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於家庭要有文化氛圍

對兒童的養成教育,必須有家庭文化氛圍相配合,沒有家庭文化氛圍的薰陶,其他一切努力都將事倍功半,甚至沒有成效。試想:家裡天天父母抽菸喝酒,天天擺酒場,孩子會成為什麼?父母天天一到家就抱著手機或者盯著電視,孩子會成為什麼?我們都看到過網上的一些帶娃視頻吧:愛抽菸的爺爺帶的孩子雖然只有幾歲,卻煙不離手,躺在藤椅上學大人吞雲吐霧;愛打麻將的奶奶帶大的孩子,雖然只有幾歲,在麻將桌上卻氣定神閒;愛跳舞的奶奶帶大的孩子雖然只有幾歲,卻能夠跳廣場舞。如果爺爺奶奶都愛讀書呢?會不會養出一個愛讀書的娃!所以,對兒童的文化傳統教育不在於教他什麼書,而在於要有家庭文化氛圍,在於薰陶!給他講故事、替他讀書是“教”,文化氛圍薰陶是“育”!

那麼,如果教育兒童,給他讀什麼書好呢?應該說只要是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書什麼書都可以!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聲律啟蒙》、《文字蒙求》、《增廣賢文》等等。現代內容的啟蒙讀物更多,到書店裡隨便買,網上也有。

教育兒童切記不要犯欲速則不達的錯誤,要循序漸進,每天不在於學多少,而重在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指導他落到實處。他們不識字也不要強迫他們識字,大人替他讀,大人給他講他能夠聽就行。教育部也不提倡小學三年級以前的學生識字寫字,有科學道理,我們要遵守。不要要求兒童全文會背,他能夠背多少都行,要保護兒童的積極性。兒童要玩時就讓他玩,瞌睡時就讓他睡覺,不能泯滅他的天性。學習可以見縫插針,重在引導,激發他的興趣。

為了教育兒童,養成兒童良好的習慣,家長犧牲自己的玩樂時間最多也就三年,這三年,家長也會收益匪淺,會由為兒童做樣子慢慢成為自己自覺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家庭出來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內在氣質、素養肯定會使人刮目相看!家長吃苦三年,從此可以由孩子自由成長,不用家長再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