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前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一向被廣大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嗤之以鼻的"996"工作制忽然火了起來,每天都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刷屏。

甚至很多商界大咖都出來為"996"站臺,說"996"是這個奮鬥的時代特有的一種工作模式。

其實我並不認可那些商界大佬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應該是站在所有企業老闆的角度說的,而非廣大底層從業勞苦大眾。

如果說所有公司都能夠做到在勞動法規定的每天8小時工作之外,按照各行業行情明確加班費,再讓廣大員工自主選擇的話,根本不用企業管理者操心,大部人員工都會自行奮鬥的。

而且他們還會在努力加班之餘,自覺地喊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等系列漂亮又好聽的口號。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在那之後的一天,看到了一個朋友圈,寫的是:如果你現在每天只拿著6000元的工資,那麼你必須只有每個月都幹夠9000元的工作,若干時間後,你的工資才有可能漲到7000元。

乍一看,似乎很不合理,很不公平,看著就讓人氣憤。

為什麼呢?不應該是工作和薪酬對等嗎?怎麼即使我兢兢業業奮鬥了那麼久,漲薪還只是一個未知的可能。

但事實上,這種情況是整個職場的一個鐵律。上述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情況,只要是能夠保有一顆奮鬥的心,最起碼還有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和可能。

而現實中,還有很多即使自己累死累活、兢兢業業的幹好每一項工作,未來的發展一眼就望到了頭,根本沒有任何希望。

而且,還很有可能陷入"越是負責敬業的好員工,越是苦累無人問,未來未可期"的悖論。

能怎麼樣呢,最好的結果就是甩手走人,跳槽另行尋找一個符合自己預期的工作崗位。

更可氣的一種情況是,你剛離職不久,公司就新招聘了一個頂替你原崗位的實習生,而且薪資待遇遠遠高於之前你這個幹了很久的老員工。

這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這就是現代老闆們的玩法。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今天,想從自己從畢業到入職快滿3年的角度出發,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這些職場小年輕,身在基層的時候,是應該儘量多的包攬所有事情,多聽、多看、多幹、多進步;還是僅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他的工作儘量不聞不問,也最好不要碰。

對於剛入職的小年輕來說,一般會面臨兩種情況。

一種是帶你的領導或者家長、老師一直都給你灌輸著一個多鍛鍊、多學習的觀念。

所以初入職場的你會盡最大可能大包大攬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事情,嚴重點可能從端茶倒水一直到所在企業核心業務都想參與一下,幹每一件事都是想著力爭進步。

而且自己心裡還美其名曰:掌控全局,提升自己的全局視野。

還有一種是從入職開始,就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為座右銘,心裡一直想著必須保證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你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幹不好,何談其他。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經濟學裡有一個很著名的法則叫"二八法則",也叫關鍵少數法則。說的是世界上20%的人佔有了80%的財富。這個法則也同樣適用於職場。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同等對待每一項工作,而是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優先處理緊急重要工作,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如果我們把自己80%包括時間、智慧、精力等優勢資源利用在職場上比較緊急、重要的那20%的重要工作上,就會使得自己手頭的工作更加有序,會更好獲得領導的認可,會優先獲得升遷機會。

反之,則會使得工作變得一團糟。

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優先處理好本職工作,在處理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然後再考慮本職之外的其他工作。

這樣做不僅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規律,也有利於我們自己的職業發展。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如果再有人出於好心或者不懷好意地對我們說:你們年輕人就應該多看、多做、多體會,多鍛鍊、多學習,全面瞭解公司業務,努力提高工作技能。

答覆之前,我們應該先在心裡想一想:本職工作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就是靠這個換取公司同等的勞動報酬;其他工作大多是人情,也許是給同事幫忙,也許是為公司解困。

如果確實是我們自己需要鍛鍊和學習的業務,那它的定義範疇一定處於本職工作和其他工作之間,或者就是我們所要完成的本職工作的外延。

職場小年輕應該如何選擇?儘量包攬所有業務,還是做好本職工作?


曾自詡“低頭一泡長尿,昂首千字文章”的中文系痞子關於人生、關於社會的一些思考,風月佳話不限,詩和遠方或可,偶爾還可能品時論道裝裝正經。

今日作者:@中文系痞子 @90後油膩憤青 @陝北白于山區土著 @某房建集團窮酸文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