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你学法时的初心

唤醒你学法时的初心

——读《西窗法雨》有感

唤醒你学法时的初心

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认真读过一本好书了,读刘星教授《西窗法雨》的契机是在3月份某天晚上,刷公众号时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段话“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而不在于法律本身,因此,当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判决依据。”当时很受触动,在网上找到出处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拜读了此书。

这本书的内容不像以往我们所看的法律书籍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作者每一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政府旁边的法院”“法律与公正”“恶法非法”“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需要”等,开篇明义辅以小案例用最平实的言语娓娓道来,每章篇幅不长,但都体现了一名成熟法律人对法律的透彻感悟,搔到痒处往往令本就晚睡的我彻夜难眠,甚至发个朋友圈写下感悟,给朋友们送碗午夜“心灵鸡汤”。通读全文感慨良多,现就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两章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我的感悟。

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

本章讲了一个叫乔治的小伙子闲来无事跑到附近的皇家空军机场看看飞机日常训练,飞行员看到跑道上有人不得不将飞机再次拉起飞向天空,最后乔治被追诉,辩护律师庭上抓住乔治不是在“禁区附近”而是在“禁区里”这一细节解释法律最终胜诉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引出法律具有稳定性、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所以遇到未曾遇见过的情形,便难以灵活处置的观点,进而上升到法治与人治的问题。

在公诉工作的我,对这个小案例思考的维度和作者不太一样,我更多的是关注本案庭审聚焦的法律解释问题。实务中,我们的工作过度依赖于司法解释,一个案件如果有详细的司法解释就会办,如果司法解释是概括性的大家就都不会办了、不敢下决定了,是我们法学理论水平不够么?律师比我们水平高很多么?其实不然,能考进法检两家并担任办案人的,可以说都是法律人中的“狠”角色,各方面素质都过硬,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变得死板教条,少了股冲劲儿,甚至连最基本的运用刑法解释都不敢。一次张明楷教授受邀给四级检察机关视频授课时曾谈到“办案人的内心确认往往才是事实真相”,潜台词就是许多办案人缺乏坚持自己观点的行动和勇气。

就像本章中提到的,“人的智慧比法律更聪明”,法律往往是滞后的,遇到法律没规定的问题时往往需要人的智慧去克服、去解决,推进新的法律出台。但是案件是有办案期限的,新的法律出台之前,摆在现实的问题总需要有人去“吃螃蟹”。普通的小律师都不缺乏解释法律的勇气,作为“正规军”的我们其实有理由也有能力更勇敢点,不等、不靠地积极作为。

法律与公正

该章讲述了美国的亨宁森夫妇买了一辆新车,刚买没几天受邀去朋友家做客的途中,因零部件瑕疵汽车突然失控撞上了路边的广告标志,要求汽车公司赔偿医疗费和其他损失,但是《购车合同》白纸黑字写到:汽车公司的责任仅限于更换有瑕疵的汽车零件,其他一切问题概不负责,夫妻二人知道合同是这样规定的,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非要讨个法院的“公正”说法,法官没有依据合同规定支持汽车公司,而是判亨宁森夫妇胜诉的小故事。

其实依据当时的法律,亨宁森夫妇是无法打赢官司的,法官判他们胜诉的理由如下:1.契约自身并不是不受限制的一成不变的原则;2.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生产人们广泛使用的、必需的、复杂的、有潜在危险的产品(如汽车)的商号,对其产品构造、宣传和销售都负有特殊的责任;3.法院不能允许别人利用法律把自己当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使用。作者刘星深受触动,写下了我开篇追寻的那句话。

工作4年,我见多了法律实务的无奈,看到了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的艰辛,法官的理由和作者的感慨在我心中乍起波澜。社会上总是对我们司法系统有颇多怨怼:“明眼人都知道是他做的,凭啥判的那么轻?收黑钱了吧?”“人贩子丧尽天良,为啥不判死刑?”这些言语令我们心痛,但也给了我们希望,群众的高度关注说明大家还是相信法律的,对我们司法机关是抱有期待的。

中国现代法治起步较晚,“青天大老爷”的观念在一些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与现代证据定案的司法体系脱节较为严重,每逢听到上述怨怼之言,我都会忍不住普法:“定罪量刑要讲证据的,没有证据像以前旧社会县令断案那样很可怕,如果哪天你无缘无故被抓了,在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量刑幅度的情况下判你死刑,你能想象么?”所幸听到我解释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对司法机关多一丝认同感。

联系当下,虽然我们的法律未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司法机关是真诚努力的,当现有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我们虽不能超越法律去判决,但我们会积极回应群众期望,还“昆山龙哥案”于海明一个公道,最高检更是出台指导案例纠正了正当防卫长期以来的沉疴旧疾;当现有法律不能解决新出现的不公正问题时,我们每年都会出台大量新的法律、司法解释予以修正;当有人利用法律把自己当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使用时,国家增立了虚假诉讼罪,两高紧随出台了《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真正将群众的需求和呼声落实到了实处。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工作中亦如是,当你累了、失望了,不妨看看《西窗法雨》这样的好书,在书海中与作者谈事论道,重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凌云壮志,坚定少年时学法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