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濟困,青海農資愛心援助山區

聚焦 | 扶貧濟困,青海農資愛心援助山區

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在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今年我們應該繼續堅持精準扶貧。在中央一號文要求下,全國各行業都勇擔責任,將扶貧工作做到實處。在農資行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他們盡己之力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在過十幾天,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甘溝腦村的村民就要開始種馬鈴薯了。據甘溝腦村的段玉國說,“今年的肥料都夠了!”

原來,在今年馬鈴薯種植前青海農牧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下稱“青海農資公司”)為中嶺鄉送去了20噸肥料,幫助大家準備春耕所需的生產物資。

1 農資扶貧讓農戶放心種地

根據農戶反映,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種地心不慌,有政府幫扶政策,有農資公司送來的新型肥料和種植技術,消除了心中的後顧之憂。

中嶺鄉種植作物以馬鈴薯為主,每家都種七八畝左右,當地人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種植馬鈴薯。段玉國是中嶺鄉甘溝腦村的脫貧先進個人。去年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他承包土地種植了60畝馬鈴薯,收穫喜人。

段玉國告訴《中國農資》記者:“這兩年通過扶貧政策,馬鈴薯種子和化肥都不用太花錢了,前幾年一般買化肥也都得三千元左右。現在化肥足夠了,而且新型有機肥、馬鈴薯專用肥,不僅讓產量提高了而且土壤鬆軟,最後產品也更安全。”通過承包土地種植馬鈴薯,一些村裡的人通過在段玉國這裡打工獲得收入。“給我幫忙,大家一天能賺到80到100元。”段玉國說。

中嶺鄉甘溝腦村的尕應洪才也有三十畝馬鈴薯,這他次也領到了青海農資集團送的有機肥。他說;“肥料減輕了村民們的經濟負擔,而且他們還請了專門的老師來講課。”

青海農資集團的送肥行動讓當地農戶種地變得更科學。農戶從以前的高濃度速效肥料尿素、二胺到現在使用環保緩釋效果好的新型有機肥,好肥料讓農戶種出環保高產的農產品。

2 農資產品是最直接的福利

據瞭解,“扶貧濟困送農資”活動是青海農資集團聯合青海日報社共同展開的。青海日報社駐中嶺鄉工作組組長陳永傑在活動中表示,通過青海農資集團多年的慷慨相助,解決了當地農戶種植中有機肥、種植技術等問題,農戶種地的顧慮得到解決。

青海農資集團主要對中嶺鄉的馬家窪村、剷剷窪村、草場村、甘溝腦村四個貧困村無償捐贈肥料,並且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前兩年主要是針對貧困戶進行,隨著貧困戶逐漸脫貧現在四個村的所有村民都能領到肥料。每年每個村都能領到5噸左右的肥料,據介紹,每個村有三十多戶人家。中嶺鄉各個村都處於“腦山”地區,也就是山區的山區,自然條件差,經濟條件落後。村裡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家裡多是留守的中老年人。

“每個村5噸肥料雖然不多,但對村裡人來說是最直接的福利。”陳永傑對《中國農資》記者說,“對於山區的村民來說幾百塊錢也是筆重要的支出。”陳永傑還表示,青海農資集團這幾年通過講課的方式給村民指導施肥、提供肥料配方對於他們種植馬鈴薯很有幫助。

3 以優質肥料持續援助貧困戶

青海農資集團地處高原,自2018年以來堅持以優質肥料產品幫助省內貧困地區的農戶增產增收。今年3月21日青海農資集團為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中嶺鄉免費贈送了12噸環潤三安複合肥及8噸聚穀氨酸新型有機肥料。緩解了中嶺鄉村民春耕用肥之急。

送去農資產品的同時,也為農戶送去了技術知識。青海農資集團這次邀請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農技專家倪廣公為當地種植戶講解新型有機肥料知識。倪廣公從緩釋肥、葉面肥施用到土壤板結原因,以及病蟲害的產生,為農戶詳細講解科學種地與增產增效之間的關係。並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了新型有機肥的功效。讓種地多年的中嶺鄉村民見識到種地也要跟上科技發展。

其實為中嶺鄉免費送肥料,指導施肥、種植技術已經持續三年。2019年4月份,青海農資集團為中嶺鄉160戶建檔立卡戶發放化肥21噸,馬鈴薯生長調節劑320套,幫助農戶順利進行春耕生產。除此之外,青海農資集團還出資為中嶺鄉中心小學購買了一部分圖書及圖書角櫃。

通過一系列的扶貧公益活動,青海農資集團為中嶺鄉貧困戶送去必須的生產物資、奉獻愛心,用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體現農資企業的社會責任。“我們也將繼續出錢、出力、出人,送農資、送化肥、送技術,多舉措支持貧困農戶開展農業生產,助力致富增收。”青海農資集團總經理劉海龍說。

青海農資集團是農資行業裡踐行精準扶貧社會責任企業的一個縮影。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相信將湧現出更多的農資企業用優質產品,精準服務共同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監製 | 魏 萌

聚焦 | 扶贫济困,青海农资爱心援助山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