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方言]雲浮市本地方言詳情,雲浮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東方言]每日一講:雲浮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紹,雲浮人你們都還會說家鄉話嗎?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毗連珠江三角洲,與肇慶、佛山、江門、陽江、茂名、廣西梧州接壤。市區距省會廣州140多千米,水路距香港177海里。1994年4月設立地級市,轄云城區、雲安區、新興縣、鬱南縣,代管羅定市。截至2018年,全市總面積7785.11平方千米,市區面積1966.71平方千米;全市戶籍人口300.91萬人;常住人口252.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6.74萬人。祖籍雲浮市的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42萬人。

[廣東方言]雲浮市本地方言詳情,雲浮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雲浮方言概況:粵方言人口占雲浮市總人口的89.63%,客方言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10.27%,閩方言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0.51%。

《雲浮市志》第一節 方言的分佈

一、粵方言


粵方言是雲浮市通用方言,2000年日常使用人口231.02萬人,佔雲浮市總人口的89.63%。粵方言分佈在雲浮市每個鎮,而且有些鎮只是操粵方言的。如雲城區的雲城街道、高峰街道、河口街道、安塘街道及思勞、都騎等鎮;羅定市的羅城、附城、加益、榃濱、新樂、圍底等鎮;新興縣的新城、洞口、車崗、集成、船崗、大江、裡洞、稔村、東成、共成等鎮;鬱南縣的都城、平臺、桂圩、羅順、通門、建城、羅旁、寶珠、大方、千官、大全、大灣、連灘、歷洞、南江口等鎮;雲安縣的六都鎮。


二、客方言


客方言在雲浮市也稱涯話,2000年日常使用人口26.48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0.27%。雲浮各地的客方言,大都是形成後從客方言區輸入的。客方言在雲浮市分佈不均勻,分佈情況如下:云城區只有楊柳鎮、腰古鎮的小部分地方,使用人口0.25萬人;羅定市有分界、羅鏡、太平、新榕、羅平、船步、塘、蘋塘、金雞、華石、素龍、雙東、黎少、生江、連州、泗綸、都門、扶合等鎮的部分地方,使用人口13.12萬;新興縣有河頭鎮大部分地方及太平、水臺、天堂等鎮的部分地方,使用人口2.46萬人;鬱南縣有宋桂、東壩、河口等鎮的部分地方,使用人口2.05萬人;雲安縣有託洞、富林鎮大部分地方和鎮安、白石、前鋒、茶洞、高村等鎮部分地方,使用人口8.6萬人。


三、閩南話


閩南話,2000年日常使用人口1.3萬人,只佔全市總人口的0.51%。閩方言形成於福建。閩南話是閩方言的分支。雲浮地方的閩南話,大都是形成後從閩方言區輸入的。閩南話在雲浮市分佈地方不多,羅定市有太平、羅平、船步、塘等鎮部分地方,使用人口0.81萬人;鬱南縣有東壩鎮部分地方,使用人口0.24萬人;雲安縣有富林鎮部分地方,使用人口0.25萬人。

《云城區志》第五節方言

一、白話

2000年,云城區城鄉居民講白話的有277002人。

二、涯子話

2000年,云城區城鄉居民講涯子話的有2518人。涯子話近似客家話,為客家方言,分佈在楊柳鎮的大樂、南山、西坑村委會(部分村民),腰古鎮黃崗塱村委會的楊桃坑、大沖坑、雙河柏、陳律及芙蓉村委會山根圍等村莊。


《雲安縣志》第一章 方言


雲安縣世居民眾操雲安白話、客家話( 涯話)、閩南話。
第一節 分佈狀況
一、雲安白話
2000 年操雲安白話人口21.45 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0.82%。
二、雲安客家話
客家話在雲安縣也稱涯話,2000 年操客方言人口8.6 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8.39%,除六都鎮之外,每個鎮都有人操客家話。縣內的客家話有兩種,即大涯話和小涯話,前者使用人數較多,以富林鎮下坪崗大樹腳村為代表;後者使用人數較少,以白石鎮橫逕村為代表。
三、雲安閩南話
閩南話在雲安縣分佈地方不多,只有富林鎮的寨塘、馬塘兩個行政村。2000 年操閩南話人口0.25 萬人,佔全縣總人口不到1%。


《新興縣誌》第四十九章 方言


新興縣地方語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屬於客家語系的“洎子活”;一種為屬於廣州語系的“新興話”。說“洎子話”的多分佈在簕竹鎮西北部、河頭鎮東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共140多個自然村2.5萬多人。說“新興話”的則除上述地區外,均以“新興話”為通用語言,雖然地域之間,略有差異,但基本都屬廣州語系而變化過來的地方語言。


屬客家語系的“洎子話”,源於清雍正十年(1730年)隨著惠州、潮州兩府山區客民的遷入而出現。其時,客民定居於新興縣東路與恩平縣交界的北降、北鶴等村莊,西路則在簕竹鎮以西至雲浮縣毗鄰的山村,以及原屬雲浮縣的河漣鄉(包括灣中、雲齊、料坑、河仔口、灣邊等村落)。


《羅定市志》羅定方言

  • 粵語羅廣片 包括:羅定白話 有舌面鼻音(即二的聲母),可分成西(包括市區)、東兩片,使用人口占60%以上;陽山話等,是羅定市的主導方言。
  • (㑷) 能古話,“㑷古話”主要集中在圍底河流域地區,包括圍底、素龍、羅平、華石等鎮,羅鏡、分界、雙東、蘋塘的部分地區也使用這種方言。使用人口近30萬,約佔全市人口的24%。羅定㑷古話是中原古話與百越古話融合而形成的早期“越語”,與現代粵語能互相聽懂、交流。主要是大量使用古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幾聲母為舌面前音等。人們將羅定㑷古話與封開、梧州的粵語比較,梧州、昭平一帶的粵語稱為地古話,羅定自稱為㑷古話,應屬一個語系土音。
  • 涯話(粵西客家話) 分佈在東南部素龍、太平、分界、羅鏡、新榕、加益、龍灣、泗淪、都門、連州等16個鎮街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超過12萬,約佔羅定全市總人口的10%。
  • 漳州話分佈在南部羅平、太平、 朗塘、船步等鎮的一些村落,約佔全市人口的1%。
  • 勉語勉-金方言 分佈在船步等鎮的少數村落。
    以下是2011年末羅定市各個鎮街的方言分佈:
  • [廣東方言]雲浮市本地方言詳情,雲浮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鬱南縣志(1979~2000)》 一、鬱南話方言的來源及分佈


    鬱南本地方言有鬱南白話、客家話、福建話等。

    鬱南白話,屬於粵語系統中的一種次方言。按其自身不同的特點及其流行地域,可分為西北和東南兩大片。西北片包括建城、平臺、桂圩、羅順、通門、寶珠等鄉鎮,由於地域靠近廣西的蒼梧和岑溪,兩地居民往來頻繁,其語言比較相近,以建城話為代表;東南片包括千官、河口、連灘、東壩、宋桂、大灣、南江口等鄉鎮,大部分地域與羅定市、雲安縣接壤,其口音與羅定話基本相似,以連灘話為代表。還有羅旁鎮的大曆、冷水、地心和南江口鎮的上迭、南渡、下咀等沿西江鄉村,因地域與德慶縣隔江相望,鄉民生活、趕集與德慶縣城接觸密切,其口音與當地居民相似,以上迭話為代表。至於都城,由於地處西江右岸,受廣州話影響較大,居民所講的話比較接近廣州口音。

    客家話分佈於宋桂鎮的茆坡、茆嶺、東壩鎮的粗石、平臺鎮的古同村委會埌田咀和新樂的鳳凰嶺等村,人口2.05萬人。據葉、謝、江三姓族譜記載,他們多半在16世紀中葉由梅縣、興寧、五華等地遷居而來。北片的古同埌田咀的客家人則是由廣西遷入,這些客家人同時也會說白話。

    福建話(閩南話或福佬話)分佈於連灘西壩、東壩。福建話在白話區域中自成為一個小小的“方言島”,人數約0.24萬人。其先輩多從福建漳州、南靖等地遷來。東壩人會說閩話的多半聚居於大坪、粗石、虎巖一帶。連灘、東壩會講閩話的,也會講粵語,實際上是一個閩粵雙方言的語言群體。


    [廣東方言]雲浮市本地方言詳情,雲浮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其他資料:
    (十六)雲浮市。
    雲浮原屬肇慶,現下轄云城區、雲安縣、羅定市、新興縣、鬱南縣。雲浮通行粵語,客家話為第二大方言,閩語則見於雲安縣、羅定市、鬱南縣三地,總使用人口約2萬餘。
    云城區、雲安縣。雲安縣是1996年從云城區析出的,境內分佈著粵語、客話、福佬話(閩語)三種方言,以粵語使用人口最多,佔總人口75%,客話主要分佈在南部的託洞、南盛等山區,有大壓和小壓之分,使用人口將近25%,福佬話分佈在雲安縣富林鎮個別村落(如寨塘),1千餘人使用。
    羅定市有粵、客、閩三種方言,其中粵語又分羅定白話和(口能)古話。羅定白話通行於羅城、附城、(林/田)濱、新樂、加益各鎮的全部,以及其他各鎮的部分,使用人口60餘萬。口能古話分佈於圍底、素龍、羅平、華石等鎮,羅鏡、分界、雙東、蘋塘的部分地區也使用這種方言,使用人口超過23萬。羅定客話又稱“涯話”,主要分佈於泗綸、分界、扶合、羅平、太平、船步、羅鏡、都門等鎮,使用人口約12萬。閩語在當地多稱“福佬話”,通行於太平鎮的騰筆、黃豆坪以及羅平鎮的泗盆,使用人口近1萬。
    新興縣境內有粵、客兩種方言,粵語使用人口占95%,客家話使用人口約5%。客家話集中於西部�{竹區的西片和河頭區東片的部分村落,又稱“洎子話”,總人口2-3萬。


    鬱南縣以粵語為主,但在南鄉河口個別村落使用客家話,人數不詳;在連灘鎮的東西兩壩,則有部分居民使用閩南話,使用人口約數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