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導語: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最慘的女人,其中有一個人是必定會被提及的,這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據史料記載,戚夫人被呂后砍去雙手、雙腳,剃光頭髮,割去舌頭,剜掉雙眼,燻聾耳朵,喝下啞藥,

將其扔在豬圈裡,讓其慢慢死去,稱為“人彘”。戚夫人的“人彘”,大家想想就會覺得後怕,也會感受到呂后的殘忍、冷血和喪心病狂。那麼,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呢?為什麼呂后如此對待戚夫人,如此喪心病狂呢?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戚夫人劇照

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戚夫人

劉邦在做漢王時,在攻打定陶的戰爭中,遇到了真愛戚夫人。戚夫人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漢代第一位舞蹈家、歌唱家,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圍棋手。這樣一位絕代風華、才貌俱佳的天下奇女子,一向“好色”的劉邦自然會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和當時已經人老色衰的呂后相比,戚夫人的確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劉邦不僅時常讓其陪王伴駕,就是在外帶兵打仗也會帶著戚夫人。

從後面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時間和程度來看,劉邦對戚夫人還真不僅僅是一時的色迷心竅,而是真正的動了真感情。或許,劉邦因為和呂后本來也是聚少離多,再加上一直在外征戰,根本也沒有好好感受到夫妻之間的感情和溫情,而戚夫人的出現不僅讓劉邦感到放鬆、消遣,更是對其心靈的一種極大寬慰,是一種心理空虛的填補。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劉邦劇照

可以說,劉邦愛戚夫人的程度恐怕遠超自己的父親、子女,大家看看之前劉邦對待這些人的態度就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劉邦在被項羽彭城之戰打敗的時候,連在家的父母、妻子都不管,只顧自己逃命,而在逃跑途中為了自己能活命,更是將自己的一雙兒女踹下了馬車,由此可見劉邦的冷血和絕情。而反過來,大家再看看劉邦對戚夫人所做的一切,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邦生前對戚夫人母子的寵愛非同一般,為了保障戚夫人母子日後的安全和榮華,更是費盡心機。

二、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的太子之爭

劉邦為了能夠保證戚夫人母子的平安,一直在想辦法讓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當太子,因為在當時的形勢下,無疑只有讓劉如意繼承大統,成為天下之主,其母子才是最安全的。這一點,無論是劉邦還是戚夫人心裡都很清楚,但是“太子“之位卻絕非皇帝劉邦一人可以決定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劉如意劇照

為了讓劉如意能夠有機會與當時的太子劉盈一決高下,戚夫人一直在劉邦耳邊扇枕頭風,而劉邦也是心領神會、煞費苦心。二人首先開始為趙如意造勢,劉邦曾在多個場合說過:“劉盈為人仁弱,一點都不像我,諸子中,只有如意類我。”這話很明顯就是愛屋及烏,因為當時的趙如意才幾歲,怎麼就看出來像劉邦呢?其實,劉邦的言外之意就是,劉如意才是像我一樣最適合當皇帝的人。

可惜劉邦和戚夫人的意思,群臣視而不見,就當是耳旁風。劉邦一看,暗示不行,那就明示吧。於是,劉邦多次在朝堂上提出想要廢掉太子劉盈,結果遭到了和自己打天下的一幫兄弟的竭力反對。在大臣們的心目中,畢竟呂后才是真正的“大嫂”,是帶領兄弟們一起打過天下的女人,是一起共患難的人;而劉盈不僅僅是嫡長子,也是大家看著長大的,甚至也是為了大漢天下的建立差一點丟了性命的人。呂后和劉盈在群臣心目中的地位,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功勞上,戚夫人和劉如意的確是很難比擬的。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劉盈劇照

劉邦和戚夫人看到換太子如此困難,還是不死心。而後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呂后見形勢不妙,問計群臣,最後採取留侯張良的意見,請出了商山四皓。而當劉邦在朝堂上,見到太子劉盈身後的商山四皓時,也徹底明白了自己如果強行換掉太子,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大漢天下陷入無休止的紛爭。

商山四皓的出現,向劉邦證明了當時的劉盈已經羽翼豐滿,他的太子之名已經深入天下人之心,自己已經不能憑藉自己的意志隨意更換。劉邦向來看不起大儒,但是商山四皓也是自己曾經派人去盛情邀請的人物,可惜人家不願意出山,但是現在卻因為太子的仁義而願意出山輔佐太子,這充分說明了,太子深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無論如何愛戚夫人母子,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呂后劇照

當時天下初定,如果劉邦強行廢劉盈,立劉如意,那麼,劉如意是坐不穩皇位的。本來呂后家族就很有實力,比如呂后的妹夫就是戰功赫赫的樊噲,如果再加上別的大臣不願意幫助劉如意甚至和呂家一起反對,那麼,年幼又毫無根基的劉如意恐怕一點反擊的能力都沒有,不但皇位不保,甚至會死得更快更慘

三、退而求其次,冊封劉如意趙王

劉邦在看清劉盈的太子實在難以撼動後,又退而求其次,依然想方設法繼續保護戚夫人母子。最後,劉邦想到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將劉如意冊封為諸侯王,遠離政治中心。最終經過全盤考慮,劉邦將劉如意冊封在了趙國。趙國在當時實力雄厚,農業、經濟發達,戚夫人母子只要好好經營,就算呂后看不慣,也不敢輕易動手。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周昌畫像

劉邦臨終前將劉如意封為趙王,但是還是放心不下,為了保險起見,劉邦又替趙王安排了一個護身符——老臣周昌。周昌,是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而且很講原則,為人剛正不阿,是一個連劉邦也敢頂撞的人,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周昌對劉盈、呂后有恩,曾經為了保護太子而直言勸諫劉邦。可以說,周昌的的面子不僅群臣要給,呂后也會給

太子劉盈繼位後,呂后成為皇太后,並掌握了實際的最高權力。掌握大權的呂后開始對戚夫人進行打擊報復,一開始讓戚夫人在後宮幹苦役,但是因為礙於趙王劉如意的身份、地位,還沒有對其下死手。為了將戚夫人母子一網打盡、斬草除根,呂后總是找各種理由要劉如意進京。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劉邦劇照

此時作為趙相的周昌,開始發揮作用,牢記劉邦身前的囑託,盡最大的努力保護趙王。每次呂后的使者來召趙王入京,周昌都以各種理由推脫。使者往返了三次都沒有結果,呂后礙於周昌的面子,雖然十分惱火,但是也沒有辦法。經過慎重考慮,呂后終於想到了一個有效的辦法,那就是給周昌升官,將其調回長安。

周昌被呂后召到長安後,呂后再次派出使者召趙王劉如意進京。沒有了周昌的庇佑,果然劉如意只能成為待宰的羔羊,到了長安僅僅一個多月,就被呂后派人毒殺了

四、毫無人性的“人彘”之刑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戚夫人劇照

劉如意被呂后毒死後,呂后再沒有顧忌,其母戚夫人的下場自然更加悲慘,就像前文提到的,被呂后施以“人彘”之刑,讓這個曾經劉邦最愛的女人在煎熬、痛苦中慢慢死去。其實,呂后完全可以直接賜予戚夫人一丈白綾或者直接將其一刀了結。可以說,大權在握的呂后讓自己的情敵戚夫人有一萬種死法,但是,呂后偏偏選了一種最殘忍的方式,最喪心病亂的方式。

呂后的喪心病狂,既是對戚夫人母子的報復,也是對老公劉邦的報復。呂后在劉邦還是一個鄉間小混混的時候下嫁,和劉邦一起擔驚受怕那麼多年,從其一無所有到九五之尊,其中的滋味恐怕絕非一般人所能體會,呂后的付出恐怕也是戚夫人之流所難以比擬的。呂后本想,終於盼著劉邦發達,一家人可以不再分離,可以共享天倫,結果卻發現劉邦連多看自己一眼都不願意,嫌棄自己人老色衰,而把全部的愛和心血都花在了那個年輕貌美、多才多藝的戚夫人身上。看到現在的結果,再對比之前自己的付出,呂后怎麼也不會安心,而只會在沉默中爆發,在哀怨中越來越喪心病狂。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戚夫人漫畫形象

而對戚夫人而言也是如此,憑藉自己的美貌和才藝就打算“鳩佔鵲巢”,不但和呂后爭奪劉邦,還打算搶奪別人“皇太后”的地位,實在也是分不清自己的分量和位置。而劉邦也一定沒有想到自己如此精心保護的女人會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更不會想到曾經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呂后會變得如此沒有人性、如此歹毒。

總結:在這場宮廷女人的爭鬥中,好像是呂后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但是其實呂后也是受害者。呂后原本以為自己殺劉如意和戚夫人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洩憤,另一方面卻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劉盈。呂后原打算讓兒子看看自己的勝利果實,可是,劉盈在看到成為“人彘”的戚夫人後,卻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意思就是說:人彘這種事,不是人乾的事,戚夫人伺候先帝多年,為什麼要讓她如此悲慘痛苦?我是皇太后的兒子,終究是沒有臉面再治理天下了。

再看戚夫人“人彘”事件:一場沒有贏家的豪門悲劇

呂后、戚夫人劇照

劉盈在看了自己母親呂后的傑作後,不但不高興反而終日抑鬱,借酒澆愁,沒過幾年就死了。呂后嚐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並因為自己的殘忍而活在了恐懼之中,最後也因為憂懼過盛而病死。在戚夫人的“人彘”事件中,無論呂后還是戚夫人,甚至劉如意、劉盈、劉邦都是受害人,都是這場豪門悲劇的受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