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名師

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它不只是在謀求一個抽象而普遍性的道理,更是針對性挺強的教育話題。

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名師

在應試條件下,“高徒出名師”的機率更大一些。

有個縣教育局領導說某校中考成績差,校長說:“我們有兩名學生考上了重點!”領導說:“那兩個學生,放在走廊上,也能上重點。”按這意思,重點學校錄取尖子生,培養“高徒”的機率非常大,所以說“高徒出名師”。

普通學校就不一樣了,學生基礎薄弱,老師用很大的力氣,也難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過去不少學校花錢搶尖子生,就是“高徒”成就“名師”“名校”的現象的例證。但事實證明,一旦按照公平原則分配學生,某些曾經的“名校”“名師”,就開始黯然失色了。

假設將重點班與普通班老師互換,將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互換,結果會怎樣?升學考試結果會不會差不多?

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名師

在正常的教育環境裡,“名師出高徒”的概率更大一些。

人固然有自己的天賦、基礎,但如果沒有受到最好的教育,沒有遇到最合適的引導者,未來的人生路上未必能夠成就一番大業。有些曾經普普通通的學生,極其平凡的普通人,因為遇到了真正的名師,從此學業或工作有了巨大的進步,成為出類拔萃的學生或行業領軍人物。

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社會人,遇到一個好老師,都是一生的福氣。

名師出高徒,還是高徒出名師?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名師

名師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出名師。

這個本是生活常識。孔子弟子三千,有成就的不過七十二人,“高徒”比例2.4%,百人中97.6人不是“高徒”。如果你說“高徒”標準不能按名氣算,那就把問題變得更復雜了。你找到“名師”,未必能成“高徒”,這是一定的。

不是名師也能培養出“高徒”。古今中外,許許多多大師級人物,在其成才過程中,未必個個都遇到了國家級、世界給的“名師”。因為老師的指引、個人的努力、機遇等諸多因素,讓一部分“高徒”出自普普通通的老師之手。

出了“高徒”的老師,未必是名師。一個人的成才,是許許多多老師共同教育的結果,是其親人培養的結果,是社會造就的結果。“高徒”與“名師”的簡單對應,會讓人的思維走入誤區,也會讓一些人從“高徒”或“名師”的稱號中謀求師徒之外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