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九)

  白衣執甲,逆向而行!經過60天的日夜奮戰,我院援鄂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任務,於3月26日平安凱旋,令全院職工歡欣鼓舞。而作為援鄂隊員,他們更是百感交集!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隊員楊超、韓可,瞭解他們的武漢抗疫故事!


楊超

穿過暴風雨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九)

  “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這是村上春樹的名句,也是我寫在抗“疫”日誌中的自勉。

  2020年1月,武漢爆發了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對不斷攀升的確診數字,時時刻刻都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心,我作為一名重症醫學醫師,為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臨危受命,成為河南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之一。

   河南隊剛開始整建式接管了武漢四院(古田院區)的兩個病區,60張床位,本著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原則,又增加了一個病區,每個病區也由30張床位增加到了37張,基本上每個病區開放以後一個小時內收滿病人。

  病人大部分都存在心理焦慮和恐慌,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要時刻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況和情緒。一個29歲的小夥子入院後,對病情充滿了恐懼,我們處處給他以關愛,時時展現出對戰勝病毒的信心,盡最大的努力去安撫病人的情緒。逐漸地,小夥子眼神越來越堅定,人也變得開朗起來,還和我們成為了朋友。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九)

  兩個月來,病區的工作是繁忙和辛苦的,我們每次進入病區前兩三個小時開始就基本不喝水,因為穿上防護服後就不能再上廁所了,一些人乾脆穿上了尿不溼。穿上防護服,不管臉頰再怎麼不舒服、呼吸再怎麼困難,還有裡邊的工作服都溼透了,護目鏡因為蒸汽而致眼前一片模糊我們都是堅持忍著,沒到換班時間決不出來,就怕自己因為上廁所而耽誤診療病人、浪費防護服,每次脫去防護服出病區的第一動作就是深深的多吸兩口新鮮空氣來補充體內的缺氧狀態。

  整個援鄂工作期間,同事之間、醫患之間、病人與病人之間,無不時刻充滿著關心、關愛。同事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第一個出病區的同事會幫下一個剛脫下防護服的戰友消毒,仔細清洗手、頭髮、眼睛、鼻子、口腔、耳朵等易汙染的部位。

  在給病人檢查、治療時,這兩個月來聽到最多的是“謝謝”,每次檢查、治療和病人交流後都會聽到一聲“謝謝!”有些病人雖然也戴著口罩,也不會直接面對我們,怕疾病傳染給我們;有些病人甚至做完治療後,給我們手上噴灑酒精消毒。還有一位病人給我們說:“如果我能活過來,就給你們送錦旗,如果救不過來,我在天上保佑你們!”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取得這麼顯著的成果,是靠我們黨的領導優勢、制度優勢,還有人民的廣泛參與,社區工作人員、警察、志願者、外賣小哥、全國人民,都是我們的堅強後盾。這段時間,更讓我深刻體會到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團結和麵對困難中華民族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凝聚力,也為中國救援的速度和力量感到驕傲和自豪,10天建造火神山醫院,18天建造雷神山醫院,6天建成武漢規模最大的光穀日海方艙醫院,中國的速度令世界驚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說了這麼一番話:“對於14億中國人來說,這大概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開放式、體驗式的中國自信公開課和制度自信公開課”。


韓可

武漢我的抗疫戰場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九)

  2020年1月爆發新冠疫情,大年初二,我隨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赴武漢支援抗擊疫情以來,經歷了太多,感受到了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祖國之強大。

  剛開始收到醫院馳援武漢的信息,當時沒多想什麼,就回了兩個字,我去。作為一名年輕有十年重症工作經驗的男護士,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做貢獻,是我最想做的事。出發時坐上大巴車,心裡難免有些緊張,但是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1月26日晚七點多到達武漢站,將要下車時,我心裡想到:疫情就是命令,疫區就是戰場,我要戰勝它打敗它,勝利終將屬於我們。到達我們駐地後,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鞠躬、雙手合十、含著淚水說“謝謝你們支援武漢”,第二天一個志願者司機師傅給我們拉物品,我們說“謝謝”,他下車後同樣給我們鞠躬雙手合十,說謝謝時突然哽咽得哭了出來,這一幕幕都在感動著我。安頓好之後我們也緊張了投入了工作準備,培訓,學習,防控,不能有一點疏忽。

  記得第一次值班,我被分到接管的十樓病區,心情是緊張害怕的,我們認真地穿著密不透氣的隔離服,互相檢查確保萬無一失後,一個一個地進入感染病區。近距離接觸病人,心裡不害怕不緊張是假的,因為剛進入病區,需要了解病區各種流程,治療、消殺等,穿著不透氣的隔離服,開始滴汗,耳朵勒的一陣陣疼痛,悶的喘不過氣來。2月18日,是接管12樓第三病區的第二天,也是我在十二樓的第一個班,為了儘快熟悉陌生的環境,進到新病區和病人做了自我介紹,熟悉後我很快投入到了有序的工作中。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九)

  回想在病房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有好多的感動與溫暖,記得病區有一個女病人已經住了一個多月,聊天時她說,剛來時候,睡不好,精神差,現在精神非常好,睡眠吃飯休息都很好,她說她打電話還安慰家人讓家人放心,這裡的河南醫療隊治療技術很高很好。有天白班去她房間,她說:“住了這麼久快要出院了,用我的手機和你合個影吧,這照片我要留著,感謝你們。”看到她發自內心的開心,心裡真的很暖。

  有次夜班,凌晨兩點,有兩個新的老年病人,由於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坐起來都很困難,都需要我的幫忙,其中一個老先生上廁所,就按呼叫器,聽到呼叫器聲後我立馬過去了,由於穿著厚厚的隔離服,用了很大的力氣將他扶起來幫他,完了後另一個老先生又呼叫也是要起來小便,我又過去將他扶起來。那晚不知道他們兩個老先生對我說了多少次謝謝,但我知道,他們都需要我,也都很感激。等到下夜班後第二天上早班,老先生已經能自己坐起來了,第三天下午班老先生已經能自己安全坐起來上廁所了,安安穩穩地回到自己床上,兩個老先生很有禮貌,每次都說謝謝,看到他們逐漸康復,聽到他們真誠的感謝,我心裡很暖很高興。

  還有一位危重中年女病人剛來時,病情危重呼吸困難,心電監護,有創高流量吸氧,吃飯行動力氣都很弱,說話都沒有力氣,每次給她發飯我都會給他倒水,飯放好打開,一切都好了才會離開,在我聽到她現在好轉的消息後,非常的開心。我們關閉12樓病區後我又回到了10樓工作,我特意去看了下她,看她精神那麼好,和她聊天時滿臉的笑容,以往的恐懼害怕完全已不存在。

  在武漢抗疫的最後一個夜班,一位病人要我的聯繫方式還有醫院,讓拿紙給她寫上去,說等好了,疫情結束後有機會到開封看我們,最後拿自己手機和我們合照。

  這樣一幕幕的感動與不捨太多。我們在病房中彼此的溫暖著,病房中到處充滿了溫馨。目前,我們已經凱旋歸來,我也有幸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來年還要再去武漢,看武漢的繁華和美麗的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