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吉·米勒到底有多可怕?

2012年,雷吉·米勒入選名人堂。在數據網站basketball-reference.com看來,怕要大跌眼鏡。因為這傢伙除了1389場NBA出賽紀錄、25279總得分、2560記三分球、職業生涯39.5%的三分率和88.8%的罰球率,並沒什麼特殊的。

五次全明星,三次NBA第三陣容——嘿,連斯普雷維爾都進過NBA第一陣容呢!在basketball-reference的純數據算法看來,米勒只有6.4%的可能入選名人堂。

可他偏偏就入選了。

站在2020年,數據豐沛的角度回頭看。

三年級,場均25分,命中率51%+41%+87%。

生涯場均18.2分,真實命中率61%。

季後賽場均21分,真實命中率60%。

生涯常規賽贏球貢獻值174.4,歷史第十八——十七是巴克利,十九是科比。

季後賽的進攻水準OBPM是歷史第十三:上面是鯊魚,下面是科比。

以及:1990年代,步行者進攻效率常年聯盟前六,1998-2000甚至是聯盟第一。

而他明明沒幾個明星隊友。

米勒是庫裡之外,靠無球能力帶動球隊進攻的第一人,怕是沒什麼問題。

米勒生涯罰中6237球,歷史第十七。上面一位是J博士,下面一位是哈登。

他的生涯罰球/投籃比是40%。卡特這種飛人,29%。皮爾斯這種老球皮,44%。

無球、三分、蹭罰球、不休跑動、繞掩護擋切。

可惜米勒生錯了時代啊。

但事實上,雷吉·米勒是這麼個人:

一個“你不親眼看過他比賽,就無法知道他究竟多可怕”的傢伙。

多年以後,NBA歷史該為90年代的印第安納步行者隊寫一個腳註:“雷吉·米勒隊”,就像1980年代初的馬刺別名“喬治·格文隊”、1970年代末的76人別名“J博士隊”一樣。

如果不看比賽,你無法理解一個場均20分3籃板3助攻、職業生涯三次聯盟第三陣容的傢伙,是如何影響這個球隊的。

他們不是一支動輒60勝的偉大隊伍。他們最好的常規賽戰績無過1997-98季的58勝。可是:在那七季中,他們五次到達東部決賽,在2000年之前,他們止步於此。

米勒的運氣很差:東部決賽,三次以3比4敗北。

拉里·布朗帶過的隊伍一樣,1993-97年,他們嚴謹、團隊,戰術紀律森嚴,有聯盟頂級的無球跑位體系。一群基本功紮實的地面部隊。

拉里·伯德來當他們主帥時,穆林替下麥基,年輕人充實板凳。然後他們把1998年的公牛逼到第七場(喬丹怒極揮拳打米勒的背)。

那些年,步行者的存活依靠的是防守,施密茨的中投,戴維斯們在禁區的死鬥,以及永遠跳躍不停的米勒。

他們是那些年份裡精神狀態最怪異的隊伍:依靠米勒的一個三分,他們就能夠從死氣沉沉中驟然甦醒。那就是他們奇異的旗幟:那個31號,他那永遠戴腕帶、撲粉的雙手所投出的球,遠不只記分牌上晃動的數字,還意味著場上這群傢伙的心神狀態。而他,在所有人汗出如漿、金鼓齊鳴的戰場,卻從不讓人失望。

步行者是1990年代最依賴無球掩護、底線交叉、接球快速出手、防守小組溝通、精確把握每個24秒的流程的隊伍,因為他們在需要持球單打時,只能想到斯密茨的後仰跳投。

雷吉·米勒把一個射手無球跑動攻擊,提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變態高度:瘋狂跑動、各角度倉促出手、推開對手雙臂——利用反作用力一直跌撞向底角——接球遠射。

雷吉·米勒從來沒有過冠軍,但他的步行者,一如2003-08這些的活塞、2008-12這些年的凱爾特人一樣,是東部的看門老大爺。

鯊魚在淘汰賽階段遇到過他三次。阿倫·艾佛森直到2001年才擺脫他的陰影。喬丹只遇到過他一次,但1998年那一戰刻骨銘心。紐約人民和帕特里克·尤因更是現在都會做惡夢,從床上翻起,一身冷汗裡慶幸:

“噢,原來剛才那傢伙投中的絕殺球是夢啊……”

可是,2000年,他們很老了。前一年,步行者的首發平均年齡33歲,拉里·伯德只得變陣,把杰倫·羅斯引入了首發名單。他代替了米勒十年來步行者得分王的地位。2000年夏天,米勒將滿35歲了。隨著羅斯的上位,世界隱約覺得,雷吉·米勒的時代要結束了,這已是斯密茨、米勒、戴維斯、傑克遜這一代步行者的夕陽時光。到2000年春天,伯德已經承認,他很難再繼續執教這支球隊,下季就會退居總經理職位。但米勒,一個將滿35歲的精瘦老頭子,卻跟個孩子一樣跟記者炫耀:

“我發胖啦。”

以往精瘦的他,加了4公斤體重。只是,與他身上原有的玩意相似,這都是緊繃繃的肌肉。眾所周知,他是籃球歷史上蝴蝶穿花繞掩護接球跳投的首席宗師,加了體重會使他的穿插受影響。但他不以為意,因為:他決定改變以往接球跳投的跑動習慣,嘗試增加一些持球攻擊套路——在他快滿35歲的時候。

活到老學到老。他得意洋洋的宣佈,他從雷·阿倫、科比和艾佛森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他對著鏡頭,炫耀他如何從年輕人那裡學會了頭部假動作,如何純熟了左右搖擺後的急停跳投;“如果我能從年輕人那裡學點什麼,我就學唄。我當然玩不了AI那麼華麗的胯下運球,但我也確實學到了點玩意。”

就在東部半決賽對陣費城76人之前,他像個孩子一樣,跑去問老戰友馬克·傑克遜:

“我要穿那件超人T恤嗎?”——那是件他曾經穿來,然後單場轟到41分的吉祥衣。

傑克遜給了一句老狐狸式的刺人回答:

“你確定你能閃亮登場?如果不,別穿。別侮辱超人。”

他當然知道,這樣的回答會如何點燃雷吉·米勒的靈魂。第二天,快滿35歲的米勒,在來訪的費城面前18投11中,三分球10投7中得到40分。這一年,35歲的他首進總決賽。整個季後賽之旅,他轟進了傳奇的58記三分球。

他的這份不服老,一直延續到退役前。2005年,阿爾·哈林頓時年24歲,曾經對媒體說起三年前的事。時為2002年夏天,那年米勒37歲,哈林頓21歲,剛做隊友不久。哈林頓聽說米勒要去馬里布海灘跑步,一時興起,“我也去!”

於是他去了,21歲的小夥子跟著可以做他爸爸的37歲米勒奔跑,結果是:“我跟著雷吉跑完了步……媽的,他居然能跑那麼久!跑完第二天,我腿都軟了,連著三天都動彈不了!!”

而米勒行動如常。

1998年推開喬丹那次絕殺,自然天下皆知。但在此之前,有段被遺忘的故事。

對公牛系列賽第一二場,他打得不好第一一場14投5中,第二場13投4中,步行者0比2落後,懸念似已將終。米勒妻子後來承認,他打完那兩場後“都不想起床,不想吃飯。他覺得他讓整個印第安納失望了。”

然後,就是第三場的28分,以及第四場那傳奇的“推開喬丹,接球,出手,三分絕殺”。

雷吉·米勒到底有多可怕?

關於米勒的恐怖,1994、1995兩年已傳為神話。1994年米勒東部決賽第五場第四節狂飆25分,把斯塔克斯打到精神崩潰;1995年米勒對尼克斯傳奇的8秒內8分,以及東部決賽對魔術。負責對位米勒的丹尼斯·斯科特對媒體承認,他的任務不是防得米勒一分不得,而是“別讓他鬧出神話”。

全世界都知道:米勒是這樣一個怪物:只要他的一個三分,步行者全隊就能夠從死氣沉沉中還魂復活。

斯科特說:“步行者得球后,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米勒。越到比賽末尾,他越會投進超級三分球。”

在那個系列賽,斯科特死纏米勒,但米勒第一場26分,第二場37分。斯科特所做的,也僅是“不讓米勒製造神話”而已。最體現米勒恐怖的,就是第二場大局已定時。米勒忽然甦醒,一記三分命中,奧蘭多觀眾依然杯弓蛇影,全場驚竦的尖叫“NO!!!”

好象米勒隨時可能投一記值十分的球,讓大局瞬間逆轉似的。那聲尖叫,凝聚了全聯盟對米勒的恐懼,那滲透骨髓的陰冷。

那種恐懼感,是作為他對手的球迷,才能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