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郟縣冢頭鎮於2010年7月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一、歷史文化名鎮概況

冢頭鎮位於河南省中部,始建於漢朝,是郟縣“三大古鎮”之一,漢文化深厚,歷史久遠,商貿繁榮,人傑地靈,素有“小上海”之美譽。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67公頃。全鎮轄35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5.9萬口人,是河南省確定的“中心鎮”之一,是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冢頭鎮境內現存至今完整保存著明清商貿一條街和許多明清時期的住宅院落,這些建築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石刻、木刻、磚刻工藝精巧,建築群文化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明顯,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二、歷史文化建築

冢頭鎮歷史文化保護區佔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佔地面積為4.2平方公里。全鎮範圍內所有的文物、古蹟進行登記造冊、掛牌維護等工作,已經登記建檔的歷史建築、文物保護單位53處。冢頭鎮現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處。冢頭鎮有歷史文化街區5條,主要以明清古街為主。歷史建築沿街而建,傳統建築較多、共保存有明清古建築7000餘間和漢代古建築100餘間,文物古蹟較豐。

冢頭鎮有歷史傳統建築:建於明嘉靖十三年的藍河七孔石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秦都司宅第,建於明萬曆年間的解學士故宅,建於清咸豐年間的劉思和宅,建於清嘉慶年間的高雲章宅,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的崔家宅院、祠堂,南寨門外藍河北岸的大王廟,石佛寺等。其他古蹟:紀信冢、薄姬冢、

明代古戰場——柿園大戰、天地廟、十方院等。

冢頭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茶文化源遠流長。原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紀謙先生主編的《中原民俗》一書中稱冢頭的茶館是“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冢頭鎮的銅器舞源遠流長,每到節日,鄉親們都要打銅器慶祝,鏗鏘有力,還有獅子舞、竹馬旱船、高蹺等一起出動,人流如織。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三、建築歷史文化特色及價值評估

(一)建築特色

冢頭鎮至今仍保存著明清商貿一條街和許多明清時期的住宅,“秦都司宅第、“解學士故居”、“高雲章宅”、“劉思和宅”、“崔家祠堂、宅院”等商賈鋪面、大戶人家的宅院,共有房舍2000多間,整個建築群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石刻、木刻、磚刻工藝精巧,通過這些建築,可看出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

1、建築規模:冢頭鎮現存大量明清時期的傳統建築,在歷史街區、古街道、水系、環境風貌等方面基本保持了傳統格局,在面積上形成了一定規模,這種歷史建築群得以保存至今並基本完好是非常難得的。

2、建築佈局:從建築佈局和建築形式看,佈局以北方四合院形式為主,街道兩側為低商二層樓房。建築多為磚木小青瓦房,屬於典型的明清時期四合院建築,所有的建築沿中軸線對稱而建。

3、建築材料:房屋牆體採用“裡生外熟”的砌築方法,裡為土坯,外為青磚,中連跋石,堅固一體。地基為紅石精雕細琢壘砌,青石鋪門。

4、雕刻工藝:冢頭鎮傳統建築群的木雕、石刻工藝,與文物古蹟相得益彰,具有獨特的歷史藝術家之。有方形、圓形、古錢幣形石窗,有透雕鏤花木門窗。木雕包括飛禽走獸、人物畫鳥等,表現在門、窗、沿、檁等,無處不在,往往多種工藝並用,工藝細膩,精湛華貴。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二)價值評估

1、歷史價值:冢頭鎮傳統建築規模宏大,類型獨特。這些建築從明代一直延續並保存至現在,為我們研究明清時期建築提供了極好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建築史學價值。而且這些建築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對研究中原地域文化和建築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2、藝術價值:冢頭鎮環境優美,具有典型的中原鄉村居住環境。建築佈局嚴整,體現了民間樸素的審美價值,具有較高的民俗價值。此外,密佈於建築各處的木雕、石刻等,手法多樣、雕刻精湛、栩栩如生,藝術價值極高。

3、科學價值:冢頭鎮的傳統建築是中原民居的代表,不僅集中反映了中原民居的佈局、結構、構造,而且具有獨特的底層商業經營功能。

4、研究價值:冢頭鎮現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多處,大部分保存著創建時期的原有風貌,迄今為止中原地區發現的保存完好的古代街區之一,研究明清時期建築的有利證據。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河南省郟縣冢頭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