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懂事、會說話,但事實往往不這樣,孩子總是頑皮、好動的,家長讓孩子安靜的呆會時,孩子總是想拉著你陪他一起玩耍,或者耍起小性子。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呢?

家長總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很多時候都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孩子正在看喜歡的動畫片,這時家長讓孩子關上電視去寫作業,孩子就會和家長生氣或者大吵大鬧;孩子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他的東西,甚至還會罵人等等,這些問題與家長是分不開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緒,我們沒有問過孩子想不想,孩子還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他們情緒的時候,就會又哭又鬧。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產生是天然發生的,沒有對和錯,反而在大人眼裡才有對錯。

這些情況,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情商還不足以表現出他能控制自己情緒,無法讓自己和別人都開心。

我們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從哪裡來呢?是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的。是爸爸媽媽的反應和做法,告訴了孩子,情緒應該這樣控制,問題應該這樣解決。

大人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才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好辦法。

在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呢?我們不妨在平時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教給孩子一些字詞。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呢?

比如:

1、 可以/也可以;

2、 和/或者;

3、 現在/以後;

舉個例子,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說:“寶寶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享給妹妹吃。”

他會發現任何事都有選擇空間,不是一件事只有一個結果。孩子不斷的積累這些字詞,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才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像之前,只會哭鬧的形式來反饋,我們要讓孩子更好的表達出他的情緒。

孩子光會表達情緒還是不夠,還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情緒。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呢?

我們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情緒,這也是情商中特別重要的內容,孩子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無法理解別人情緒,在與人交往中也是不行的,往往只顧著自己的情緒釋放了,卻傷害到其他人。

比如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在有傷感的情節時,與孩子溝通:“寶寶,小紅帽的奶奶被大灰狼吃掉了,小紅帽是不是很傷心啊。”孩子會跟著小紅帽一起傷心,就能反應出孩子的同理心,他是能理解別人的。

孩子在描述中學會感受別人的情緒,這是共情能力,是培養高情商的關鍵。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呢?

首先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大人只做提問者,引導孩子思考,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大人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以樂觀積極的心境面對挫敗,幫助孩子學會化解情緒並勇敢地從困境中振作起來,尋找解決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