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做不到?因為你忽略了它的底層設置……


“自律”做不到?因為你忽略了它的底層設置……



溫柔的設計

在聽廣播節目,裡面說到體驗式設計。

一個美國的小女孩發現了在道路上,司機們即便遇到斑馬線也不會減速。

為了改變這個問題,她做了一個小小的設計,在斑馬線的平面白色條紋旁加上了一些陰影部分,這樣從遠處看來,這個斑馬線就是立體的了,類似鐵軌的枕木從地面凸出來,這個簡單的設計令大量司機在斑馬線前不由自主地自動減速了。

另一個例子也有意思,也是關於交通的。

為了降低高速公路上汽車在某個路段的時速,交通部門設計了一個廣播頻率,這個廣播頻率只覆蓋該路段,當汽車行駛過來的時候,它提示你在這個路段只有時速在80公里的時候你才能夠聽到一段美妙的音樂。於是很多司機一到這個路段就特意減速,為了聽到這段音樂。

都很有趣是不是,其實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設計,人們的行為就會為之改變。比起“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樣的洗腦式神句,這樣的設計不作用於認知,而直接作用於行為,往往更有效果。

這幾天讀書碰巧也碰到另一個有趣的例子。

一個聰明的媽媽想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個媽媽是做出版的,她知道閱讀重要,但是卻沒有直接“要求”孩子去讀書,而是悄悄做了另一件事。

她在客廳的過道上, 買了一個兒童書架,每天都把一本繪本立在那個書架上。

孩子每天經過這個書架都忍不住被書的封面吸引,拿起來翻翻有時候就看下去了,有時候會問問題……

媽媽每天在換書,孩子每天翻翻,不知不覺孩子的閱讀習慣就養成了。


“自律”做不到?因為你忽略了它的底層設置……



為何你有不幸福的自律

一個顯眼的書架取代了媽媽的嘮叨,一段美妙的音樂取代了恐嚇式說教,

無聲的行為鼓勵其實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改變到底如何發生?”

與具備“高度意志力和決心”催生變化的傳統看法不一樣,那些四兩撥千斤的溫柔小設計更甚一籌。

一般我們認為,習慣如此難建立,好像順理成章我們必須用更大的力量去“對治”;但事實是非對抗性的溫柔“魔法”去助推改變,可能效果更好。

說減肥。

節食減肥的難以進行,是因為運用強大意志力去對抗人類自然本性(食慾)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強大內在恐懼的,人們本質上恐懼飢餓,因為集體無意識裡的饑荒記憶,也因為“不能吃”這個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負面的暗示,讓你永遠覺得不足夠。心是這樣的,當你說“不要恐懼”、“不要焦慮”,它會更恐懼更焦慮;當你說“要專注”,它則更不能專注;所以當你一直對自己提要求“你不能吃”,結果杯具了!只能在控制和失控中循環往復。

這也讓我反思我們的內在對話風格。斥責、嫌惡、不斷打雞血激勵自己、以及激烈而毫無約束放縱自己再來後悔…… 也許你那麼想減肥,正來自於內在的不幸福,而減肥又加劇了內在的不幸福。

在自律中,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可能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顯現,因為崇尚激進式減肥的人,可能有一個嚴苛的自我,性格可能非常極端,對周圍人要求也很高,常常陷入孤獨感、強力控制的模式中。

正好這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大s你好可怕”,說的是大s對自己美白、減肥非常之狠,但最後效果顯著。潛臺詞好像在說每個女人都應該對自己狠點,才能幸福起來。是啊,大s為了減肥甚至可以吃蟲子,無所不用其極,多年來摧毀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生孩子差點死掉怎麼沒有提及?她性格極端的一面,殘酷而瘋狂,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但是這篇文章為代表的一系列的常規思維方式,讓我們從世界上自動得到了一個信念“越努力越成功”,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還沒成功因為努力不夠,所以我們會一直在變強大的路上鞭策自我上癮。

這在需要反覆練習的事件上(比如彈琴、運動訓練等)是有效的,但是不可以運作在所有的改變上,在更復雜的改變中,我們要去試圖理解自己更為重要。

事實上,當你無法對食物產生“吃夠了”的感覺,也許是太久沒有吃夠了,壓抑太久了?也許是把別的情緒問題帶到了食物的佔有上面,“它能給你簡單的快樂”超過很多複雜的事?

花更多時間自我對話,需要你有更大的耐心去理解自己,包括理解改變的難度。

和寫作班的小夥伴在共讀鑽石途徑系列,其中說到心靈成長工作難以進行的第一大難點竟然是我們自己會阻礙自己的改變。因為“改變”意味著舊有自我感的失序,意味著自己會“粉身碎骨”後重生,你以為我們會嚮往重生,但實際上我們也會同時恐懼放掉舊有的習慣,因為那意味著安全感,從而發自內心地抗拒。

這時候如果一個人還要試圖去運用意志力,會一味壓抑這個強大的恐懼,被閹割的恐懼,他恐懼的是自我、能量、意志力被閹割,人們並不知道有恐懼的存在。

內心深沉的恐懼比你想象的多,包括我們會誓死捍衛自己的快樂(食慾)大於你的想象,包括我們會對真正的分離(獨立),發自內心地排斥……當意志力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要去尋找深層的這些壓抑。


“自律”做不到?因為你忽略了它的底層設置……



自律,有關幸福的動力

不知你留意了沒有,對待“改變”的態度裡,你回答了“自己是誰”“別人是誰”的問題。

很多人喜歡對孩子說,你各方面都好,就是學習再努力一點就好了。你一定會遭來白眼,因為他知道你並不真的在說他“好”,而是在說他不夠努力。

就像你對配偶說,你各方面都好,顧家負責,就是再浪漫一點就好了。也一定會遭來白眼,怎麼了我不浪漫?要浪漫找別人去啊?

他們會喜歡和你溝通才怪,一直以這種方式說話,你會被拉黑。

而這就是很多強烈崇尚自律的人每天在內心對自己說的話,“你別的方面都很好了,就是瘦下來就好了。”潛意識每天在翻你白眼你知道嗎。

最近在看美劇《我們的這一天》,裡面有一個從小就一直自卑的胖姑娘。胖,成了她人生最大的議題。她為此甚至拒絕他的男友,因為男友在他面前大吃她特別想吃的東西,打擾她減肥,所以她寧願放棄跟男友的約會,她說,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減肥,如果不做到這件事我無法做任何事。

男友說,減肥比我還重要嗎?

她默認了。

是不是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為此她甚至要冒著幾十種併發症的風險去做胃切除手術。

有很多人的自律是強迫性的,最大的不自由是想要解決胖這個問題,才能好好活著。

這一點胖姑娘身邊的人看得清楚,一次吵架中,與她為敵的女人尖酸刻薄地說,你最大的恐懼不是胖,是如果瘦下來了,萬一什麼沒有改變,還是那個你,並不優秀出色怎麼辦?比起解決胖這個問題來說,我看你解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更為重要。

這問題戳中了她。她好半天愣在原地。

所有費力的改變,背後都有一個底層邏輯,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要我喜歡自己也可以,那要改變了之後。但悖論是,越不喜歡自己的人,越難以改變,因為她和世界脫離,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只在自己的問題中兜小圈子,從而消耗了生命能。

有一幕,一個瘦姑娘在互助會上說自己厭食症的煩惱,胖姑娘憤怒至極,想要把她轟出去,她心想,你都這麼瘦了,你能有什麼煩惱啊!可見,這個胖姑娘心裡只有“胖”這件事,別的都不可理解,她把自己孤立在了問題之中。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來訪者,他反覆跟我說,我原生家庭有問題,我痛苦極了,我不解決這個問題,我的工作也做不下去了。

“問題”正會因為關注變得更大了。我提醒他,沒有“問題”的存在,任何人都有過去,你的過去構成了你,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不需要去解決。

關鍵在人一旦過分關注問題的時候,生活就不存在了。生活的不如意,又會加劇你的不喜歡自己,進入惡性循環。在自律中,如果有過多不喜歡自己,不但一個點的改變很難發生,和自己的關係很瘋狂,還會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面向去形成壓抑的暴力釋放。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用合唱團的方式來治療行為有偏向的“問題”孩子,也可謂是一個溫柔的設計。音樂的組織有序和美好,讓這些過去行為暴力頑劣的孩子們的活力被釋放在這個創造性的場域,用美感替代了對破壞行為的關注,當人們不再關注偏差行為的改變,改變卻自然發生了,誰會相信那麼美的合唱來自一群被主流教育“放棄”了的問題孩子。這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不用去除“問題”的角度,去看別人、看自己的時候,就會擁有更高級的設置讓我們的生命以綻放的方式向善。

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一切都是一個系統,回到溫柔的設置中去,在熱愛生活的輕鬆和幽默中,學會建立自己更愉快更正念的生活方式,那種不喜歡自己的奮鬥一點意義都沒有,瘦下來如何,如果你心裡還是那個匱乏感十足的胖子,你壓抑的憤怒,遲早會變成食慾吃回來……



作者簡介:蘑菇姑姑,國家二級諮詢師,前婚戀網站主編,多家媒體心理專欄簽約作者,情景式女性寫作療愈推廣人。公號“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