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半市場中心地帶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是相當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從區域發展不平衡來看,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這些地區往往包括若干特大城市,是由眾多城市組成的城市帶,在城市帶中也有若干農村,這些農村已經融入到城市帶中,成為了城市帶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城鄉不平衡來看,中國正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多農村人口進城,城市快速擴張,二三產業迅速發展。中國目前的經濟機會主要在城市,農村變得衰落。

中國東西部地區的差異類似城鄉差異,因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成為了城市帶,經濟迅速發展,大量中西部地區勞動力進入東部地區務工經商。既非大城市又不在東部的地區就構成了與東部發達地區相對立的中西部農村地區。中西部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城市帶內農村,也構成了與中西部欠發達農村地區的對立。

毫無疑問,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若干中西部地區的大城市,這些地區同時也是中國的市場中心。這些地帶不僅聚集了大量二三產業,而且聚集了大量科教文衛產業,既是產業中心,又是科教文衛中心,還是交通樞紐。這些地帶具有眾多市場獲利機會,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口,是當之無愧的市場中心。

與之相對的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則是市場邊緣地帶,這些地帶缺少產業發展機會,人口流出,村莊空心化,農村越來越蕭條。當前中國中西部地區農村缺少二、三產業,農業所能容納勞動力有限,農民家庭中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缺少進城機會的中老年人留村務農,農民家庭一分為二,形成了當前中國普遍的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計模式。在初期,進城青壯年農民將在城市務工經商收入匯回農村,農村勞動力進城了,農村變得更加繁榮。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農民家庭目標不再是返鄉而是進城安居,農民家庭合力在城市買房,留守農村父母將有限農業儲蓄用於子女在城市的消費。農村成為農民留下的進城失敗時的退路。

在城市市場中心和中西部邊緣農村之間,還有一個廣泛存在的半市場中心地帶,這些地帶往往距市場中心不遠,受到市場中心比較強的輻射,所以與邊緣地帶的農村不同。同時,這些地帶又不處在市場中心,因此沒有市場中心地帶所具有的諸多便利。

在這樣一個半市場中心地帶,因為距離市場中心比較近,農戶家庭比較容易進入市場中心就業,又因為受到市場中心較強輻射,市場中心地帶通過諸如來料加工等轉移部分就業機會,使半市場中心無法進城的勞動力也可以獲取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半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業還可以為市場中心提供更多鮮活特色農產品,還可以為市場中心提供旅遊休閒度假場所,因此,半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戶家庭也可以在較少家庭分離的條件下,獲取較高家庭收入。

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戶家庭則有著眾多家門口的就業機會,這些地帶的農戶就完全可以在保持完整家庭生活的前提下從市場上獲利。

因此,即使都是農戶家庭,處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帶內的農戶家庭,家庭生活完整,就業機會眾多,家庭收入高。因為性別資源的流入,年輕男子不愁找不到媳婦,因此晚婚多,自由戀愛多。家庭更多關心的是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就業。半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戶家庭,農戶家庭分離現象存在,就業獲利機會不少,家庭收入較高。這些地區也是性別資源流入地區,因此較少光棍,以及較少存在高額彩禮。

邊緣地帶的農村則因為缺少家門口的就業機會,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中老年父母留村務農。農業具有很強季節性,且農村人均耕地有限,留村務農中老年農民又缺少其他就業獲利機會,農民家庭因此就不僅存在普遍的家庭分離,而且家庭收入有限。又因為大量年輕女性進城,這些地帶性別資源緊張,婚姻競爭激烈。為了防止打光棍,婚齡普遍提前,彩禮越來越高,父母不得不為子女提供婚姻支持,代際關係失衡。

將中國劃分為市場中心地帶、半市場中心的地帶和市場邊緣地帶,有助於已經形成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婚姻市場下面不同區域的社會變動機制,有助於理解不同區域農戶家庭收入、婚姻狀況、就業方式、代際關係,等等。

2020年3月21日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