝。

讓貧困村戶戶有增收項目

榆社縣是晉中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為加快精準脫貧步伐,早日實現脫貧目標,2017年1月,該縣制定措施積極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鼓勵成效顯著的民營企業走向前臺、成為主角,助力全縣脫貧攻堅。

在王庭良看來,“百企幫百村”行動是一項既合政策、又接地氣的民生工程,是一項企業得利、百姓受益的民生實招,只要思路對頭、方法對路、措施給力,就一定能行穩致遠,走出一條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新路。2017年2月,已是多家公司“掌門人”的王庭良,毅然成立榆社縣天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決定響應政府號召,以一個本土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投身到這項有意義的行動當中。

王庭良:以藥興農精準扶貧

“企業應該如何來扶貧?”這是王庭良在加入 “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後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長期以來,“公益捐助”一直是企業包村幫扶的主要形式,此舉雖然有效,但卻不是長久發展的良策。王庭良覺得,產業扶貧才是實現貧困地區永久脫貧的根本。

河峪鄉東形彰村是天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的結對幫扶村。過去,東形彰村以種糧為主,村民經常面臨 “賣谷難”的問題,為了解決村民穀子滯銷的燃眉之急,該公司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村民穀子,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公司首先將收購的穀子重新加工包裝,為東形彰村的小米張貼標籤,樹立品牌,打響知名度,為村民銷售穀子打開市場,將村民帶上發展優質農產品的道路。與此同時,王庭良積極幫助該村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該村實際,選定中藥材種植的脫貧產業。

為了打消村民的疑慮,在藥材種植初期,王庭良免費為東形彰村提供知母、柴胡種苗,共發動村民種植中藥材62畝。王庭良說:“所種植的藥材生長週期為2-3年,待藥材收購後,同比糧食作物,每畝藥材地預計平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

通過調整東形彰村農業產業結構,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脫貧銜接起來,使東形彰村基本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王忠章是該村一戶貧困戶,此前家中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收入微薄。“2017年,我到天生農牧公司免費領取桔梗種子,並在他們的技術支持下,種植了3畝桔梗,今年眼看就要收穫了。”正忙著在地裡除草的王忠章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今年桔梗市場行情好,每畝收益將會達到種植玉米的2倍以上。”

全力打造中藥材種植示範村

產業是脫貧的根基,產業不精,脫貧不靈。在結對幫扶的過程中,王庭良一直在探索一條“以藥興農、以藥增收”的產業扶貧開發新路。

2019年,王庭良帶領東形彰村民轉變傳統的“以糧為主”的種植結構,進一步擴大藥材種植規模,引進藥材良種,帶領貧困戶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持續以中藥材種植帶動農民增收,將東形彰村全力打造成為中藥材種植專業示範村。

為此,公司一方面加強基地建設,立樣板、樹標杆,充分發揮基地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合理流轉土地,集中連片實施,聘請專家指導和全程動態跟蹤,從種植基地選址、土地平整、行間距的控制到病蟲害的預防,全部按照國家標準規範化生產,讓廣大農民跟著學、學著幹。到現在,公司共流轉土地建立基地4500畝,涉及4個鄉鎮13個村1658戶。

王庭良:以藥興農精準扶貧

另一方面,公司創新幫扶舉措,墊付資金、保底收購,確保農民在種植藥材上穩掙不賠。為了樹立貧困戶種植中藥材脫貧的信心,化解貧困戶心中的疑慮和擔憂,公司出臺藥材種子、種苗款先由公司墊付80%的政策,將種子、種苗先發放給農戶,等收購後再予以扣除,增強農戶參與種植的積極性。

公司將基地的田間管理,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優先承包給本村貧困戶,貧困戶因此有了土地流轉款和耕作管理工資兩份穩定的收入。

中藥材生長週期長、見效慢,價格波動大,為降低市場風險,為確保農戶種植收益,公司和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以五年平均價為收購保護價,高於保護價時隨行就市,低於保護價按保護價收購,徹底打消了農戶的後顧之憂。

努力創建中藥材扶貧全產業鏈

按照榆社縣“農業富縣”戰略部署和脫貧攻堅總體要求,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特點,該公司逐步探索出了以 “龍頭企業拉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中藥材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扶貧良策,全力帶動當地扶貧開發工作精準、快速、穩健發展。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榆社縣9個鄉鎮62個村成立63個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知母、黃苓、柴胡、黨參等種植21270畝,帶動5133戶,其中貧困戶3975戶。建立起以箕城鎮、雲竹鎮為藥材種植核心區,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藥材種植10萬畝。

走進雲竹鎮桃陽村千畝知母基地,綠油油的中藥材長勢喜人,香氣瀰漫。在地裡幹活的老百姓笑逐顏開,從去年開始,他們把家裡的田地全部流轉給基地種植藥材,自己就在基地打工。每年除了能拿到流轉土地所得的錢,一天在基地幹活下來還能拿到一百多塊錢,一個月下來最少也可以掙到4000多塊錢。

王庭良告訴筆者,該公司新建的3.4萬平方米的中藥材加工廠,將著力打造形成育苗、種植、收購、加工、倉儲、物流、銷售一條龍中藥材扶貧全產業鏈,實現建設“全國中藥材生產基地縣”,打造“全國道地知母特色品牌”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