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寫在前面

大家應該也有感覺,最近娛姐寫綜藝寫得很多。

倒也不是我最近“不務正業”,其實每次寫完我也都會在心裡暗下念頭,要回歸繼續寫八卦。

但無奈最近國產綜藝好像都開了掛似的,一部接一部,僅四五月就炸出了7部8分以上的國綜。

三天前寫完《寵物醫院》,我以為總應該寫的差不多了,還打趣,接下去的國綜,沒9分就不寫了。

誰知道,兩天後,又一部新國綜以打破國產綜藝史最高分的姿態,橫空出世。

然後,便有了這篇文。

《這!就是街舞》 第二季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開畫評分:9.7,中國目前最高的綜藝評分(發稿前微降至9.6分)

16000人評分(發稿前人數)

一星差評比例:0%(發稿前比例)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當這三個不可思議的數字同時出現在同一個豆瓣頁面上時,就註定了這檔亞文化綜藝將會以一種登頂的姿態,被記錄進中國的綜藝史中。

所有人其實都很清楚,我們並不是一個對亞文化友好的國度。

文身,染髮(男性),耳洞(男性)是不被允許在熒幕上出現的,嘻哈鼎盛之後也早已一頭撞向正能量南牆,碎成一地“喜合”。

在這樣的背景前情下,這檔綜藝的出現便註定多了某種複雜的社會意味。

這點每一個看過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它從一開始就沒想困囿於某種低層次的娛樂意義,而是更有意地去靠近了一種里程碑式的表率意義。

表率在哪?

首先,尊重。

《這!就是街舞》是我所見過的,踐行尊重踐行得最好的國產文化產品。

這種尊重必然是多向化的。它先是打破了傳統選秀綜藝中,節目組和觀眾,選手,導師的三方關係,而後將所有人都置於同一個層面,形成了一種舒適,獨特,彼此尊重的關係模式。

先談和選手。

相比上一季,這一季鏡頭和剪輯的重心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第一季,很多鏡頭都放在明星隊長身上,拍他們的表情,互動。

這點倒也無可厚非,畢竟誰都清楚,能幫節目上熱搜的一定是那幾個隊長,而不是這群籍籍無名的舞者。

但第二季,節目組十分勇敢地把導師的鏡頭大幅削減,轉而將鏡頭重心放在了舞者身上,減少舞蹈被剪碎的情況,將節目的視覺點儘可能聚於他們舞蹈本身,

於是觀眾的觀感便也一下子升了檔次,燃,好看,便也順理成章。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這種對舞者的尊重,除了技術面,更體現在賽制和評判標準上。

國內的選秀競賽類綜藝多有一種奇怪的通病:

為了達成某種互動性和真實感,愛請演員當觀眾,愛請觀眾當評審(對,說的就是那檔綜藝)

上一季街舞也沒避免這樣的毛病,隊伍之間的很多次Battle,最後的選擇權都落在了外行觀眾身上。

這必然會導致一個公平性的存疑,對於專業舞者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

但這一季節目組直接放棄了這種互動性。

關起門,打開窗。

把專業的國際級編舞師請進來,當評委,沿襲第一季“街頭沒有觀眾,選手便是觀眾”的設定把觀眾請出去,保證了公平性的同時,也用一場街頭狂歡狠狠地給了那些“偽綜藝”一個巴掌。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而相應的,為了彌補退回窗前的觀眾,節目組在其他方面狠下功夫。

比如,舞美。

四個海選街道,對應四個城市。

上海,廣州,北京,成都。

四個城市再對應四個仿真街道,四個巨幅圖騰。

狼,獅子,龍,熊貓。

再配上街舞,形成了一種有如電影蒙太奇式的視覺奇觀。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千璽所在的北京街道)

為什麼是這四個城市?

你也只需要稍瞭解中國街頭文化的發展史便知道其中功課:

這四個城市都舉辦過載入中國街舞史冊的頂級賽事,也是中國街舞文化最初興盛的四大根據地。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羅志祥所在的廣州街道)

(嗯,當然還包括了各種關於隊長的小彩蛋。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再比如,新隊長的選擇。

吳建豪。

如果把這個選擇放到現在中國綜藝選秀主流運作模式裡去看,請吳建豪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

相對沒那麼大的流量,火在上一個年代,年輕人不認識,離娛樂圈遠,無新聞點。

但懂街舞的人都清楚,在整個華語娛樂圈,他一定是這個位置最有資格的話事人。

舞者出身的吳建豪,從小在美國濃郁的街頭文化氛圍中長大,很早就活躍於地下地上的各種街舞大賽,它制霸街頭的時候很多參賽的舞者都還在背九九乘法表。

對於包括易烊千璽在內的很多年輕舞者來說,吳建豪是毫無疑問的街舞啟蒙級人物。

再用一個舞者的話來說就是:

吳建豪自己便是街頭文化本身。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當然,尊重這個東西,談破天也只是個態度。

一檔好的選秀綜藝的核心,一定是選手的質量。

《街舞2》有嗎?

有,非常有。

大概是因為第一季的口碑吧,這一季吸引了更多元老級的舞者,說“神仙打架”都有些不夠勁。

這點你甚至都不需要看,光聽場上尖叫和歡呼的頻次你就能感受到今年到底有多強。

在北京(千璽)街道,第一個上來的馮正和阿牙,一起身就直接吸引了四個街道的所有舞者注意,歡呼更是山呼海嘯。

他們是誰?

街舞圈公認的“大神”。

馮正,國際頂級街舞賽事裁判,去年冠軍韓宇的前輩,中國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街舞圈老炮兒中的老炮兒。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阿牙,首位在Juste Debout賽事獲得冠軍的中國人,被稱為中國鎖舞傳奇。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他們玩的東西也都早就跳脫出了傳統的街舞範疇,加入了各種文化元素。

這次是啞劇。

他們通過總結街舞和啞劇“肢體表達”的共性,將兩者合二為一。

跳的東西,既是街舞,也是戲劇。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好玩,還高級。

而舞蹈之外,大神們還都意外得可愛。

他們覺得如果只是因為組合光環就兩個都進了,那是對其他選手的不尊重,所以對話場上所有人,可以隨時接受freestyle和鬥舞。

既是謙虛風度,也是街頭血性。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再來一位,三兒,中國KOD“搶七大賽”震撼舞的首位冠軍。

本來沒想參加節目,但是看到小豬的留言:“第二季等你。”他就按照約定,來了廣州(小豬)街區。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上來時,三兒還有些慢熱,結果音樂一想起來,他整個人就變了。

震撼舞結合手指舞,速度快到觀眾根本看不清楚。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還有阿K,臺下“小公主”,靦腆可愛,但一旦上了臺,就是一隻兇猛的鬥舞野獸,一個人讓小豬“oh my god”X3 的男人。

對身體的控制、身體素質,舞蹈攻擊性都極強。曾經在去年的另一檔舞蹈節目,一挑三完勝。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這麼硬核的選手陣容,其實也是節目組的有意使然。

“讓舞者自由的展現真正的自我,這一點很重要,為了讓街舞圈的孩子們出人頭地,這是我們的目的。”

所以,節目組有意識地在避免選手在同一季裡互相消耗。

他們不想以割韭菜的形式讓節目出圈,而是想打造一個類似KOD的商業綜藝,一個真實的中國街舞平臺。

但你要說如果只是以上這些出彩,它還遠夠不上中國綜藝之王的位置。

因為它足夠讓人感動。

這種感動絕對不同於某些綜藝裡的賣慘大賽式苦情。

而是一種對於生命力的欣喜,一種因為興奮而導致的熱淚盈眶。

來自當你看到一群熱愛街舞的年輕人聚在一起用最純粹的念頭去玩,去實現理想的那種感染力。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空,很理想化。

但正因為它太理想化,才讓《街舞2》的達成顯得彌足珍貴,那是一種無比切身,也根本騙不了人的觀看體驗。

對街頭文化的精準捕捉,把綜藝名《這!就是街舞》裡的這個“!”進行具象化。

他們新增靠街舞搶毛巾的賽制,拼命地把錄音棚弄成一個真的街頭。

也因為這個新增的隨機賽制,貢獻了第一期最炸、最高能的片段,氛圍堪比第一季的決賽現場。

全場都玩瘋了,導師,選手的身份被徹底模糊。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鞋子跳飛了也不影響,可以把撿鞋子也即興成有趣的舞蹈動作,根本不需要排練,你也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排練痕跡。

中國綜藝史最佳出現了

比賽什麼的在那一刻對於他們早就成了後話,因為他們是真的熱愛,所以才能在鏡頭前表現出這種無比放鬆的狀態。

節目組知道知道,玩,本身就是最好看的競賽。

還有什麼比這更能感染甚至打動觀眾的呢?

寫在最後

至少從目前的更新看,這是一檔了不起的綜藝,它是目前中國娛樂選秀綜藝的極致。

擔得起一句綜藝之王。

我希望它可以好好活下去,遠離那堵已經濺滿鮮血的南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