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的墮落: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文丨鵬哥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是關於杭州悅勝體育經紀有限公司前總經理畢水松被判決的新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畢水松曾經可是所以家長心目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狀元。可是,就是這個曾經的高考狀元如今因為貪汙85萬而淪為了階下囚。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們一向堅持的勵志教育,培養的卻是這樣的“人才”。

高考狀元的墮落: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當時正是高考成績出來不久,聽人說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有特別的獎勵,比如縣裡面的領導親自到那些孩子家裡面拜訪,並且還會獎勵一萬塊錢。很多家長紛紛表示會讀書就是好啊,你看這還沒有畢業呢,縣政府就格外器重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很顯然,這些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佼佼者幾乎成為了所有人的榜樣。

當然,成為高考狀元本來確實是該高興的,可是,這種極端的利益化是否真的是好事呢?恐怕就不見得了吧!對於我們當下的教育,我想下面這三個問題是所有人都該深刻反省的。

1. 學校:成績才是關鍵

說起教育,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學校。而什麼是好的學校呢?就是能夠讓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對於這個設問,相信很多人都會舉雙手贊成。自然,不能讓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就被認為是差學校。所以,家長們想盡辦法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好學校的教育,於是學區房便產生了。

高考狀元的墮落: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學校本應該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具備優秀素養的地方,可是,漸漸地,學校變成了唯成績是問的地方。老師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是“成績才是關鍵!”所以優等生和差生出現了,因為成績有好的,有壞的。

我不由得想起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全面教育”,然而在今天的教育現狀中,我們大都奉行的是“以成績為導向的知識教育。”對於學生的人格品質卻往往避而不談。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2. 家長:會賺錢就是真本事

在文章前面,我提到家長們聽到那些高考狀元受到現金獎勵時所表現出的羨慕,這是一件頗讓人擔憂的事情,因為家長將孩子的教育認為是他賺錢的投資。以至於近年來,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上完大學,依然找不到好工作,依舊賺不了多少錢,所以才會說出“讀書無用論”。

高考狀元的墮落: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當然,不可否認,接受教育確實有利於孩子將來工作,工作之後掙錢。但是,倘若只以這個為目的的話,那麼教育終有一日會走進死衚衕。家長這種會賺錢就是真本事的這種錯誤觀念也會耽誤孩子一生,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只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人格的健全、品質的完善,否則孩子將無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是一個“機器”。

3.學生:不做沒用的事

相信大家對於錢理群教授所提出的“精緻的利己主義”還記憶猶新。其實,學生之所以會變得這麼功利,在學校只為了學好知識,走上社會只為了自己掙錢,是因為學校和家長灌輸的過於功利化的思想。這些思想讓孩子也變得功利,他們不願意做沒有用的事情,就像錢理群教育的那個學生,在取得了他的推薦信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是多麼令人心寒。

高考狀元的墮落:教育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只關注孩子的成績!

曾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再被學生所銘記,而所謂社會責任感也不再被他們所牽掛。這就是當下教育所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其實,不管是新聞中的畢水松,還是錢理群教授的那個學生,都是精緻利己主義的典型。那麼,到底誰該為這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買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