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庫董事長王海波:越到上游訂單越少 復工復產量還遠不夠

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數字服務的普及度,實體企業加速擁抱產業互聯網。

網庫集團作為縣域產業互聯網運營商,成立20年多年來,先後為30多萬家實體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應用解決方案,為中小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日前,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針對疫情以及企業發展接受了網易財經《CEO說》專訪,他認為疫情對網庫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考驗公司的內部治理,二是實體企業加速擁抱產業互聯網帶來公司業務加速。

網庫董事長王海波:越到上游訂單越少 復工復產量還遠不夠

網庫集團董事長 王海波

談及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王海波基於網庫99114及網庫旗下各類垂直產業平臺上大量中小微企業用戶的情況分析稱,重工業等生產製造業受影響最大;疫情期間,平臺上眾多中小微企業的需求也有了相應的變化:由於生產端停滯,原材料的採購需求下降,但是服務端的需求大幅增加,流量明顯上升,比如在線的諮詢、檢測、認證、商標註冊,還有員工培訓等。

對於當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王海波認為,復工復產的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越到上游,採購訂單越少。究其原因,產業鏈下游的商家對產品銷售的信心不足,此外,商家的生產資金儲備上有壓力。

王海波認為,下一階段復工復產的主導因素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大家逐步適應與新冠病毒共存,從心理上去接受這種狀態,逐步達到即便疫情出現反彈也不會影響復工復產的程度。可能今年一年,我們都會處在這個過程中。

以下為採訪實錄:

網易財經《CEO說》:疫情給網庫集團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王海波:我覺得疫情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考驗企業的內部治理,可以說,包括網庫集團在內的所有企業的管理體系、運營體系都迎來了全面調整,以適應疫情帶來的變化。

另一方面是經營,疫情之後,大量實體企業都在思考怎樣實現產業數字化,怎樣利用互聯網紅利,並加強與產業數字化公司的深度合作。網庫集團作為一家B2B(即企業對企業)產業互聯網平臺,在這樣的趨勢下,業務是加速的。結合公司內網數據來看,跟2019年12月份比,在線流量增加了百分之170多。

網易財經《CEO說》:結合您提出的“4B理論”以及網庫平臺的用戶情況,您認為疫情對哪個市場、哪些行業的衝擊最大?

王海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4B理論”,其中原料商被稱為B1,製造商被稱為B2,分銷商被稱為B3,零售商被稱為B4。我認為,電子商務服務商要首先做好B3和B4兩個市場,解決B3和B4之間的生意成交成為B2B發展的關鍵所在。B3和B4做好了,B1和B2自然水到渠成,進而拉動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井噴式地發展。

從產業鏈上來看,這4個市場都受影響了,但是由於零售商是直接面向市場的,因此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

從行業來看的話,我覺得受影響最大的是重工業等生產製造業,尤其是原材料方面,相較而言,日用消費品的需求比較穩定,受影響較小。

網易財經《CEO說》:網庫平臺上有大量中小微企業用戶,據您觀察,疫情期間這些企業的需求有哪些變化?網庫是如何應對的?效果如何?

王海波:疫情期間,生產端停滯,原材料的採購需求下降。但是,服務端的線上需求大幅增加,流量明顯上升,比如在線的諮詢、檢測、認證、商標註冊,還有員工培訓等,企業需求最多的還是推動線上交易和採購。

基於疫情和用戶需求的變化,網庫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也是目前做的最多的,推動中小微企業的特色單品在線銷售,比如小米、綠茶,以在線的定製化訂單為主,跟零售不一樣。

第二,圍繞各個品類主動進行上下游的大數據推送,比如你是種蘋果的,那麼你可能需要包袋,網庫會整合一批包帶企業集中推送給你。

第三,網庫開通了在線直播系統,並結合區塊鏈技術,疫情期間啟動了四個輕應用。

目前效果還不算特別明顯,網庫的業務主要是to B的、針對中小企業,產業數字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我們相信這會影響一大批中小微企業,培養它們利用產業互聯網的習慣,這可能是當前這些措施比較核心的價值。

網易財經《CEO說》:當前中小企業的產業數字化進程大致處於什麼階段?

王海波:過去20年是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我們認為,未來20年可能是產業互聯網的天下。中小微企業利用產業互聯網的最核心訴求是解決在線銷售問題,當前的應用還處於第一個層次——原材料採購,我認為接下來會進入生產製造過程的數字化,最終進入到生態服務和金融的產業數字化。

網易財經《CEO說》: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據您瞭解,目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如何?哪些行業復甦更快一點?

王海波:結合網庫平臺的用戶數據,除了醫療器械、口罩設備以外,我感覺復工復產的量還是遠遠不夠的。相對來說,適合線上消費、復購率高的快消品,復甦肯定會是很快的。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越到上游,採購訂單越少。因為下游商家沒有銷售的話,肯定不會找上游,目前沒有感覺到需求的太多變化。現階段復工復產比較快的是一些服務類的機構。

究其原因,產業鏈下游的商家對產品銷售的信心還是不足的,這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點。此外,商家的生產資金儲備上有壓力。

網易財經《CEO說》:您預計復工復產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比較正常的水平?

王海波:我覺得接下來複工復工的主導因素,不是疫情本身的影響,而是大家逐步適應與新冠病毒共存,從心理上去接受這種狀態,逐步達到即便疫情出現一些反彈也不會影響復工復產的程度。可能今年一年,我們都會處在這個過程中。

網易財經《CEO說》:疫情爆發後,部分中小企業因經營困難而裁員甚至倒閉。您怎麼看這種現象?

王海波:對所有的企業來說,困難是均等的。倒下的中小微企業,可能主要還是因為過往的穩健性和市場適應性不強,即便沒有疫情,遲早會因為別的原因倒下。反倒有些公司在疫情期間解決了很多困難,尋找到新的行業切入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網易財經《CEO說》:基於此,您對中小企業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王海波:第一,要利用產業互聯網構建自己的線上生態系統,無論你的上游、下游或者你的服務機構,這已經是所有企業的標配。

第二,企業可以在某一個產品或者服務上高度聚焦,這樣的話既不會出現盲目生產造成的的資金資源浪費,又能夠保持這種核心競爭力。

第三,要借這個機會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凝練企業的內功。我注意到,今年前4個月在線培訓、在線直播的數量,可能超過過去4年甚至10年都不止。

網易財經《CEO說》:疫情期間,您對企業管理、生產經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王海波:第一,公司要構建起應對各種風險的機制,既包括內部決策體制,更包括服務上的應變能力。

第二,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應用,目前網庫集團也在全面推進自身的產業互聯網化,比如加強大數據的應用分析等,以優化自身的服務結構、提升服務價值。

第三,企業要重視現金流的管控與儲備。至於賬上有幾個月的現金流才算安全,我認為,這與企業做事的價值和機制有關,也與企業對未來的信心、決心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