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戰爭是人民的事業,只有動員人民和依靠人民,才能進行戰爭和贏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再一次證明了這樣一個客觀真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志願軍抗美援朝的制勝機理之一:源源不斷的兵員保證,是志願軍戰勝聯軍的必要條件。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各界歡送青年學生參軍入伍

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抗美援朝戰場上,除卻指揮藝術和戰鬥精神,志願軍在裝備技術和後勤保障上都處於劣勢,要想克敵制勝,就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志願軍指戰員的犧牲就是巨大代價的一部分。

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的人都知道,從第四次戰役開始直至上甘嶺戰役結束,每一場大戰役打下來,志願軍部隊兵員補充基本上是成千上萬的。其中,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僅63軍補充兵員就達到1.3萬人。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哈爾濱青年參軍入伍

為了支援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全國出現了報名參軍的熱潮,僅1950年,全國就有58萬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報名參加志願軍和軍事幹部學校。當年徵兵人員來到山東大學不到2小時,就有514名大學生報名參軍,湖南湘潭縣1.8萬農家子弟強烈要求參軍。全國各地再現“母送兒,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的情景。

青年學生和工人兄弟高喊著“我愛媽媽,我愛祖國”“到光榮的戰鬥崗位去”的口號,加入到“報名參軍、抗美援朝”的隊列之中。華東地區2期報名參軍的青年學生達到231997人,浙江報名參軍的農民兄弟超過100萬人,新疆伊犁、塔城、阿山3個地區少數民族青年報名參軍人數超過7000人。老一輩人回憶,當時想參加志願軍,比考秀才還難。

內蒙古扎賚特旗幹木林嘎查村60名青年小夥,不僅自己應徵入伍,還要帶著自家的馬匹一起參加抗美援朝。有一位大學裡的女教授,丈夫去世,她把含辛茹苦養大的2個兒子送到部隊。

吉林蛟河縣老農民劉青山,除了讓自己的3個兒子參加志願軍外,自己還參加了擔架隊。

志願軍抗美援朝制勝機理之二:堅強有力的物資保障是志願軍永葆戰力的客觀基礎。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後勤人員在為志願軍製作炒麵炒米

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一場戰爭都離不開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當年彭老總率兵入朝的底氣之一,就是以美軍為首的聯軍遠離本土,補給線長,而志願軍背靠祖國,有源源不斷的補給,兩者相比,取勝可期。

美軍發現這一弊病之後,竭盡全力破壞志願軍補給線。朝戰爆發後,美軍在戰場上部署各類飛機1100多架,其中大部分用在了破壞志願軍後方交通及補給線上。據志願軍總部統計,志願軍入朝時裝備運輸車輛1300多輛,1個星期就被敵人打掉217輛,將近83%的車輛是被美軍飛機打掉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北京指令華東、中南、西南、西北、華北5個軍區各組成1個汽車團,歸志願軍指揮使用。就這一問題,1951年1月,周總理親赴瀋陽參加志願軍後勤會議,此次會議確定了“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建設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志願軍後勤工作指導方針。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1950年,青島自來水廠職工紛紛捐款,支援抗美援朝前線購買飛機大炮

與此同時,為了積極支援志願軍抗美援朝,全國範圍開展了廣泛的支援前線活動。截止1952年5月,全國群眾捐獻了能夠購買3710架戰鬥機錢款,主要是人民幣(舊幣,下同),共5565062300000多元。河南阜城煤礦工人羅潤生將2年積攢的200多萬工資全部捐獻出來。新疆烏魯木齊103歲維吾爾族老人吾古尼沙汗,把用撿麥穗、紡紗換來的90萬元全部,捐給志願軍。湖北漢口被服廠女工組長鍾夢月為了趕製捐獻給志願軍的40套軍衣,她晝夜連軸轉,就在她快將軍衣趕製完成的那個晚上,她的獨女生了病,她將孩子寄託在姐姐家裡,第二天她到姐姐家接孩子,才得知孩子因病夭折了。

在支援抗美援朝前線活動中,不少縣、市的農民兄弟捐獻了“農民號”戰鬥機,北京郊區農民捐獻了“北京農民號”“北京農婦號”,四川簡陽農民捐獻了“棉農號”,還有作家、藝術家們捐獻的“魯迅號”“香玉劇社號”。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當時,心繫志願軍抗美援朝的不僅有國內的父老鄉親,就連華僑、歸僑也在積極支持著志願軍。當時,在馬來西亞的華僑遭受英國殖民當局的迫害,有的被驅趕回國,有的被抓進難民營,但就是這些身處危難之中的華僑也時時心念祖國。

1951年2月,200餘名馬來西亞華僑乘船回國,在船上他們自發為志願軍捐款馬來西亞幣643元,港幣35元。被關在難民集中營的難僑共有384人,他們節食一週,省下人民幣215萬元,捐獻給志願軍,以表慰問。

據抗美援朝總會公佈的數據,僅1952年1月22日至1953年8月31日,海外華僑捐款數約為43436萬元。

志願軍抗美援朝制勝機理之三:潤人心扉的精神鼓舞是志願軍硬往直前的堅實後盾。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成都市民號召踴躍捐獻飛機支援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舉國上下對志願軍的關懷關愛的全方位的,後方不僅送兒送郎上戰場,積極捐款捐物,還把優待烈屬、軍屬當成頭等大事。各地掀起“先軍屬、後自己”的熱潮,各地竭盡全能保證烈屬、軍屬的生活和生產,很多地方的學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烈屬軍屬子弟,並優先補助助學金,在一些城鎮,烈屬、軍屬就業也被列入優先行列。

撫順市安排近95.5%的烈屬、軍屬就業,河南針對農村烈屬、軍屬開展“三保”“六先”活動,“三保”即,保證深耕細作、保證多打糧食、保證不荒一寸土地。“六先”即先種、先鋤、先收、先打、先送糞、有事先解決。

解決了志願軍官兵的後顧之憂,全國及海外華僑同胞又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慰問活動,在精神上給予志願軍官兵巨大的鼓舞。1951年5月1日前後,全國有2.29億人參加了聲援抗美援朝行動,4月到7月,又有3.44億人舉行了擁護和平公約的簽名。

抗美援朝,河南硬核支前:烈屬軍屬,實行“三保”“六先”

1950年12月,青島舉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聲援志願軍活動

除此之外,群眾還通過寄慰問信、送慰問袋,組織慰問團到前線慰問等方式慰問志願軍指戰員。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第一年,志願軍官兵就收到國內送來的慰問袋77萬多個,收到各界慰問信數百萬封。西北地區各族的同胞姐妹們加班加點趕做了4萬個繡花荷包送到前線,貴州苗族姑娘把意義非凡的挑花腰帶拿出來送到前線。

志願軍19歲新戰士熊運強見過慰問團後,鬥志更加旺盛,在科湖裡南反擊戰中,一個人消滅敵人3個火力點,俘虜敵人7名,榮立二等功。他說,慰問團的同志將紀念章戴在我胸前,說我們是為和平而戰的勇士,戰鬥中,我就渾身是勁兒,越打越勇敢!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