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國航天集郵

走向世界的中國航天集郵

1994年,凌福根的《中國航天史》首次參加“韓國1994世界集郵展覽”並獲得銀獎,標誌著中國航天類展品開始走出國門、進軍世界,與國外同類展品同臺競技。

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集邮

林大安的《從空間飛行先驅到太空郵件》﹑施冥的《人類飛向太空的努力》(上圖)和張光祖的《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等展品選擇了國際性的重大航天題材,其選題具有較高的重要性,素材具有較高的珍罕性。上述展品經過不斷修改和充實,從最初的鍍金獎到大鍍金獎,尤其是《從空間飛行先驅到太空郵件》,在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上首次獲得金獎。

20多年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先後選送了多部航天類展品參加國際郵展和世界郵展,向國際郵壇展示了中國航天集郵的成果;其參展成績從初始的一般化到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摘金奪銀。截至2019年12月,共有41人次的21部展品參加了洲際郵展和世界郵展,獲獎成績穩步提高(詳見附表,不含非航天集郵類展品)。

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集邮

目前,航天集郵已成為各級郵展上不可或缺的類別。它對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航天科技成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受到廣大航天工作者、解放軍官兵、青年學生的喜愛。中國航天集郵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經濟的騰飛、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互聯網的普及。中國航天集郵仍要不斷爬坡,革除弊病,更新理念,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全力反映不斷髮展的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的成就。

節選自《集郵》雜誌2020年第4期刊載的《與中國航天事業同步發展的中國航天集郵——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五十週年》(施冥)

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集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