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擡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殺雞取卵"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要麼降傭,要麼扶持新平臺。” 美團與商家的佣金之爭愈演愈烈。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發佈的一篇推文《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引起了廣泛熱議。函件以廣東省內十多家餐飲協會的名義,對美團收取高額外賣佣金以及要求商家簽訂獨家條款排除公平競爭的兩項舉措,向其母公司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的兩項舉措提出交涉和抗議。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餐飲行業第一次公開投訴美團。時代週報新媒體發現,早在2月21日,南充市火鍋協會就以公開信的形式向南充市政府舉報美團疫情期間突然提高佣金、壟斷經營及不正當競爭等問題。 但當時,美團並沒有對提高抽傭一事作出具體的解釋,反而是網上關於美團提高抽傭比例的相關文章遭到舉報。

在這次公開發函前,早在3月10日廣東省餐飲協就曾給美團母公司發函,提出了相關訴求。但至今,該協會也未收到正式回覆。

連續的舉報、發函和交涉之後,“居高不下”的佣金能成功降下來嗎?

1

佣金最高達26%,美團涉嫌壟斷定價

自從美團將重心從“燒錢搶市場”轉向尋找盈利點之後,佣金便成為平臺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了外賣商家的現實煩惱: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可能就直接被美團賺走了。

對於企業這樣的舉措,商家時常用“殺雞取卵”來形容。4月11日,時代週報新媒體記者在商家指引下,在美團APP上找到了外賣餐飲商專用的“移動端商家自入駐”入口。

在這個消費者並不太熟悉的頁面,下方的收費說明顯示,當產生外賣訂單時美團會按照最終簽約的費率收取費用。這個費用在美團平臺上被稱為“平臺服務費”,也就是所謂的佣金。不同城市的抽傭比例有所不同。

以廣州為例,商家自行配送外賣的佣金在5%-21%之間,而選擇美團配送則在3%-21%之間。深圳市商家自行配送和美團配送的佣金水平,則分別是5%-12%、16-21%。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珠三角4個城市的佣金比例不盡相同

在全國的主要城市之中,美團佣金上限普遍在20%以上。然而一線城市並不意味著佣金最高,有時候三線城市的佣金,也會與一線城市持平甚至更高出。

譬如,湛江市與汕尾市的佣金上限,就比廣州、深圳兩地的佣金要高。

在這一次的交涉函中,廣東餐飲行業協會就指出,美團憑藉在廣東餐飲外賣市場佔據的高達60%-90%份額,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並大幅提高佣金比例,疫情期間甚至將新開餐飲商家的佣金比例上限提高達到了26%,比疫情發生前的佣金上限還要多出了1到5個百分點。

廣東餐飲協會認為,美團的市場份額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提高佣金比例的行為涉嫌實施壟斷定價。

2

迫籤獨家協議,涉不正當競爭

廣東省餐飲協會在交涉函中提到的另一個問題,是美團商家要面臨的另一個難題:獨家合作。

函件聲稱:疫情期間餐廳餐廳關閉堂食後,外賣成為餐飲業唯一的營收來源,美團卻在此特殊時期“依舊堅持採取排除公平競爭的獨家條款”,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

實際上,要求商家簽訂獨家協議排除競爭對手,一直以來都是美團被關注的一個問題。此前關於此項的報道層出不窮,相關的行政處罰也不少見。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2019年就有媒體曾報道,深圳市民方女士拒絕與美團達成獨家合作,此後3天其店鋪在平臺上被下線,由此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據方女士表示,被下線的店鋪雙平臺運營時業績主要以美團外賣平臺為主,美團佔85%左右。

當時,美團外賣總部面對獨家合作的問題時僅回應稱,需要詢問每個城市的負責人,他們也無法給出答覆。

“踢皮球”遭遇反覆上演,方女士也不是最後一個被如此對待的商家。有商家就對時代週報新媒體記者表示,他曾致電美團總部投訴但卻屢屢得不到回應,“當地美團推給美團總部,美團總部推給當地代理商,然後就不了了之。”

還有商家表示,自己做“實體經營+線上經營”,從外賣雙平臺4000單到被迫美團獨家後只有2000單,無法承受經營壓力重啟雙平臺後,美團後臺立刻以戰略合作違規處理,導致其店鋪轉讓。

這種憑藉市場地位迫使商家簽訂獨家協議的做法,被廣東省協會認為既不符合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相關文件精神,也涉嫌違反法律規定,實施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3

各類費用“層出不窮”,餐飲協會下最後通牒

外賣平臺給商家帶來困擾的,不只是佣金抽成和獨家協議兩個問題,還有基於新的商業基礎上的推廣費用等等。

4月11日,有外賣商家向時代週報新媒體記者表示,佣金比例越來越高,美團的獨家只是反映出來的問題之一,除此以外商家需要承擔的還有推廣紅包、優惠券等等費用,“依靠單一的外賣平臺是越來越不現實”。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商家稱佣金之後還有獨家、紅包等困擾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用條款將紅包、優惠券等與佣金捆綁在一起,無形中也增加了商家的負擔。優惠券本身在美團上也需要商家來買單本,因為只有消費者使用了優惠券,商家才能讓優惠的部分避免被抽傭。

針對這些費用問題,廣東省餐飲協會在交涉函中稱,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各類收費層出不窮,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由此在2019財年,美團的餐飲外賣毛利爆增94.2%,毛利率從13.8%同比大漲至18.7%。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餐飲企業外賣毛利普遍大幅下跌,外賣收益微薄甚至虧損經營。基於此,廣東省餐飲協會向美團下達了最後通牒:

“若美團繼續堅持原有做法,則無異於殺雞取卵,將逼迫廣大餐企不得不採取包括法律行動、扶持新平臺等措施對美團外賣進行反擊甚至拋棄!”

4

餐企的“血汗錢”,美團賺了多少?

其實面對餐飲協會一再的強硬姿態,一直不作出回應的美團,或許也有自己的難處。

就拿2019年財報來說,去年美團餐飲外賣佣金收入約為496.5億元,同比增長39%,抽傭率僅為12.64%。

在沒有達到平臺最高抽成比例的情況下,美團外賣還是在2019年實現了毛利率同比增長4.9%,外賣毛利率漲到了18.7%。並且在496億元的外賣收入裡中,光是騎手成本,就支付了約410億元,佔比達到了82.7%。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騎手成本花掉了大部分的佣金

換句話來說,美團賺來的佣金收益有一大部分都用作騎手的成本,實際上平臺能賺去的利潤並不算太多。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餐飲外賣收入的確為美團在2019年實現扭虧為盈貢獻了極大的一部分收入。

根據美團2019年報數據顯示,美團在過去1年中佣金收入高達655億元,比2018年的470億大幅增長39.4%。據美團管理層介紹,佣金收入大漲主要是由於美團的交易金額,特別是餐飲外賣業務的交易金額大幅增加、餐飲外賣交易筆數上升以及平均訂單金額上升所推動。

疫情期間抬高佣金!美團又遭餐飲協會致函 商家控訴

上市後美團股票的價格總體上漲

無論是獨家合作還是佣金比例,都是美團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現金流量的商業戰略行為。

一位不具名持有美團股票投資者就發表了不一樣的看法:“商家可以選擇不加盟美團,這本來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一方面要優質的銷售和配送渠道,一方面還要保證自己的毛利率,考驗的是商家降低成本的能力。”

再次發函,廣東省餐飲協會給出的答覆期限是4月17日。再三面對質疑,美團能給出一個投資者和商家都滿意的說法嗎?


延伸 · 推薦

惹眾怒!餐飲企業每6分鐘倒閉一家 美團卻抽成26%?

2個月時間,已有1.3萬家餐飲企業註銷倒閉。海底撈、西貝漲價後紛紛道歉,下調至原價,與此同時,美團外賣的毛利率卻飆升至18%,新商家提成高達26%,引起各地餐飲企業極度不滿。

新財富發現,隨著美團市佔率提升,2015-2019年間,美團外賣業務整體佣金率從1.1%激增至12.6%,疫情期間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餐飲業的至暗時刻還沒過去?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

昨天,美團接到最後通牒,再不降佣金,廣東省餐飲協會就會採取法律行動,或者扶持餓了麼。

鷸蚌相爭,上下游反目,今年的餐飲業真的是太難了。

2020年4月10日下午,廣東省餐飲協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表示美團外賣在舉國抗擊疫情期間,依舊堅持高額佣金以及排除公平競爭的獨家條款,讓眾多餐飲商家不堪重負,餐飲協會在3月10日向美團發函後並未得到正式回覆,不得已將此事公開化。

在餐飲行業,一方面是門店客源驟減,成本上升,卻還不敢漲價。疫情初期叫窮的西貝和海底撈復業後漲價了,海底撈漲價6%,結果衝上熱搜:“一片土豆1.5元,一盤毛肚80元,吃不起不吃還不行嗎?”昨天,海底撈道歉了,表示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會將價格下調至1月26日之前的水平;跟著,西貝也道歉了。現在網友們的注意力又放在漲價1-2元的喜茶、奈雪的茶身上了。

另一方面,一直虧損的美團卻宣佈首度扭虧。2020年3月30日美團點評(03690.HK)發佈的最新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度,其收入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經營溢利26.7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虧損110.85億元。

經營好轉的背後,或是美團進一步提高了新店商的佣金,據公開信中的數據,目前美團對新商家的抽傭甚至高達26%。

特殊時期,本是同根生的餐飲企業和美團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