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性格,決定藥店命運!

以下文章來源於藥店精細化管理實務技術 ,作者李子浩

疫情期間參與了一些網絡課程,筆者發現,點擊量飆高的依然是提升銷售黃金單品、POP教學、門店促銷管理、新醫保政策連帶集中採購、新零售藥店互聯網+藥店線上課程,而相對於商品經營數據分析、缺斷貨滯銷效期類管理課程,剛稍有遜色。

由此可以看出,藥店業依舊存在重銷售輕管理的現象。

當然現在見諸媒體的藥店文章中不凡有藥店管理精彩文筆。在商言商也無可厚非,但從眾多美文中,越發看清“文如其人”,簡單說就是“話如其人”,每一句話、每一段文字、每一個觀點分分鐘透露著文者之思之心之道之術。

與“文如其人”道理一樣,“性格決定命運”。此番新冠病毒肺炎給藥店帶來利弊盡知,疫情後恢復銷售是眾多藥店人的期盼,但何處著手規整藥店步入正常經營需要分類對待,也可以說是“一個類型店一個政策”。

其一、藥店經營戰略定位問題。

藥店應對自身在當地藥店市場經營定位進行思考,是在龍頭老大還是前三甲之後?這不只是老闆層面,也需要中層管理認真思考。

因為除了真正瞭解當地藥店市場的老闆外,在實際執行操作面則是各部門負責人及主管們,如何看清自己,也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在銷售業績、市場份額、商品結構、運營能力、人力資源儲備、商品物流配送、質量管理水平、互聯網電子商務線上業務、財務納稅現金管理等重要節點清晰自己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清晰自己優勢在哪裡?是什麼?必要時需要商圈調查。

其實不用事必躬親,可以透過廠家業務和顧客反饋基本就能瞭解到競爭對手實際運營情況。但在這一點上,還是信服藥店元老王懷志先生講的話:“同行不是冤家”,需要藥店互相學習,競合贏得市場,品質成就未來。

其二、依照經營戰略制定清晰商品定位。

自然,藥店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須符合市場行情,尤其是在如今市場低迷時期,各職能部門戰術操作層面團結協助工作能力是關鍵,顧客需求決定了商品結構,所以商品為王是建立在藥店不同商圈佈局之上的顧客需求品項集合,體現在藥店商品管理上就是共性品種和貢獻率,也就是泛泛而談的藥店必備品種。

相對於商超零售,藥店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商品組織表和品類組織表,這也是藥店需要重新思考,而且是迫在眉睫需要重新審視自己、關乎自己藥店命運的關鍵點。

其三、重新梳理部門間工作流程。

這個是反覆談但總是出紕漏的問題點和困難點。

因疫情期間抗疫品種銷售瘋狂,造成庫存結構嚴重不合理,由於禁售感冒止咳藥品而造成庫存滯銷效期已經超3個月未動銷了,缺貨與滯銷共存。而此類問題不是店關注就能解決的,需要從公司層面來管理,這也就是常常強調的門店庫存和總部配送中心倉庫庫存是商品採購管理部門全權負責,而不是營運門店,這又牽扯到商業月度盤存問題。

舉例來說,門店單品種銷售問題,門店一出現缺貨,商品部、門店部、配送中心往往從自己部門利益出發,門店部責怪商品部購進不及時;商品部責怪門店部沒有真正瞭解缺貨的原因,是門店沒按時作計劃還是為了控制庫存而造成缺貨原因不一;門店部責怪配送中心配送不及時,配送中心認為商品部開票不及時和不按照包裝規格開票造成無法按批號出庫等等,均在檢討其他部門責任,而不是檢討自己。


藥店性格,決定藥店命運!


門店的缺貨管理,應該是各職能部門之間相互協作,各自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儘快解決門店缺貨。商品部門應檢查斷檔缺貨原因,如確實為缺貨則及時聯繫供應商調整供貨週期,保持供應不斷檔。門店部應及時查實缺貨原因,通知其他門店是否有缺貨品種,將品種及其原因進行彙總,積極與商品部、配送中心商討解決方案,保障商品供應。配送中心則應查實缺貨品種,具實向門店部、商品部說明缺貨庫存流轉情況,為商品採購調整採購週期提供流轉及倉儲容量信息。

門店也應在廣泛收集顧客需求的藥品信息基礎上,按規定填寫缺貨記錄,有的連鎖企業是直接報送配送中心,先查看在庫品種是否有庫存,然後開具配送單;有的是提交到採購開票處進行處理。對於庫存為零的品種,則彙總提交到門店部,由門店部統一交由商品部做採購計劃,採購確定供應商,然後通知財務部做好付款準備;藥品到貨後,由配送中心憑配送單及時配送到門店。

其四、強化人員管理,尤其是管理型店長及執業藥師存續。

前不久眾多媒體報道藥監局繼續核查執業藥師在職在崗執行情況,上海和山東更是推出了藥店分ABCD四個類型,濰坊市民張阿姨說:“有了這個等級劃分,我們出門買藥特別方便,一進藥店先看看公示牌,A和B等級的就可以放心買,C和D等級的就再換一家。”

有執業藥師的店各項管理大多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規定要求,因GSP是藥店經營基本準則,但從人員梯隊管理方面則是藥店行業短板,需要提升藥店從業人員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稱及職業資格,這個是關乎到藥店能否繼續經營首要問題。但業內有少部分人,並沒有深刻理會藥監諸如執業藥師配備實質,而是片面從生意角度藉助國家層面互聯網+藥店趨勢強推遠程審方,並沒有為整個行業提升經營與管理水平的角度思考。

記得原SFDA市場監管司李國慶司長強調“沒有執業藥師的店就如雜貨鋪一樣......”所以提升執業藥師在職在崗率是關乎藥店能否繼續開下去的首要問題,至於是否盈利那是後續問題。因為隨著疫情結束,武漢解封,全國諸如藥監等執法立法部門會在已經出臺《藥品管理法》基礎上出臺實施條例和實施細則,而且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與藥品經營許可證修訂合併已經有了徵求意見稿,相信涉及藥店經營嚴管諸如醫保政策新規會接踵而至。

其五、繼續堅持藥店精細化管理實務技術精髓“按流程做事用數據說話”開展各項藥店經營提升。

藥店業應從複雜的顧客消費行為中探索持續盈利的規律,時刻牢記藥品零售的過程就是研究消費者的過程,更是如何以商品來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所以藥店商品管理須重新構建顧客需求的根源,建立一個滿足顧客對健康的管理系統。基於提升客流量,藥店藥學商品品類管理的實施可以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是市場調查,包括商圈內消費者購藥習慣調查、顧客滿意度調查、零售市場調查;

第二步是商品選擇,包括商圈分析、銷售預估、品牌策略、建立商品組織表、規範商品作業流程、穩定供應商、品類組策略;

第三步是商品陳列,包括庫存管理、倉儲規劃、門店陳列規範、店堂分區域設置;

第四步是商品銷售管理,包括會員系統、藥學顧問式銷售流程、主題營銷、GSP長效管理。

建立一套不斷滿足顧客需求、及時掌握顧客需求變化並時時調整品類結構,以適應對顧客未來需求積極引導的藥店企業管理體系,是連接連鎖藥店人力、商品、運營的核心支撐點,為這同一個目的而實施經營管理的組織運作體系,才是藥店精細化管理實務技術落地實施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