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大地譜新篇——陵川縣附城村黨總支黨建工作暨“三基建設”紀實

□ 王旭勇

附城村古稱附庸,坐落在美麗的母親山——鳳山下,不但有千年的人文歷史積澱,而且有國務院表彰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國文明村”兩個國字號榮譽,是紅色革命老區重點村,是陵川西南部經濟、文化、商貿交流中心。

2018年4月25日,陵川縣委書記胡曉剛陪同晉城市政協主席常國榮,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衛明喜等市領導深入附城村調研,詳細瞭解附城村基層黨建的組織建設、網絡化管理及工作創新情況,並實地參觀了老年人福利超市項目、鳳山生態園林公園,對附城村黨總支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一、黨建引領抓發展 興辦實事為民生

附城叫村,但絕非普通的農村可比,由8個社區和鳳翔苑小區組成,總面積9平方公里,農戶1260餘戶,將近4300口人,其中回族75戶、386口人,是全市回族聚居最大村。集鎮常住戶2000餘戶,人口達到一萬餘人。

附城村黨總支下設8社區和鳳翔苑小區共9個黨支部,有黨員133名,其中女黨員15名,回族黨員4名。

黨總支書記秦三勝說:“幹部是面鏡,群眾是桿秤,要想打好鐵,必須自身硬”。

說起附城村黨總支的黨建工作,首先得益於有一個好班長和紮實苦幹的兩委班子。2004年以來,支村兩委班子根據群眾對基礎設施滯後,改善村容村貌和致富快富的迫切願望,結合本村實際制定了“人才興村、商貿活村、富民強村”發展思路,經過十五年建設,完成了西街、十字街拆遷改造,開發建設了鳳山路;在鳳山修建了一流小學、生態園林公園及恢復鳳山道院、村委辦公場所、廣場、舞臺;新建了春蕾幼兒園;新建了宏偉的鳳翔大門樓、鳳翔路、鳳翔苑小區;對鎮區水網進行改造,家家吃上了優質自來水;為解決全村六十歲以上老年人養老,創建了2400平方米養老福利項目,每年投入30萬元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福利;在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建立了環境衛生長效化管理機制,對全村25萬平方米的衛生區進行常態化治理,使大街小巷達到了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的標準。

十四年來,實施重大民生工程38項,投資一億六千餘萬元。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受到了各級政府表彰。

2017年,完成了支部陣地提質改造、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鳳翔苑安居小區、街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並爭取到了以打造“民族團結發展示範村”為龍頭的全域旅遊項目。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二、強化黨建築堡壘 打鐵練好硬功夫

黨的十九大以來,附城村黨總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平時工作中,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把黨建融入發展,用黨建推動發展,靠發展檢驗黨建”,不斷強化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

一是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促進鄉村建設的指南,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執行“三課一會”制度,切實加強黨員管理和培訓學習,每季召開一次總支黨員大會,每月召開1至2次支委會議,各支部每月1至5日組織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每年對總支黨員開展為期2天以上的黨員冬訓。

二是創新學習方式。總支書記講黨課,黨員幹部講體會,普通黨員講心得,緊緊圍繞“三基建設”,嚴格執行村幹部輪流坐班值班,每天至少1名主幹值班;帶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和“四議兩公開”制度,嚴肅黨內組織生活。

三是強化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學習,始終把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總支書記秦三勝自己帶頭學習,他從小家境貧寒,沒有念過書,文化底子薄,擔任黨總支書記後為了提高文化水平,他暗下功夫,採取螞蟻啃骨頭的辦法堅持自學,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學習,不但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九大的發展歷程,而且能在黨課上完整地進行宣講。

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過程中,秦三勝重在學習原文、一字一句讀,重點章節反覆學,做到了學透、吃透、入腦、入心。注重聯繫工作學,邊學習邊實踐,緊跟黨中央的新形勢,把握上級部署的新動態,提高了指導工作、決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在他的帶動下,附城村黨員幹部形成了積極學習,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並主動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在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維護核心、見諸行動”活動中注重實效,建立了環境衛生長效化管理機制。制定了“黨員責任段劃分及管理辦法”,將全村街道路段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全部劃分到黨員頭上,通過兩委幹部抽查檢查,各社區排名通報,進行嚴格獎懲處罰。保障了環境衛生天天新,村容村貌月月美。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過程中,黨總支按照“組織建設創特色,黨員學習經常抓,責任目標有考核”思路,制定了“兩委主幹、各支部(社區)全面工作責任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和《黨員積分管理量化考核手冊》,實行黨員幹部積分管理績效考核。

同時通過支村兩委會議,制定了三年任期目標和2018年工作計劃,對黨員設崗定責,有黨建工作崗、經濟發展崗、科技示範崗、文明新風崗等,所有黨員作出公開承諾,張貼在公開欄內。使班子工作有規劃,分支工作有目標,黨員工作有動力。

三、提振發展精氣神,開拓特色新產業

附城村是全市回族聚居最大村,歷年來,黨總支把回族群眾共同富裕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成立了總支書記擔任組長的回族工作領導組。在參政議政公開議事上,重視吸收回族群眾意見和建議,在黨組織建設上,注重培養回民積極分子入黨,在落實富民政策上,重視優先回族群眾,特別是發揮回族特色優勢,創辦了星月、伊仟、志紅三家回族清真龍頭企業。

先後受到縣、市、省的表彰,又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進入新時代,黨總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註重民族團結工作,大力營造回漢兩族文明和諧奔小康的新局面。並爭取到了以打造“民族團結發展示範村”為龍頭的全域旅遊項目。開始了大規模的“挖掘附庸古文脈,整修保有古村落的建築,打造民族特色商貿一條街,創建民族特色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使古老的附庸文化和回族特色產業,轉變為強村富民的發展優勢。

四、辦實事勇開前進擋 建家園當好排頭兵

秦三勝說:我是一名根深土長的附城人,我對這塊土很有感情,我又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為群眾辦實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

附城村地處鳳山下,村東是寬闊的田野土地,盛產糧食;村西有老西溝、紅礬溝、黃水溝三大深溝,過去老西溝建立過果園,紅礬溝燒製過紅礬,黃水溝是特殊的地質地貌。還有冬不冷、夏不熱,不冷不熱八個月的獨特氣候。多年來,從來沒有人把這些特殊環境條件當作一回事。

秦三勝和兩委班子通過多次調查研究,結合附城村農戶人均不到八分地的情況,決定綜合開發“三溝”,發展新型特色產業。。

2018年4月9日,秦三勝參加了縣委組織部在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舉辦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示範培訓班,參觀學習了新鄉先進典型開放思想、發展理念和紮實作風。

2018年4月23日,秦三勝帶領村社26名幹部,到晉城市區龍灣公園、曉莊、小後河、書院街、白馬寺等地考察環境治理和生態綠化。回村後召開兩委會議交流新鄉的先進經驗,討論了今後工作思路。

秦三勝滿懷信心地說道:學習新鄉先進典型經驗給我的啟發是,當幹部要敢擔當,抓發展要重效益,辦實事有好作風。我村的事大家想大家說大家幹,說了就算,定了就幹。我村人多地少,村裡沒產業,群眾沒收入,不發展沒出路,抓發展勢在必行,發展是關鍵,重心在落實。

黨總支召開全體黨員、村民代表會議,確定了附城村長遠發展規劃,制定了“三溝”生態綠化治理項目方案:

一是鞏固全國文明村、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成果,發揚紅色革命老區重點村拼搏精神,高起點,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充分發揮附城“冬不冷、夏不熱,不冷不熱八個月”的氣候和回漢兩族聚居村特色,推動本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農業產業、生態旅遊、醫療養老”產業發展。

二是圍繞“挖掘歷史古文脈,保護附庸古村落;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建設民族商貿特色步行一條街和民族產業苑;形成歷史文化、民俗古建、明清古街道、品味回族特色餐飲等綜合性旅遊項目,發動村民家家戶戶搞接待,打造晉城市最大的千戶接待遊客中心。讓村民不出村能就業,搞活接待能賺錢,形成新經濟特色產業。

三是以“三溝”開發治理為主體,建設生態綠心,構建特色景觀,三年內先開發老西溝、紅礬溝,建成山有綠樹採摘園,溝裡水池養魚蝦,打造全市最大的集避暑、休閒、遊樂於一體的清涼避暑山莊,吸引城裡人來休閒度假、避暑納涼。讓我村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特色魅力風景,融入全縣、全市乃至山西全域旅遊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鳳山鄉情不忘懷,黨總支十四年如一日帶頭苦幹,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用一腔熱血澆灌這片熱土,用一顆真心服務父老鄉親,將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