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錦屏縣啟蒙鎮魚苗孵化繁殖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繁殖方法獨具特色,當地稱這種方法孵化的魚苗為“婆洞魚花”。為使該產業規模化發展,去年開始,該鎮便幌村擴建生產基地,在村集體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將“婆洞魚花” 發展推上了新高度,特色產業呈現了新的色彩。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眼下,正是孵化繁殖魚花的最佳季節,走進啟蒙鎮便幌村“婆洞魚花”生產基地,家家戶戶都忙著繁殖魚花。在忙碌的身影裡,有已經80多歲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有開始學習這種孵化方法沒多久的年青一代。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我作為在家裡面的話已經是第三代傳承了,像我之前和我爺爺一般賣到鎮上是10元錢一碗,一挑魚大概賣得到400元,賣得好的話全部魚苗可以賣2萬元。"啟蒙鎮便幌村村民林世遷對筆者說道。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楊順海在便幌村孵化魚花已經有幾十年,多年來一到賣魚花的季節,他便會挑起魚花盆,走村串寨四處銷售,由於生產基地的條件限制,沒有形成規模化發展,收益相對還是比較低。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我從18歲學做孵化魚花,現在快70歲了,做了50多年,之前規模很小,現在政府加大建設,這個魚塘也是政府來建設的,原來就這塊田搞一個小池子,那塊田搞個小池子,沒有形成規模,要形成規模收入才更多。”啟蒙鎮便幌村村民楊順海一邊在忙著淘洗魚卵一邊對筆者說道。

大力發展稻田養魚是錦屏縣近年來的主打產業之一,這也給啟蒙鎮魚苗孵化繁殖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魚苗需求不斷擴大,為魚花銷售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以前我們這個就是散戶自養,每家自己生產魚苗自己銷售,沒有形成規模,通過這個政策的幫扶和項目支撐,我們現在村級就建成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我們村的貧困戶全部加入,願意的非貧困戶也可以加入,我們村級合作社讓他們散養,他們產出來的魚苗,合作社幫他們對接好外面的銷售,幫他們推銷到外面去。”啟蒙鎮便幌村支部書記林世根對筆者說道。

貴州錦屏特色產業呈亮色 美了村莊又富民

據瞭解,啟蒙鎮便幌村正加快建設“婆洞魚花”生產基地,建設完成後,將形成母鯉養殖區、孵化產卵區、瓜子魚培育區、稻花魚放養區及品牌展示區。功能區的建設齊全也給“婆洞魚花”帶來更亮色的發展前景,村寨在產業發展的推動下變得更靚麗,村民在產業發展的帶動下變得更富有。

錦屏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張曉芬 楊秀琴 龍郴


分享到:


相關文章: