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最近我妹特別焦慮,覺得比起同齡的孩子,自己的女兒差的太多。

大前天,她女兒帶了本繪本去小區花園玩。結果有一個比外甥女小的男孩子,竟然手指著書,自己一字一句就讀了起來。

我妹忍不住急了:“女兒大人家快一歲,識字沒人家多不說,人家還一學就會,我家的呢,教半天還學不會,你說咋辦……”

她開始後悔,自己沒有重視孩子的識字敏感期。

半年前,外甥女曾經指著餅乾的外包裝問我:這個是念“餅乾”嗎?

被我誇獎後,她驕傲地掰起手指報出自己認識的字:“天、七、人、女、可、樂、大……”

突然她停了下來,然後興奮地大喊:“大姨,原來這個‘幹’,就是倒過來的‘土’……”

小妹在一旁一臉嫌棄:“去去去,別不懂裝懂了,以後好好學習,別再出醜!”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我告訴妹妹,孩子對識字感興趣,是識字敏感期到來了,需要多鼓勵,多創設條件讓孩子識字。

可是那個時候,妹妹生意忙顧不上,孩子問多了,她還覺得煩,想著這個零零碎碎的學,還不如以後報班學,又快又好。

但是她卻不知道,孩子在敏感期的時候,接收相關信息的速度是驚人的。

不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有非常好的奠基作用。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0—6歲的敏感期

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實際上, 0-6歲的兒童,就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在其成長的特定階段,會表現出對某特種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或學習能力,這就是敏感期。

研究表明,從翻、滾、走、跳大動作的發展,到抓、捏、撕、擰精細動作的完成,再到自我意識、秩序、人際、邏輯的建立。

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所有的養育都能事半功倍!

霍思燕和杜江的兒子嗯哼,獨立、自信、情商高、善交際,是深受大家喜愛的小暖男。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回顧嗯哼的成長史,你會發現,霍思燕和杜江在嗯哼的不同敏感期,都採取了非常好的處理方式:

在秩序敏感期,面對動不動就哭鬧發作的嗯哼,杜江總是耐心地去包容和儘可能滿足嗯哼看似“無理”的要求;

在物權敏感期,霍思燕知道尊重嗯哼對自己玩具的處置權利,沒有強迫孩子去分享;

在婚姻敏感期,面對嗯哼的“早戀”與花式“撩妹”,杜江沒有大驚小怪,而是積極地去引導孩子理解愛的觀念,明白尊重對方的原則。

在邏輯敏感期,面對孩子天馬行空的問題,霍思燕都儘量用嗯哼能理解的語言去一一耐心解答。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認真守護。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在對的時間,做對的引導。

而這,離不開對孩子6歲前的各個敏感期的瞭解和學習。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瞭解敏感期

能解決90%的育兒困惑

在育兒路上,有甜蜜,自然也會有許多的煩惱。

為人父母,雖然不需要經過考試,但是為了我們的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需要多多去學習。

如果每個父母都能深刻地瞭解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意義,在面對孩子的很多難解問題時,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當孩子對什麼都說“不”,他的“倔強不聽話”很難不讓人抓狂。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原來這是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特有表現,你就會少些較真,多些包容。

當孩子常把“屎尿屁”等詞掛在嘴邊,喜歡說“壞話”放“狠話”,如果我們知道這是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了,我們就會少些動怒,多些冷靜。

當孩子對著一顆石子、一片瓜子殼、一張小紙片、一個小洞,喜歡研究半天,如我知道這細小事物敏感期的充分發展有利於孩子耐心、專注力和好奇心的培養,我們就能少些制止,多些耐心。

當孩子執意要追求食物的完整,或因為物品破損和殘缺而哭鬧不休,如果我們知道了“追求完美”是孩子階段性的發展特徵,是孩子精神世界開始走向豐富和深入的標誌。

0-6歲的孩子脾氣大,說不聽,該怎麼辦?

抓住敏感期

讓養育事半功倍

為人父母,都需要去學習和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知道孩子的發展需求。

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守護,幫助他按照生命的內在需求去發展,幫助他釋放出他強大而的美好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