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女孩兒有很多種,有的踏著滑板混跡街頭,有的騎著越野摩托車在泥坑裡摸爬滾打,還有的頂著”小陀螺“的名號在體制內闖出自己的天地。她們無法被定義,酷或是所謂的不務正業,都只是觀看者自我認同的投射。究竟什麼才是“正業”,什麼才是真的“酷”?本週Dazed專題報道最終篇,她用行動說話。


第四節比賽開始,14分的領先優勢讓球迷們有些激動,因為對手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三的西班牙女籃,而低了五個排位的中國隊在賽前並不被看好。但雖然如此,14分的差距讓最後十分鐘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張飄忽不定的奧運門票,經不住太多的分心和失誤。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中國女籃隊長邵婷


這種擔憂不是多餘,經驗豐富的西班牙隊很快找回了節奏,打出一波15:5的攻勢,最後1分07秒,比分被反超。無論是導播切到姚明的鏡頭,還是解說員的“三分毒奶”,都能感覺到現場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大家所期待的奇蹟懸在了一根線上。而此刻,直播平臺上出現了一條彈幕——“女生終歸是女生”。


女生終歸是女生,她們頂不住壓力。

女生終歸是女生,她們缺乏技巧。

女生終歸是女生,她們的身體素質不行。

……


這些質疑因為一聲暫停而停滯,在最關鍵的1分鐘時間裡,教練把任務交給了隊長:“邵婷,你去突破。”


當倒計時再次開啟,邵婷接球、走底線、反籃,球進。三秒,一個“2+1”,邵婷帶領中國隊再次將比分反超,沒有留給西班牙任何機會,將領先的優勢一直保持到了比賽結束。這次看起來無比輕鬆的進攻,除了鼓舞士氣,也將那條陰陽怪氣的彈幕粉碎,滿屏的“執行力太強了”成為了一種肯定。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時隔12年再次戰勝西班牙女籃,新聞報道出現了統一的標題——《中國女籃爆冷勝世界第三》,在最後一分鐘,連續兩次突破成功的邵婷無疑成為了這場比賽的功臣之一,也讓中國隊提前鎖定了第九次奧運之旅。


然而,“爆冷”這個詞,總帶著一種走運的成分。


“我們不斷通過每一場比賽去提高自己,大家為了這支球隊,捨棄了很多,這是最終付出的回報。”


身為隊長,邵婷當然不希望用“爆冷”來掩蓋她和隊員的所有努力。和往常一樣,她從來不會把失敗或成功歸結於某一個人,即使是在比賽的關鍵時刻轉敗為勝,在她看來也不過是完成了教練佈置的任務而已——雖然這麼雲淡風輕地表達,事實上邵婷比誰都明白,賽點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無論是教練還是隊員,出於對她的信任,她才更應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在球場


從6歲開始打籃球到現在,經歷了無數個賽點和成敗後,邵婷沒有想象中的緊張感,她會把這樣的心理起伏看成一種”幸福“,因為對於運動員來說,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是挑戰真正的意義所在。


從大學聯賽(CUBA、CUBS),到WCBA聯賽,再代表中國女籃參加世界盃、奧運會,期間還曾短暫效力過WNBA聯賽的山貓隊,邵婷是中國女籃歷史上唯一經歷過這樣“三級跳”的頂級球手,外媒甚至把她比作中國女籃暗黑期內的瑪雅·摩爾。


不管是籃球、足球還是其他的集體項目,觀眾永遠會記得最閃光的那一個人,能夠成為出彩的明星球員是所有人的追求。然而和NBA的造星運動不同,中國團體項目中的運動員往往表現得更為內斂,MVP的光環不及整個團隊的榮耀。同伴、教練,不管誰比較耀眼,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只有把大家的優點集合在一塊,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很顯然,在和西班牙隊這場有驚無險的比賽中,團隊的防守和協作幫了大忙。隨後和韓國隊的比賽,中國女籃大比分拿下了三連勝,也讓那些說出“爆冷”的新聞媒體改了口風。


儘管受疫情影響,原定在佛山舉行的比賽轉至貝爾格萊德,丟掉主場優勢的女籃姑娘們仍然憑藉著士氣與決心,闖進奧運決賽圈。而這也是她們向彼時身處風暴的國人傳遞的信念:困難當前,哪裡都是我們的主場。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個子高的女生不是模特就是籃球運動員。”


當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在今天仍在不斷強加給高個子女孩時,邵婷在25年前就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打籃球,因為喜歡。


然而,和男子籃球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日期相比,女子籃球足足晚了44年。在今天的大眾印象裡,籃球還是一項男性主導的運動,女球員的關注度甚至不及球場上的籃球寶貝啦啦隊。


即便女生真的站上了球場,她們投籃的動作、幅度以及力度也會被拿來比較。社會學裡有一項研究,叫“像女孩一樣扔球”,因為在從事體育運動的時候,相較於男孩的投球動作,女孩會顯得更拘謹一些。


“為什麼要說像女孩一樣去扔球?”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在球場


邵婷沒思考過這個問題,男球員的那種爆發力、對抗性會比女子更加激烈,更加好看。但是女球員那種堅韌、拼搏和不服輸的精神,有時候會比男性做得更好。因為性別的不同,展現出來的體育魅力也是不同的。


只不過,在基於關注度的前提下,邵婷和隊員們在保持自己運動模式的同時,在進攻風格上會更加男性化,她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嘗試改變自己,讓這項“以男性為主導”的女子項目更加具有觀賞性。


“完全要複製男生打球模式,我們也複製不出來。只是希望能夠借鑑其他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使自己能夠變得更好。”


然而現實是,當中國女籃不斷刷新著自己的成績,她們獲得的關注還是有限——不僅是中國,全球範圍內的情況都大同小異。媒體宣傳、比賽轉播,甚至是專業的籃球裝備,男籃都是以壓倒性的比例佔據上風。


可是對邵婷來說,這沒什麼好遺憾的,因為6歲那年的她已經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但她是幸運的,因為在女孩子“應該”文藝地學繪畫和“不應該”做運動員的選擇上,媽媽尊重了邵婷的喜好。從那時起,她就明白,只要堅持和熱愛,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她走上球場,拿起那顆對她來說還有些陌生的籃球。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因為“運球過人後轉身上籃”的經典動作,邵婷被人稱為球場“小陀螺”,她把這看成自己的一項絕技,而這也讓她入圍了今年的FIBA亞洲女籃十大球星。但是說到籃球帶給她的第一印象,邵婷沒有絲毫猶豫地蹦出兩個字——開心。


從小時候跟朋友們一塊兒訓練,到準備比賽,再將愛好變為職業,披上國家隊的戰袍,每一個過程都能為她帶來不同程度的開心。在外人眼裡,這種從籃球而來的滿足感似乎已經佔據了她的全部,然而,籃球在邵婷的生活裡不過只佔1/3。


剩下的,1/3給學習,1/3留給了家人。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在球場


曾有人形容她:會打籃球的女孩兒中,她是學歷最高的;而在女博士中,她是籃球打得最好的。目前正處於博士在讀狀態的邵婷,始終保持著運動員的那份時間管理和自制,她會根據不同時段的不同目標來調整自己。


“如果一心二用,又想打球又想學習,這樣子什麼都得不到。”


也許有人覺得取得一個學位,對於已經在體育事業上取得成就的運動員來說不是必要的選擇,但是在邵婷心中,讀書和運動是兩件可以終身去做的事情,沒有輕重之分,也沒有比較的必要。而兩者的共同點,就是都能使人更可持續地前進。動與靜的相互結合,有時在球場上也有施展的餘地。


競技體育裡過不去的失利,邵婷可以在剩下的2/3的生活中找到排解方式,而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也讓作為隊長的她有底氣和信心撐起整支隊伍。


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樂觀,已經31歲的邵婷也開始體會到“青春飯”的殘酷。在去塞爾維亞打資格賽的一次訓練中,邵婷的髂腰肌拉傷,休息了一天,比賽當天也不見好轉。然而一旦比賽哨聲響起,所有的疼痛都會被她拋之腦後。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邵婷在球場


至於比賽後的狀況如何,傷痛會不會更加嚴重,不是她當下需要考慮的事情。已經習慣了四處比賽奔波的邵婷面前沒有考驗一說,當比賽因為疫情而推遲時,“隨遇而安”是她對之後生活的前瞻性指導。


也許所有的女籃姑娘都是這樣,如果老是擔心將來的事情,忽略當下,就會永遠迷失在過去裡。“以後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或者是“奧運明年什麼時候舉行”,這些都不是她們能夠決定的,但是生活和運動的主動權仍然在她們手上,利用時間提升個人技術和全隊配合。沒有人能剝奪她們試錯的權利。或許,正是那些看不清的對手和未來,讓她們更懂得隊友、團隊的意義和對籃球的無限熱愛。


就像和西班牙的比賽結束後,解說員表達的一樣:“哪怕犯下了錯誤,也足以讓她們在以後的道路上,成長得更快。”


邵婷 | 不止是球場“小陀螺”


Dazed Digital


撰文: 麥基

排版: Ki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