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水稻生育期的標準

變水稻生育期的劃分一般可以參照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水稻從種植到收穫的全部生長髮育所需的總天數;二是不同水稻植株的主莖總葉數;三是生長髮育全過程所需要的總積溫數。

劃分水稻生育期的標準

各種水稻生育期的長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種植地區和種植季節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同一水稻品種種植在不同地區就會有不同的熟期,同一地區水稻的熟期也會受氣候變化和播期的影響而不同。

相對來說,一個品種一生中主莖葉片的數量則是相對穩定的,被播期和氣候影響的概率較小,所以才有了以主莖總葉數來劃分水稻生育期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將主莖為10~13片葉的水稻劃為早熟品種,14-15片葉的屬於中熟品種,16片葉以上的則屬於晚熟品種。

積溫也是用來劃分生育期的一個重要標準。一般早熟品種對活動積溫的要求比較低,晚熟品種對活動積溫的要求就相對較高一點。由此可見,水稻品種生育期的劃分標準較多,劃分的角度也不同,各地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採用適宜的劃分標準,以確保其準確性和實用性。

水稻的生長要經歷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兩個階段,水稻生殖生長期一般相對穩定,而營養生長期的長短卻變化較大,所以水稻營養生長期的長短變化一般就決定了水稻的生育期的變化。營養生長期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基本營養生長期和可變營養生長期。水稻在生長初期,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稻所需的日照時間縮短而加快營養生長速度,促使其營養生長期縮短。但水稻的營養生長期的縮短是有限度的,縮短到一定程度以後,即使溫度和日照再適宜水稻的生長,其營養生長期也不會繼續縮短了。這段不可再縮短的營養生長期就稱為水稻的基本營養生長期,又叫短日高溫生育期。可以被適當消去的那一部分營養生長期稱為可變營養生長期。早稻、中稻、晚稻生育期之間的差別,主要就在於其基本營養生長期和可變營養生長期的長短不同。

有的水稻在不同的種植年份也會出現生育期的長短變化,也就是因此,早稻的可變營養生長期主要隨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而晚稻的可變營養生長期,則同時受高溫和日照時間長短的影響。由此可見,早稻的感溫性比較強,而晚稻的感溫、感光性都比較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