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當時語文課本上就是這樣說的: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農業學大寨;向英雄模範學習。6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都是50-60歲的人,大半退居二線。但按現在的說法,還屬於“青年”,即然是青年,就應該抓緊時間到這五個地方看一看,圓一圓心中的夢,別留遺憾。這五個地方我都去過,這裡我說一說原因和感受,歡迎有心人批評指正。

一是山西的大寨:領袖當年號召“農業學大寨”,全國工農商學兵一片響應,不但農田基本設施建設得到空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全國老百姓的溫飽問題。60年代出生的人,我相信很多人幻想,長大後一定參觀參觀大寨,最好能看到陳永貴和鐵姑娘郭鳳蓮。筆者的父親當年曾有幸帶著五名村民代表,參觀了大寨。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我是2010年在石家莊陸軍學院學習時,和中隊同學去的,登上了虎頭山,參觀了紀念觀,看到層層梯田,見到了陳永貴的孫女,雖然沒看到鐵姑娘郭鳳蓮,但也和鐵姑娘代表合了影。感受到了大寨村的人民,當年與天鬥、與地斗的不服輸的精神。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這是當年的鐵姑娘)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陳永貴的孫女)

改革開放的今天,大寨仍然是生機勃勃,快步向前。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二是河南的紅旗渠:紅旗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林縣人民在缺錢缺糧缺物缺水缺人的極端情況下,經過近十年的奮戰修成的一座“人工天河”。新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放映的第一部電影紀錄片就是《紅旗渠》,震撼了世界也感動了國人。60年代出生的人,看到這個電影紀錄片,頓時就會感覺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紅旗渠精神也激勵了我們這一代人。

筆者曾參觀過紅旗渠,認為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現在的年輕人,正缺這種精神…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三是陝西的華山: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崇尚英雄的年代。出生在60年代的人,小畫書《智取華山》估計九成的人都看過,從小畫書上知道“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險、華山峻、華山美。不過,你只有登過華山你才能真正的知道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是多麼的不易,真正的知道華山是多麼險、多麼峻、多麼美,登華山走棧道是多麼的刺激,“五女峰”是多麼的有味…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四是山東的泰山:“有的人死了重於泰山,有的人死了輕於鴻毛”這句話,6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會背。古人視泰山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還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現在登泰山看日出也成了時尚,更值得一去。

99年,筆者在徐州工程兵學院學習,五一放假,和同學結伴登上的泰山。

“泰山!我來了!”應該是筆者第一次組織結伴登山的礦業大學和徐州醫專的同學在泰山頂上喊出,才有了後來登山者喊:泰山!我來了!是否是這樣,有博客時間和一起結伴登山者為證。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五是河南的少林寺:電影《少林寺》是60年代出生的人當時最愛看的電影,鄭緒嵐唱的牧羊曲讓60年代出生的人多麼的幻想,好似夢的開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讓我們這代人滿帶笑容的回味,影片中少林功夫,也讓人百看不厭。

我們當年在鄭州高炮學院上學的七班同學,在三十年鄭州相聚時,劑出時間,專一去了趟少林寺圓風華正茂夢。你說,少林寺能不誘人?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6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