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豬企一季度利潤暴增4.5倍 豬價回調拐點將至?

4月13日,生豬銷量規模排名老三的正邦科技跌停,同日溫氏股份也出現近5%的跌幅。

雖然有人將其歸結為近期豬價下滑所致,不過,當日業務集中度、市值更高的牧原股份只下跌0.32%。

事實上,生豬養殖行業仍是上半年盈利最確定的板塊之一。已公佈業績預告的8家公司中,剔除最高值、最低值外,一季度平均增幅達451%。

而在頭部養殖企業上半年難以放量的背景下,即便生豬價格有所回落,下降空間亦十分有限。

以正邦科技為例,全年出欄目標900萬-1100萬頭,上半年出欄僅為30%左右。新希望董事長劉暢也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到“上半年200萬,下半年600萬”,今年出欄目標為800萬頭。

今年各家豬企的經營趨勢可能是,上半年以價補量、下半年以量補價,熨平單季度價格波動影響,進而實現全年業績平穩增長。

低基數與高豬價

過往六個月的生豬價格趨勢是,去年10月創歷史高點、11月和12月下滑,今年1月、2月反彈、3月下跌。

但由於各家上市公司生豬銷售價格仍維持在30元/公斤以上的歷史次高點,全行業過去一個季度仍處於利潤爆發期。

截至4月13日,生豬銷量排名前四名的上市豬企全部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告,溫氏股份預計淨利潤下限18.9億元,牧原股份預計40億元,正邦科技預計8.5億元,新希望預計15億元。

若將8家相關公司全部納入統計,今年一季度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下限的均值更是接近800%。

這受到了2019年同期利潤基數過低影響。唐人神目前利潤增幅排名最高,預計一季度淨利潤最低增長36倍,而其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僅為539萬元。

其他公司亦類似,溫氏股份等4家頭部公司中,2019年一季度僅有新希望是盈利的,其他全部因當期生豬價格低迷,處於虧損狀態。

同時,今年一季度居高不下的生豬價格,又使生豬養殖企業單季度盈利能力仍維持在相對高位。

繼續以唐人神為例。公司雖然自稱是生豬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公司,但來自生豬業務的收入佔比很低,2019年上半年其生豬銷售收入2.81億元,佔比不足4%,遠遠低於同期飼料產品64.38億元的收入水平。

今年一季度,唐人神累計商品豬銷量亦不過11.75萬頭,規模不足頭部豬企的二十分之一,但卻足以起到提升盈利能力的效果,公司預計淨利潤2億元至2.3億元。

正邦科技12日接受機構調研時,所給出的一組數據值得參考。

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生豬銷售均價35.33元/公斤,外購仔豬育肥出欄毛成本約23元/公斤,自產育肥豬毛成本約15.3元/公斤,三項費用和總部費用在3.8元/公斤左右,頭均盈利在880元左右。

而上市豬企利潤增長的趨勢在二季度將大概率延續。其原因一是2019年6月全行業才開始逐步度過盈虧平衡點,今年二季度仍將享受到上年利潤低基數的紅利。二是,雖然近期生豬價格有所下調,但回落空間有限。

“二季度,生豬出欄規模可能會有所增加,需求端受疫情影響也難有明顯改善,但當前仔豬、人工和飼料等成本端增加明顯,帶來一定支撐,近期豬價跌幅已經有所收窄。”生意社生豬行業分析師李文旭13日指出。

從“以價補量”到 “以量替價”

雖然豬價正在下行,但現在最大的變量是高豬價能維持多久。

此前業內普遍預計的節點是,經 過2019年四季度的集中補欄,今年7、8月份國內生豬出欄量會明顯提升,全年豬價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

或許是出於上述趨勢的考慮,又疊加新冠疫情對物流、終端消費的影響,各家上市豬企均將重點放在了下半年。

4月9日,新希望董事長劉暢在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雖然上半年200萬、下半年600萬看起來跨度很大,但在公司的豬場建設、生產經營計劃中,都已經準備好了。

正邦科技4月12日向機構投資者給出的出欄規劃是,上半年出欄30%左右,下半年出欄70%左右,從二季度開始會有仔豬對外銷售計劃。

雖然尚未通過公開渠道披露類似出欄規模,但牧原股份人士13日也回應稱“預計下半年出欄量會更多一些”。

數據顯示,牧原股份今年一季度生豬銷量為256.4萬頭,上年同期為307.7萬頭。其他公司一季度銷量也出現明顯下滑,同期正邦科技銷量下降37.88%,溫氏股份2月生豬銷量下降63.63%、3月下降57.60%。

銷量雖然減少,可是受益於豬價維持高位,銷售收入卻無一例外都是增加的,整個行業上半年都處於“以價補量”的狀態。

等到了下半年,即便生豬價格有所回落,仍然可以通過“放量”來對沖價格下滑,進而對沖季度經營利潤產生平滑的效果。

表現在財報上,可能會出現2019年三、四季度暴賺,2020年各季度利潤不及歷史高點,但整體利潤相對平均、全年繼續增長的一幕。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生豬養殖業與機械製造業一樣,都屬於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的細分行業。在今年一季度疫情對餐飲、航空等多個行業產生明顯衝擊的背景下,二級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對確定性行業的配置。

而不利的因素是,上市豬企單季度盈利能力很難超越2019年四季度,續創新高。

此外,相關上市公司2019年至今的累計漲幅已十分可觀,如新希望2019年大漲174%後,年內再漲6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