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用镜头故事来温暖你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北京在2020年的第一场雪,又让已有整整六百岁的故宫成为了网红。

金瓦、红墙以及汉白玉阶在漫天飞雪中显得格外有范儿,故宫在一场大雪中恍若变为了紫禁城,它已有六百岁,但依然是年轻时的模样,丝毫未改。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我们在当今能看到规模恢弘的皇家宫殿,不得不感谢两个人,一位是明朝皇帝朱棣,他将北平改为北京,开创天子守国门的习俗,可谓是故宫的缔造者;还有一位则是清朝皇帝顺治及其继位者,他们没有毁坏前朝宫殿,而是选择了继承和发展,这才有了故宫之大。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靖难之役的血腥味笼罩在南京城的上空久久未散,考虑到江山永固以及回避内心的惶恐、内疚,朱棣在一片反对声中决定迁都北京,这一年是公元1406年,他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故宫号称有9999间房,如此规模,修建需要多久?

故宫的修建时间没有想象中的长,仅历时14年。其中约十年左右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开采名贵的楠木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而后将采集的木材丢入长江,使其顺着水流飘向江南地区,再通过运河水路抵达北京。在开采的过程中,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除却木材,不得不提到故宫石料的运输,可谓比登天还难。

故宫的三大殿均建于汉白玉石之上,加之自身的高度,就算是位于四周高墙的耸立之中,宫殿依然显得雄浑大气。造就这一雄浑气势的是大量厚重的石料,它们的运输过程比木材更为艰辛。这些石料,轻则几十吨,重则几百吨,非常人之力所能及。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道路两旁每隔五百米就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取水泼成冰道,动用两万多名劳工,耗费二十八天不间断的时间才送到了当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那场雪将它送到北京,才成就了气势磅礴的紫禁城

六百年前的这天,也是严冬时节,天空依然飘着大雪,明朝皇帝朱棣的车辇缓缓开进紫禁城。他拨开帘幕,望着漫天的大雪,望着汉白玉阶上那一片片红墙金瓦,不由得感慨:建文朝终结于南京,而属于他的帝国将在此开始。

这座集万人智慧和血汗的宫殿,装点了明朝统治者的美梦,更以大气雄浑之态彰显着一个古老东方古国的磅礴气象。


如果你喜欢这些文字,请关注唐旋看见

我用镜头故事来温暖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