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恐暴跌至20年來低位,加拿大樓市遭疫情重創


銷量恐暴跌至20年來低位,加拿大樓市遭疫情重創

sebastiaan-stam-azIO-XUkfok-unsplash


1.


根據往常的經驗,春季本應是樓市的旺季,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加拿大房地產市場似乎走不出冬天。

在華人密集的大溫哥華地區,地產經紀人群體對冬天的感知尤為強烈。

經紀人David Hutchinson說,他雖然還不至於停止工作,但在看房時,得準備好一次性手套等防護裝備,多有不便。

很多時候,他還得向客戶推介視頻看房等方式,保持防疫狀態下的社交距離。無法實地察看,嚴重限制了銷售效率。

所有這些麻煩事,都給加拿大樓市蒙上了一層陰影。從3月下旬開始,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就急轉直下。

以溫哥華為例,3月下旬溫哥華房地產市場的銷售量只有3月上旬的一半。

同樣受到“腰斬”的,還有經濟中心多倫多的樓市。大多倫多地區3月前14日成交量較去年同期上升48%,但到月底時,反而下跌了16%。

如此劇烈的“變臉”,令許多經紀人不知所措。


2.


在加拿大,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房地產市場最具代表性,對華人而言更是如此。

這兩大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業內人士普遍表示,4月份房地產市場的局勢,可用“跌落懸崖”來形容。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的研究報告甚至認為,今年的房地產銷售量可能會減少30%,暴跌至20年來的最低水平。

與銷售量暴跌對應的是,房屋銷售價格也會隨之下跌,至少會在短期內下跌。

不少經紀人注意到,疫情結束的遙遙無期,以及房價的預期變化,對買家心理產生了重大影響。

比如說,不少剛剛買房的人突然後悔不已。但在法律完備的加拿大,沒有特殊情況,撕毀一份合同是很困難的。

David Hutchinson稱,現在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大家都得“摸著石頭過河”。

他說,雖然仍有個別買家看房,但全都要籤免責聲明——認可會有感染新冠病毒,以及患病和死亡的風險。

這些因素都對銷量和售價造成了壓力。

銷量恐暴跌至20年來低位,加拿大樓市遭疫情重創

Photo by Alex Knight on Unsplash


3.


如果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壓力,還可以歸結為“黑天鵝”的話,那麼經濟前景的灰暗,則可能對樓市造成持久的傷害。

加拿大皇家銀行高級經濟師Robert Hogue認為,隨著加拿大失業人口持續增加,短期內會有越來越多的業主,被迫壓價拋售,只為套取現金。

加拿大統計局上週表示,3月加拿大失去了超過10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被推高至7.8%。

這是加拿大自1976年開始統計就業數據以來,單月降幅最大的一次崗位損失。

但一些學者警告稱,實際失業狀況可能更糟。

一份統計報告顯示,除了失業的100多萬人,還有130萬加拿大人在疫情封閉期仍有職位,但沒薪水。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些人仍然有工作,但從生活壓力來看,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急需現金。

業內人士指出,現在最麻煩的要屬今年前兩個月易手的6.5萬套房屋。這些在疫情爆發前簽約的物業,大部分在近日才正式成交,但不少買家因為失業或公司倒閉等原因,已經無力完成交易。

溫哥華房地產經紀人Steve Saretsky指出:“房地產在過去5年中表現出色的原因是,我們失業率低,經濟相對強勁且利率低。現在,我們處於經濟疲軟,失業率高企,銀根緊縮的局面。”

他表示,消費者無力償債的情況正在快速增長,這是10年來最高峰,“每個人都認為,到5月時,樓市價格將下跌10%。”

銷量恐暴跌至20年來低位,加拿大樓市遭疫情重創

Photo by Paweł Czerwiński on Unsplash


4.


與高失業率一同打擊加拿大樓市的,還有貸款難的現象。

卑詩大學商學院教授Somerville指出,儘管加拿大央行已經降低隔夜利率,但溫哥華住宅房地產市場早已呈現“較高風險”。

他表示,儘管央行降息,但並未完全反映在房屋貸款利率上,也就是說,貸款利率與央行利率之間的利差增加了。

“現在對銀行而言,房地產比3個月前更具風險,因為很多人可能停止支付房貸或房租。經濟衰退跡象已緩慢浮現。”

地產經紀人Steve Saretsky也說,曾幾何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抵押貸款並提高槓杆率,從而推高樓市價格。如今,不僅經濟疲軟,失業率又高,銀行緊縮難以避免。

“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銀行將收緊資金。你會很難獲得房屋貸款,但你不能責怪銀行,它們需要考慮風險。”他說。

傳統上,加拿大央行降息,將會壓低房屋貸款利率,但這次情況不同了,“銀根緊張”無法緩解,貸款越來越難。

Somerville說,當前的危機非常不尋常,“2008年金融危機的問題是經濟性的,因此總是有跡可循。”

“但如今既非金融恐慌,也非經濟衝擊,而是一場公共衛生衝擊,人們摸不清套路。”

不過,至少在理論上,央行降息和市場上觀望態度的累積,最終會令樓市反彈。只是碰到這樣一個“摸不清套路”的時代,反彈所需的時間和速度,也就沒有套路可尋了。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